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淑姣 杨志欣
(成都市西区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营养支持是缓解疾病,促进康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临床通过给予危重急症患者适当的膳食营养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等正常代谢功能,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促进疾病康复[1]。当前,营养支持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给予方式,而肠内营养的供应往往需要通过输导管作为媒介,具有保护胃肠黏膜,预防细菌感染及促进胃肠功能康复的作用[2]。本研究探讨了胃镜辅助下两种放置空肠营养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管不同的放置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性11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35±5.64)岁;体质量40~77kg,平均体质量(54.38±3.76)kg;疾病类型:脑出血10例,脑外伤8例,胃癌6例,脑梗死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性1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9.88±5.57)岁;体质量40~75kg,平均体质量(54.11±3.58)kg;疾病类型:脑出血12例,脑外伤8例,胃癌8例,脑梗死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设备器材 Olympus GIF X260电子胃镜,Olympusn FG 8L 1异物钳,CookNJFT 10鼻孔肠营养管、负压吸引器、氧气设备、监护仪等。
1.2.2 对照组方法 本组采用经口胃镜置管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心理安抚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常规术前准备,术前20min含服利多卡因胶浆,麻醉咽部后,经口将GIF X260胃镜插到患者胃里面,接着放入FG 8L 1异物钳,夹住营养管前端后,取出胃镜,在金属导丝引导下将营养管送至十二指肠处,取出导丝,空肠营养管放置完成。
1.2.3 观察组方法 采用经鼻胃镜导丝引导置管法,术前护理及准备同对照组,术前10min使用1%麻黄碱喷洒两侧鼻腔,5min使用2%利多卡因继续喷洒两侧鼻腔麻醉,将GIF X260电子胃镜经鼻腔放入直至十二指肠远端,将液体石蜡将导丝润滑后,自活检口将导丝插入至距离胃镜前端16~18cm处,退出胃镜;同样方法置入另一根导丝,固定导丝于胃底部,同时盘好裸露在鼻腔外面的导丝,将液体石蜡注人管腔内,同时在营养管表面涂上液体石蜡,拉直并固定导丝及营养管,放置完成。
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置管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根据患者置管后面部表情进行评价,面部无任何表情为舒适;面部出现恶心、皱眉等不安反应,且持续时间少于10秒,为中度舒适;患者面部出现恶心、呕吐、呻吟等持续时间10秒以上,甚至拒抗插管为不舒适,舒适度为(舒适+中度舒适)。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更短,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76%,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更低,(χ2=4.338,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表明,人体若禁饮禁食7d以上即会造成肠道反应,如:肠黏膜萎缩、肠道屏障功能损坏以及肠道菌群平衡失调等,对人体健康严重影响。如若是危重急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正常给予营养支持,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影响疾病康复[3-4]。临床报道显示,对于脑损伤、脑梗死、胃癌、急性胰腺炎等患者给予早期空肠营养支持,在维持患者正常胃肠功能的情况下,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5]。目前,临床上有非手术盲探法、X射线透射法以及内镜引导法等多种胃空肠营养管放置法,其中以内镜引导法的成功率最高、疗效最好,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
经口胃镜空肠置管法及经鼻胃镜导丝引导空肠置管法是两种主要内镜引导法。常规经口胃镜空肠置管法是指胃镜经口腔进入患者胃、十二直肠并固定导管的空肠管置管法,植入后,患者营养供应可得到有效的保障,但该法操作步骤较为繁琐、难度相对较大,且置管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高,此外,在胃镜退出时有脱落的风险,因而在临床应用上逐渐减少[6]。而相较于经口胃镜置管法,经鼻胃镜导丝引导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舒适度更高、临床易于接受,同时还具有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较少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崇[7]。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置管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经口胃镜空肠置管法,经鼻胃镜导丝引导空肠置管法的操作时间更短、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更高、临床不良反应更低,是胃镜辅助下更优的空肠置管方案,可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