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干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感染的影响

2019-06-11 06:23:06刘艳马燕玲谢秀华
癌症进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根治术细胞因子炎性

刘艳,马燕玲,谢秀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乌鲁木齐8300540

宫颈癌根治术是宫颈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但可能会因为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性操作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1-2]。因此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但常规的护理干预存在诸多不足,已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目前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干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3-4],但该干预方式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探讨该干预方式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和加速康复干预的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23例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5];②行宫颈癌根治术;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手术治疗史;②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③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史;④有近期服用抗炎药物史;⑤免疫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2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干预。对照组6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32±5.43)岁;临床分期:Ⅰb1期30例,Ⅱa期31例。观察组6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43±8.43)岁;临床分期:Ⅰb1期30例,Ⅱa期32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术前进行常规宣教,告知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手术前一晚灌肠进行肠道准备且整夜禁饮食;术中采取传统全身麻醉方式;术后服用阿片类镇痛药以减少疼痛,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不强制要求,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后可进流食。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干预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干预。术前宣教: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术前和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的详细流程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麻醉医师也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麻醉风险。术前肠道准备:患者在术前无需进行常规的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2 h内禁食。采用目标导向输液管理的方式,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晶体液的使用量,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注抗血管收缩药物。为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采用复合麻醉的方式,输注半衰期短的麻醉药物。患者可于术后6 h饮水。鼓励患者于术后1天后下床活动,并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活动量。为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采用医用弹力袜联合气压治疗,在患者的下肢穿戴加压式弹力袜,每隔4 h进行气压治疗,每次治疗持续半小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调节加压时间和压力。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7天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于术后1天、14天在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RP水平。于术前及术后7天,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7、35.48、23.69、15.83,P<0.01)(表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费用为(1.09±0.12)万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1±0.2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39,P<0.0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s)

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n=61)19.23±1.67 59.73±5.43 4.20±0.43 10.09±1.65观察组(n=62)11.21±1.32 31.25±3.21 2.73±0.23 6.52±0.65

2.2 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23%(2/62)、1.61%(1/62)、3.23%(2/62),对照组分别为 8.20%(5/61)、6.56%(4/61)、13.11%(8/6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感染的总发生率为8.06%(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7%(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1,P<0.01)。

2.3 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7、10.76、11.19,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s)

指标IL-6(pg/ml)TNF-α(pg/ml)CRP(μg/ml)时间术后1天术后14天术后1天术后14天术后1天术后14天对照组(n=61)152.67±16.09 135.85±14.76 12.32±2.98 12.87±1.75 6.09±0.87 9.09±1.09观察组(n=62)150.37±11.98 98.98±9.98 13.09±2.56 9.99±1.12 6.01±0.98 6.98±0.98

2.4 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0、14.008,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mg/ml,±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mg/ml,±s)

指标IgA IgG IgM时间术前术后7天术前术后7天术前术后7天对照组(n=61)2.59±0.24 1.87±0.17 10.54±1.76 10.29±1.24 1.69±0.25 1.02±0.18观察组(n=62)2.54±0.23 2.03±0.21 10.23±0.98 10.32±1.21 1.62±0.21 1.45±0.16

2.5 手术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 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3、9.811、14.885,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s)

指标CD3+(%)CD4+(%)CD4+/CD8+时间术前术后7天术前术后7天术前术后7天对照组(n=61)63.01±6.23 51.98±5.45 33.48±3.09 25.01±2.34 1.36±0.12 1.00±0.09观察组(n=62)63.32±5.33 54.54±5.09 32.34±3.34 29.54±2.76 1.34±0.12 1.27±0.11

3 讨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目前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手术可以精准定位肿瘤靶点,切除肿瘤组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6-7]。但是临床上发现宫颈癌根治术的创伤性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症状[8-9],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较好的护理干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10-11]。加速康复干预作为一种新型干预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和胃肠道手术中,但在宫颈癌手术中应用较少,加速康复干预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在术前的紧张和恐惧感,并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4]。

在加速康复干预中医护人员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手术的具体步骤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另外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主动性。术后不直接让患者进流食,而是在饮用一段时间饮用水后进食,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的饥饿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的恢复。术后给予患者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术后患者进行床上气压治疗,且建议患者术后1天内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临床上感染的发生与免疫力下降及炎性反应有关,若手术治疗过程中因创伤引起感染,则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其中免疫功能指标 CD3+、CD4+、CD4+/CD8+是主要的代表性因子,当免疫力下降时,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会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IgA、IgM、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加速康复干预可降低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CRP、IL-6和TNF-α是常用的临床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当患者感染后,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升高。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过量会导致肠道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肠梗阻,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4天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加速康复干预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与常规康复干预比较,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干预可以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力,改善炎症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根治术细胞因子炎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4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