罗晶
摘 要:清末民初,云南建水烧制的紫陶鸦片烟斗受文人画风的影响,大量以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等文人画题材入画。这些烟斗浓缩了名川大山之神韵、花鸟虫鱼之灵气,集诗、书、画、印于方寸之间,成为充满了浓郁文人画气息的工艺美术品。
关键词: 清末民初;文人画;建水紫陶;烟斗
清末民初,云南建水烧制的紫陶鸦片烟斗以纯正的泥料、古拙的造型、温润的质地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遐迩。其中,文人画烟斗浓缩了诗、书、画、印之精华,融名山大川之气魄、花鸟虫鱼之神韵于方寸之间,匠心独运,散发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和文化韵味,有“文人烟斗”之誉。
1 紫陶烟斗文人画风盛行的原因
文人烟斗是当时建水文化昌盛、文人画风盛行的产物。
建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融合的典范。自元代开临安(今建水)儒学以来,建水文教昌盛,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是滇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人雅士辈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后,大批学有所成的文人墨客因入仕无门而纷纷加入紫陶装饰行列中,他们借鉴珠山作友、浅绛彩文人画风,广泛征引文人画入紫陶装饰中,以追求表面的放达自在与内心的自我解脱,表达自己放弃仕途、归隐田园的心境,这对建水紫陶装饰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经过书画刊刻、彩泥镶填的紫陶烟斗化茧成蝶,变实用烟具为神形兼备、美伦美奂的工艺美术品。
2 紫陶烟斗的文人气息
受文人画风的影响,文人画逐渐成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紫陶烟斗的装饰主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题材丰富,风格淡雅
紫陶烟斗画以国画为宗源,题材以文人画为主,典故传说、山水、人物、花鸟、瓜果等均可入画,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其中,以梅、兰、竹、菊“四君子”最为常见,这些具有鲜明个性、品格化的艺术形象与不同书体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和款识印章等文人画元素相结合,经概括取舍、提炼与升华,达到了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其风格与清末民初文人画风相一致。
2.1.1 风景山水画
风景山水画是文人墨客“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表现形式,借以表达文人隐逸清高的审美境界。紫陶文人山水画烟斗的画面多为秋江独钓、寒山萧寺、孤帆远影等,意境萧疏苍凉,布局疏朗,笔法以简笔画为主,并在空白处题诗、署款和落章,具有典型的文人山水画的特征。
2.1.2 人物画
文人画风影响下的人物画烟斗大量以仕女、八仙、罗汉、婴童、文人、高士等人物入画,并常常将其置于自然山水背景和庭院、园林之中。题材多为故事传说、民间轶事、小说戏曲人物等,因而更具文人气息。
2.1.3 花鸟画
花鸟画烟斗多以松、竹、梅、菊、芭蕉、飞鸟、鱼、麒麟、征雁、鸳鸯、喜鹊等为主体,组成竹石图、菊石图、松鹤延年、喜雀登梅、麒麟献宝、岁寒三友、四君子图等画面,并赋予其人格寓意。其中,梅花因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而被赋予志士、贞士、隐士的品格。兰花为“国香”“王者香”,因其风姿素雅、幽香清远而被视为高洁、幽贞的象征。竹子中空挺拔、劲节风骨,因有拂尘隐逸的品格成为自尊、自强的象征。菊花傲骨怒放,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2.2 “残贴”“淡艳”,别出心裁
“残贴”“淡艳”是建水紫陶最具特色的两种装饰工艺。“残帖”采用“叠层书法”装饰手法,刻填而成“断简残篇”的装饰图式。最复杂的“残贴”装饰达七、八层之多,最小的填彩只有米粒大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由于装饰用的书法诗赋词句是经过刻、涂、填、刮、擦、戳、叠、磨等技法处理的,所以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形成疑似饱经岁月沧桑的断章、残句、残词、残字效果,彰显出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残缺美”。它集传统书法、色彩表现、抽象艺术和二维装饰于方寸斗身,避免了单一装饰的单调乏味,增强了烟斗装饰的文化元素。
“淡艳”借鉴了传统国画用墨分焦、重、浓、淡、轻五色的绘画特点,以天然彩泥為原料,巧妙运用不同陶泥色差渐变规律,通过窑火温度的控制烧制出从浅到深、由浅淡及浓艳,层次变化、虚实结合的微型国画装饰艺术,具有传统水墨画“墨分五色”效果的艺术韵味,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淡艳”。
3 紫陶烟斗的文人画特征
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深厚文化底蕴的紫陶文人画烟斗,带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刊刻填彩,神形兼备
从取土制泥到打磨成器,紫陶烟斗要经过采泥制泥、拉坯成型、题写书画、雕刻填彩、入窑焙烧和打磨抛光等复杂的工序,这些工艺将传统书画与文人的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烟斗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这吸引了大批骚人墨客、文人雅士热衷于将自己的墨宝挥洒于陶坯之上,以陶为纸,展示自己的艺术成就。他们根据器型、装饰部位和装饰效果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在半干的坯体上构图谋篇,描绘出名川大山、仕女神仙、花鸟虫鱼、山水楼台等文人画图案,并配以不同书体的唐诗宋词、名人绝句、断简残帖或款识、印章等文人画要素,使烟斗成为浓缩了名川大山之神韵、花鸟虫鱼之雅趣,具有浓烈的文人画色彩的工艺品。
3.2 重视笔墨情趣,求神似而形不似
清末民初建水紫陶文人画装饰在笔墨意趣方面深受松江文人画派的影响,愈加强调“神似”。与水墨文人画的创作相仿,文人烟斗画在用笔上讲究勾、皴、点、染,画面讲究“落墨成章,神之于形”。弃形求神、弃相求意,把神情、趣味、意境始终放在写实之上,在似与不似之间将文人笔墨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紫陶料的精纯、刊刻精细、填彩熟练、淡艳技法和打磨抛光的成熟等,这些都让模仿文人画变得得心应手。其画笔法恣意畅快、笔意连绵,注重简笔画和抽象画的境界,在追求文人画风格方面已逐渐形成独立体系。如王永清所画的兰纹隐逸飘香、超凡脱俗、清香袭人、意境深远、生动传神;向逢春所画的竹凌空出世、高风亮节、风骨峥嵘、潇洒飘逸,有郑板桥的神韵。
3.3 “四位一体”,和谐划一
文人画烟斗将诗、书、画、印四大文人画元素浓缩于方寸斗面之上,是把中国传统文人画移植到紫陶装饰上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互为补充的文人装饰风格,表达出了清雅、简朴而又内涵深刻的艺术之美。同时,文人画烟斗讲究绘画、书法、印等装饰题材与器型的和谐协调,注意短句、诗词和辞章的意境与主题画、器型的和谐统一;注意合理布局、精心组合、珠联璧合。
3.4 分工协作,程式化倾向
清末民初文人画的程式化、规范化发展在紫陶烟斗形制上也有所反映。据《建水县志》记载,烟斗从采泥制坯、题写书画、刊刻填彩到烧纸磨光等共八道工序,分别由八家窑户来完成,俗称“八家斗”,形成快速生产的程式化模式。由于分工较为细致,有时一只烟斗装饰往往要由若干画家来完成,有的题写诗词、有的只画图案,甚至是有的画家只画纹饰中的某一部分,如云气、树木、人物等,依样画瓢地将抽象的符号组合在一起,逐渐失去了对整体艺术性的把握,漠视了对真实事物的具体感受。加上刊刻填彩的敷衍、打磨的粗糙,程式化的流弊导致烟斗装饰逐渐沦为了简单的图案装饰程序,粗率、低俗作品不断出现。
4 結束语
清末民初,建水的工匠们大胆地运用文人画手法来进行紫陶瓷画的创作,赋予紫陶烟斗以浓郁的文人气息,大大提升了建水紫陶的工艺水平,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弘扬文人画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文人画烟斗既反映出文人画风对紫陶装饰的影响,也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紫陶艺人的个性、品味、风格和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朝春.云南建水窑陶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2]李朝春.云南建水窑八家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
[3]李朝春.建水紫陶名家烟斗赏析(上)[J].收藏界,2011(3).
[4]李朝春.建水紫陶名家烟斗赏析(下)[J].收藏界,2011(5).
[5]田丕鸿.建水陶瓷[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
[6]建水县志编纂员会.建水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孔明.陶泥上的“微型艺术”——清末民初云南建水紫陶珍品“陶烟斗”器形及其纹绘艺术[J].美术大观,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