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艳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急诊室收治的130例心肺复苏抢救患者,根据复苏后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54/65)(P<0.05);观察组经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16/65)(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加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改善预后情况。
【关键词】 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emergency room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18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st-recovery nursing methods, the nursing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92% (63/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08% (54/65)(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3% (6/6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62% (16/65) (P<0.05). Conclusion: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engthens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ffectively reduces and avoids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s the nursing effect, and helps patients to recover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心肺复苏是应用于心搏骤停的重要急救措施。一旦出现心搏骤停,若为得到及时的复苏治疗,会使得脑部及其他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损伤,风险高、危害性大。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有研究指出,心搏骤停患者在4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其抢救成功率可达到50%以上,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1]。同时,正确的心肺复苏方式和护理干预情况也与抢救结果密切相关[2]。然而,由于急诊护理工作复杂且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不高,使得心肺复苏后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3]。本文作者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急诊室收治的130例患者资料作为案例,对照分析急诊不同护理方法下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探究急诊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和应用价值,全面提升急诊室护理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急诊室收治的130例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70.94±3.03)岁,其中有男性63例,女性67例。将130例患者根据心肺复苏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急诊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每组有患者6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急救后立即开展生命体征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征变化情况,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发展趋势,遵医嘱合理安排患者口服用药和静脉用药,保持急诊科病房内整洁、清洁的环境,每日对走廊、护栏等各区域进行消毒,如实记录护理日志等。
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电监测护理、脑部复苏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等。1)心电监测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特征,了解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情况,每30min对各项监测的生命体征指征进行数据记录,评估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先兆性症状,对于监测中发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以便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4]。2)脑部复苏护理:为改善心搏骤停导致脑组织缺氧情况,护理人员要采取多种方式以降低脑部氧代谢率,可将湿毛巾放置在患者额头、颈部等位置,并调节室温保持在18℃~20℃,可有效降低脑再灌注损伤。3)气道护理:心肺复苏患者往往呼吸功能受到影响,需要借助以吸氧、呼吸机等方式改善呼吸功能。在吸氧治疗中,护理人员要将气管导管近端用胶带进行固定以防止脱落,气管始终保持在湿润的状态。根据患者的痰液分泌情况每日进行吸痰护理,在吸痰前将氧浓度调节至100%,患者吸纯氧3min后进行吸痰操作。护理人员在气道护理中始终关注患者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排出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发钳症状,保持呼吸道的畅通[5]。4)心理护理:心搏骤停带来的濒死感,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负担,情绪上出现悲观、消极、暴躁、紧张等不良转变,护理人员要及时开展心理疏導,与患者交流中给予患者安慰和关怀,使患者明确了解经心肺复苏治疗后生命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联合家属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积极鼓励患者[6]。5)健康宣教:在各项护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就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情况进行简单说明,使他们对目前的治疗现状和方案有所了解,告知各项注意事项,加强自我监管,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可向家属在饮食、生活指导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家属也积极参与到患者治疗康复中,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7]。6)并发症预防: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等体位调节,借助靠垫等摆放患者的颈部、腘窝等部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急诊科的各项护理操作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及时更换固定胶带和固定皮肤部位,以防止患者出现皮肤损伤。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导尿袋中的尿量及尿液性质等,及时做好记录,每日进行下肢的被动按摩,以防止静脉血栓发生[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对比分析130例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疗效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54/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2%(16/65),出现反应迟钝6例,记忆减退3例,胸部不适3例,烦躁2例,抽搐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出现反应迟钝2例,记忆减退2例,烦躁1例,抽搐1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在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数据记录等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在护理内容上也进一步优化,增加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使护理人员更为全面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准确做出病情发展评估,对于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把控具有重要的意义[9]。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8%(54/65)(P<0.05);观察组经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2%(16/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多围绕在生命指征观察和用药指导方面,对于由于心搏骤停导致的其他脏器损伤缺乏有效的康复护理,使得心肺复苏后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急诊护理干预中,严格的生命指征监测和记录,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后果;护理中增强了脑复苏的护理,通过室温的调控也有效保护了患者的受损脑组织,有助于脑神经功能的修复;在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中,消除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有效保障护理安全[10]。因此,急诊护理干预加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得到了全面、科学、系统的护理指导,有效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改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娟娟.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人人健康,2018,(18):122.
[2] 宋岩.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86-287.
[3] 曹霞,刘春红.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16):174-175.
[4] 王玺,王万东.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16):109-110.
[5] 朱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0):248.
[6] 邢惠萍,富霞,梁艳,等.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9):158-160.
[7] 黄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醫学论坛,2018,22(09):1232-1234.
[8] 权秋香,陈锦秀,张义花.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05):181-182.
[9] 张浩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93,196.
[10]张艳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889-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