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汛 邓智青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和腹胀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肠外营养;早产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87-03
胎龄在37足周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之为早产儿,和足月儿相比较早产儿器官功能与适应能力均比较差,加之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动作发育迟缓,所以临床上对于早产儿通常予以特殊处理[1]。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再加上容易出现咳呛、误吸等不良反应,故在喂养上很容易出现不耐受现象,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和生存质量[2]。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步增加,有研究表明在早产儿管理中合理营养供给是保证早产儿存活质量的先决条件[3]。本文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两组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喂养以及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为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提供合理的治療方式,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选入标准:(1)均符合《儿科学》中关于早产儿的诊断标准,胎龄<37周的新生儿,且体重<2500g;(2)出生24h内转入我科排除消化道畸形及重度窒息患儿;(3)患儿家长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愿意主动配合。排除标准:合并消化道畸形和重度窒息等严重疾病的患儿。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体重1600~2200g,平均(1796.3±53.2)g,胎龄32~35周,平均(34.5±4.5)周。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体重1500~2200g,平均(1821.3±52.9)g,胎龄33~36周,平均(33.8±4.4)周。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并给与常规护理,包括:保暖、监测血氧、监测心率及呼吸,预防感染和出血,并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患儿对症治疗,内容包括预防出血、感染及灌肠通便等[4]。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出生2h后酌情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若无母乳,暂由早产儿配方奶代替[5];(2)出生8h后,给予糖水喂养,一般为1~3mL,间隔3h喂养2~3次,可以采用的喂养方法为经口或滴管喂养[6];(3)喂养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无呕吐腹胀,改用1∶3早产儿配方奶喂养,2.0~5.0mL,掌握好奶量,并且根据患儿的吸允能力及肠道耐受情况间隔6h喂养1次[7-8];(4)同时将患儿的体重和日龄作为基本依据,建立肠外营养,操作如下:糖1~2g/kg,速度3~5mg/(kg·min);脂肪乳1~1.5g/kg;氨基酸1~3g/kg;水溶性维生素1.0~3.0g/kg[9-10];(5)持续喂养24h后,如果患儿无反复呕吐或腹胀,增加奶量,缩短喂奶间隔时间,逐渐增加奶量[11];(6)48h后向正常奶过渡,治疗期间每天根据进入奶量及患儿所需总热量调整静脉内营养多少,对静脉内营养量进行合理调整,满足患儿生长发育需求[12-13]。
1.3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2)收集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包括尿素氮、总胆红素、血糖以及总蛋白等,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血蛋白、血糖以及尿素氮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和消化酶含量明显较足月儿相比更低,胃肠道功能还没有成熟,加上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反射不良、胃容量小及肠道血液减少,在喂养期间很容易使早产儿胃肠功能出现障碍或者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再加上容易出现咳呛、误吸等不良反应,故在喂养上很容易出现不耐受现象,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和生存质量,给予早产儿合理且科学的营养供给确保早产儿存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