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芙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鍛炼行为指导在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保健指导的孕妇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仅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在孕产妇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产前;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孕产妇
女性的盆底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在妊娠期因骨盆长期受子宫与胎儿的压迫,极易出现肌纤维变形,导致肌张力减退,甚至进一步诱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因此,探寻一种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十分必要[2]。本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本院48例孕妇应用了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临床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保健指导的96例孕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5±2.5)岁;首诊孕周16~28周,平均(25.5±2.6)周。研究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8±2.3)岁;首诊孕周16~28周,平均(25.6±2.8)周。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初产妇;孕16~28周;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有引产史或分娩史;产科合并症、并发症,或经超声检查有明显高危因素;阴道前后壁脱垂、盆腔脏器脱垂、盆腔手术与尿失禁史。两组在性别、年龄、首诊孕周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对象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首先评价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孕周、盆底肌力状况等,并与其协商共同制定盆底肌训练计划。初期训练时,向孕妇与其伴侣讲解盆底肌保健知识,包括:盆底肌力减退的原因、盆底肌群结构、盆底肌力减退可能带来的后果等,使其充分理解与配合,并调动起对训练的主观能动性。2)训练时间与方式:产前训练时间为妊娠28周时至分娩前,产后训练为产后各项体征稳定时至产后3个月。训练初期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对一指导,后期由孕(产)妇自行训练,鼓励家属进行陪伴式训练,以便提高依从性。训练期间,技术人员应定期随访,了解训练情况,并对训练认知、行为与态度进行指导与帮助。3)训练内容:训练前将膀胱排空,保持呼吸平稳,选择坐位、仰卧或站位等舒适的体位,稍分开双腿。收紧肛门、盆底与尿道四周肌肉,保持5s,之后放松10s,重复数次;快速收缩会阴肌肉,重复数次;以上动作每次15~20min,每日2~3次,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以无疲劳感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以及首诊时与产后3个月时的盆底肌力变化。盆底肌力采用手测肌力法检测,即医生指导下收缩阴道,以持续收缩的时间与完成次数进行分级,1级:无肌肉震颤;2级:弱压力感,无震动;3级:压力增大;4级:手被抓住或吸进;5级:手被抓牢并有顶举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研究组阴道分娩40例(83.33%),剖宫产8例(16.67%);对照组阴道分娩39例(81.25%),剖宫产9例(18.75%);两组阴道分娩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
2.2 两组阴道分娩者产程时间对比
两组自然分娩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首诊时与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力变化
两组首诊时盆底肌力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组肌群犹如“吊网”,子宫、膀胱、尿道、直肠等脏器均被这张“网”紧密吊住,继而维持正常部位以便于发挥其功能[3]。然而,女性孕期随着子宫重量的增加与胎儿的增长,骨盆在长期压迫下易出现肌纤维变形,造成肌张力减退[4]。同时,阴道分娩过程中进一步损伤了骨盆,导致产后盆腔问题接踵而至。因此,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提高孕(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十分必要。
多项研究发现,多数孕妇对于盆底肌及相应的功能锻炼缺少正确的认知,虽然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讲解了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但训练行为管理效果不佳,孕(产)妇十分被动的接受训练,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从妊娠期便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训练,通过全面的评估使训练内容更为规范与细化。同时,训练指导中着重强调训练的持续性与控制性,通过随访与互动利于医务人员掌握孕(产)妇的训练情况,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依从性与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后3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盆底肌力,保障分娩与产后恢复质量。
总之,产前与产后盆底肌锻炼行为指导在孕产妇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亚莉.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3(15):186-187.
[2] 叶黎霞.产后早期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1):82-83.
[3] 徐建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05):685-687.
[4] 陈聪,陈晶晶,陈育梅.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848-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