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有待长江万里清

2019-06-11 03:02杨鳗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水画

杨鳗倪

摘 要: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一般以自然景致为主要描绘对象,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其中,奔腾不息的长江是历代画家偏爱的题材之一。文章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长江万里图》作重点赏析,探讨画卷的布局构图与空间表现、写形赋色的技法运用、突出地域特点的场景描绘等内容,从而体会山水比德的精神表达。

关键词: 山水画;长江万里图;散点透视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一般以自然景致为主要描绘对象,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故土家山、园林别业、楼观舟桥、田野村居、江河湖海等均可入画。人们在图绘山川的同时,也能抒情达意,畅游其中。

奔腾不息的长江是历代画家偏爱的题材之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幅《长江万里图》,值得人们细细品读。这幅长达14米的清代无款青绿山水画卷被分为三段进行装裱,描绘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长江及其沿岸的自然风光。江山如有待,长江万里清。文章对《长江万里图》作重点赏析,探讨画卷的布局构图与空间表现、写形赋色的技法运用、突出地域特点的场景描绘等内容,从而体会山水比德的精神表达。

1 构图布局与空间表现

1.1 散点透视的成功运用

在进行绘画写生与创作时,首先要思考画哪些内容?怎样经营位置、安排大小才好看?这就需要构图布局与空间表现。在《长江万里图》中,要将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的山水景致统一到画卷中,秘诀就在于画家成功地采用了散点透视法。

“透视法是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因为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把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这种技法常用于山水画中。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1]《长江万里图》以绵延的山川与浩淼的江河为主要表现对象,或以长桥、城郭相连,或以流水、礁石贯通,将长江沿岸各地的山水连成一体,景随步移,灵活地体现了“咫尺千里”的视觉氛围,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

1.2 “愚公移山”的艺术手法

有趣的是画卷中山川、河流、古刹、城镇等位置,比较隐晦地题写了大量古地名,如“太和山”“均州城”“九华山”“襄阳”“湖广”“三山峡”“赤壁”“黄州”“道士湖”“九江府”“小孤山”“安庆府”“报恩寺”“南都”“镇江”“焦山”“金山”等,为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觉材料。正是有了这些古地名,我们才得以知晓这幅画卷所具体描绘的地方山水风貌。但是,画作中描绘的这些名川胜景并没有完全按照长江顺流或逆流的地理方位来布局,而是将实际的地理名胜进行艺术上的“愚公移山”。

以画卷第一段举例。这段画面描绘了连绵的高山陡崖,顺着画面从右往左,可以找到“太和山”这一名称,山上还有“三天门”“二天门”“一天门”“龙头香”“太子坡”“紫霄宫”“净乐宫”等地名。根據相关地名及资料记载,“太和山”就是现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与丹江口市之间的武当山的旧称。顺着画卷继续往前可发现与太和山相连的“均州城”“光化县”“红山”等地点,画卷第一段的最左端以“襄阳”结束。显而易见,这些地点都在今天的湖北省境内。然而,在画面“襄阳”部分的右边不远处,能够清晰地看到古地名沿用至今的“九华山”。九华山的位置并不在湖北,而是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由此说明,艺术家在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会根据构图布局、表现方式、艺术感染力、思想表达等需要,进行归纳、组合、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长江及其沿岸的景致不仅有高山峻岭,也有丘陵浅滩、浩淼江河,作者根据这些地貌特点将高山组合在一起,将小山缓坡相连,使整幅画面形成疏密有致、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彰显出万里长江绵延与磅礴的气势。这种“愚公移山”的艺术处理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影响甚远,在文学、电影作品中也多有体现。

2 写形赋色的技法运用

《长江万里图》历经百余年,部分颜色已经脱落,但是绘画技法仍然清晰可辨,其笔法和设色继承了唐宋以来用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的“青绿山水”画法。

2.1 山石画法

山石的画法多是先用浓淡交织的墨线勾出轮廓,再以枯笔挥扫出长短不一的线条加皴,体现出山石的状貌特征与坚韧质感;之后再用淡墨加赭石渲染,山石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分染,山石底部保留赭石色。远山以淡墨或花青色入笔,运用写意技法进行概括性的描绘,以示空间之远。

2.2 江面、天空画法

江面大面积留白,在山林、水岸、浅滩、礁石的局部地方,以及画卷第二段的大石滩、丁家湾,画卷第三段的焦山、金山等处,以淡墨线条勾勒时而微波粼粼、时而激浪滔滔的水纹,再辅以花青调和的淡墨分染,从而表现出江水或平静、或湍急的动态场景。天空留白,与江面呼应,体现出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氛围。

2.3 细节刻画

至于细节刻画,可谓笔精墨妙。城郭、楼阁、屋宇、长桥、船只采用双勾填彩的工笔技法来表现;树木以勾叶点染与没骨皴写的方式相融,使远近层次相得益彰;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姿态各异,只寥寥几笔就显得生动怡然。无论是城郭楼阙,还是人物动态,这些细节的刻画均合比例,与早期山水画“人大于山”的面貌大相径庭。楼阁、游船、人物等形象小面积使用朱砂、钛白等颜色来点染红柱青瓦、江面船帆、人物衣着,对青绿色调为主的画面起到了点缀的作用。

3 突出地域特点的场景描绘

在这幅画卷中,我们既欣赏到万里长江的壮丽景致,也陶醉于人们在自然中的诗意生活。若提及画中所描绘的人物活动,给人印象深刻且有地域特色的就是长江拉纤。“所谓‘纤夫就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在古代,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合力拉船,纤夫这个职业由此而生。”[2]不同于伏尔加河船夫的平岸拉纤,长江滩多水急,拉纤显得极为艰难。只见画卷第一段的礁沙滩处,游船正准备停靠在岸边,纤夫们肩负着纤绳,攀爬在比较陡峭的坡岸上合力拉纤,还不时回头观察船只的靠岸情况;画卷第二段的大石滩、丁家湾处有着对航运条件极为不利的礁石,但是纤夫们努力克服艰难险阻,众志成城,纷纷卷着裤腿,赤着双脚,拉上纤绳吃力地行走在江水急湍的浅滩上。

虽然纤夫拉纤已成为过去,但我们仍能在画卷中触摸到岁月留下的痕迹。长江拉纤的细节描绘也向大家表现了长江水运的艰险以及人们水滴石穿、坚韧顽强的意志。

4 结语

综上所述,《长江万里图》绘有深壑、丘陵、浅滩,也有城池、庙宇、村屋、渔船,画面既表现了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浩瀚气象,又刻画了幽岩邃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波涛烟霭等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状态,让万里长江既开阔无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显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同时,将众多的人物活动融入到自然环境中,精致入微地表现了人们在这繁忙而幽静的世界里山行、谈笑、独坐、送别、捕鱼、泛舟、拉纤,充满了诗意般的生活气息,从而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散点透视[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A3%E7%82%B9%E9%80%8F%E8%A7%86/10834495?fr=aladdin.2018-8-14.

[2]王川平.陈列展览丛书——壮丽三峡[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