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彩芳,杨秋菊,查道贵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系,安徽 宿州 234101)
1.科学意义:据国家权威机构2016年调查报告,中国已有超过5000万家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支持国民经济高效发展中发挥着出色的作用,为繁荣市场经济、出口创汇、扩大就业、维护经济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与规模企业相比,国内中小企业在市场改革的潮汐中取得喜人的成就,但受限于发展规模,各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形势却不容乐观,同时在抗冲击力相形薄弱的瓶颈下,可持续发展逐渐变得纠结无助。如何寻找一种先进的网络服务管理模式便成为企业的共同需求。然而,实施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运营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在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研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运营系统非常重要,可以为中小型企业以自身特点实施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避免中小企业盲目实施ERP而导致的重大损失[1]。
2.应用前景:为了方便企业实施,本研究结合高等教育实践性探索,针对性提出了网络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设计出一套具有时代特点的网络综合服务系统。本系统可以对企业中经销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定制了相应的业务流程模块。本系统具体结合行业与市场的建构特点预制设计的,以方便市场运作以及操作软件的细节实施,落实信息技术改造与企业网络化管理的契合,从而进一步深化供应链式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实现网络供应链式管理的贯通理念与地方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深层次对话衔接,以开拓性的创新设计系统解决企业经营中纠结的实际难题。
以客户作为网络服务中心,依托统一的通信渠道,结合商务智能化手段,并通过B/S系统构架构建的实时应用,轻松完成整体布局下的跨区域统一管理,尤其在实现系统规范的同时,全面掌控市场,拥有灵活完善的市场经营模式,综合形成产品售前与售后、市场与客户一体化的管控流程,集多种管理功能于一身(如图1:包括工作台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市场销售管理、采购流程规范管理、仓库及帐务管理、报表中心等),增强了各类信息反馈、处置的灵活性,为企业决策经营打造科学的数据基础。
图1 系统功能结构
1)客户管理:网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了覆盖式、全方位客户管理,在深度挖掘客户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客户往来帐款、历史交易、会员积分、价值信息等多方面因素。
2)运营管理:网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以拓展产品销售为目的,以生产供应管理、仓储管理、帐务管理为手段,最终实现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营运管理业务的基本需求。
3)报表模块:网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提供了日常运营管理的各种数据报表,并使得各类数据能够更加清晰化、可视化,一目了然地展示部门作业效果,最终能够高效率地梳理业务、制定战略。
4)短信模块:网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通过移动、网通与电信等三大短信运营商的在线覆盖支持,可实现无死角全程畅通;支持客户的Web短信编辑与客户信息结合实现发布功能;支持模板短信、预设签名功能;可随时约定短信群发,并实现定时发送短信功能;支持短信数字证书认证及专职客服审核,保障客户信息的安全性;支持对短信当前/历史发送状态的记录查询、跟踪、处理。
5)CRM的扩展:网络服务企业管理系统基于深度融合营销服务新理念,并将CRM功能方向实行不间断扩展,针对岗位管理、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经营商等重多相关利益者,不断提升价值关联以及改善服务的各类市场见解与建议。①产品结构知识库。客户购买相关产品时,系统可即时发送产品结构短信知识,系统打造品牌服务,最终实现增加产品附加文化价值、促进销售的目标[2]。系统可定期发送新品推荐短信,客户通过短信网址访问,增加销售机会。②商圈,平台即是商圈。按照系统真实注册企业,建立精准的同行业利益相关商圈平台,促进企业商业机会互动平台。
1)数据库处理技术。其核心在于数据的系统储备管理。纵观数据库发展史,它最先从人工管理发展至文件系统形式,最终实现数据库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建,先后实现了三步历史性跨跃。在数据库整体建构中,层次结构、网状结构与关系结构三种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系统设计,本系统研究则集三种模式于一身,具有综合反映全面性、处置问题独到性的特点,更适宜于网络企业服务管理功能的系统应用。
2)数据电子交换技术。基于一种标准共用格式,EDI 数据电子交换技术将规范整理后的经济信息数据,经网络通信进行传输,系统搭建贸易合作伙伴信息交换桥梁,实现无间隙传递与处理自动化。在供应链网络管理服务应用中,EDI 作为有效的网络联系纽带,它的系统介入能够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运作成本也相应降低,尤其对疏通客户关系,提升客户响应速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形成质的跨跃。
3)单据套打定制技术。基于原有单据的直观认识,结合PB与VB计算机语言模式,开发设计单据套打,极大提升了业务工作效率。
4)Web 页面下的三层去结构设计。即B/S的模型结构,基于前后端承接考虑,本设计在中间环节添充了企业逻辑处理层,将数据描述、处置与存储实施分离、独立操作,以此摆脱C/S的结构不足问题[3],并统一客户接口其应用层操作界面,用户接口层,对于客户具有统一的界面,实行人机交流互动。同时,将一些相对静止不变的、涉及不到核心机密的逻辑运算应用置于表示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细节,切实增强其灵活性与便捷性。
5)Web页面服务访问设计。用三层与多层结构的Web数据库设计技术,其特点主要在于浏览器前端应用、中间环节造访衔接运用,合理设置浏览访问端口:①Web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ASP式页面请求,服务器作出HTTP响应,最后由ADO访问组件执行数据库操作访问;②由应用程序创建服务对象,并返馈到服务端口,进而达到数据库访问的目的。ASP脚本则于服务端口编译操作的,反馈到客户端的是HTML标准文件,由此可以完善浏览器的兼容对接问题。
6)异种数据源的集成技术。供应链网络服务管理系统所行使的主要职能在于收集处置供应、销售及仓储等方方面面的网络信息数据,不仅要形成业务流转,还要承接对话其他库导构体系。因为在统计运算数据关联方面的能力较强,关系式数据库对比文档Notes数据库优势明显。而文档数据资源的介入,同时可以很好提供领导决策支持。
7)J2EE开发平台。J2EE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架构,经过近20年的发展,J2EE已经发展成为业界公认最成熟的开发平台。
8)Spring建构架框设计。作为一种开源式架框,Spring优势在于分层构架,而分层构架则允许操作者择优选择,并为J2EE 的应用程序合理开发提供构架集成。Spring 架框又是另一种分层架构,主要由多个定义明确的组织模块构成。Spring通常会通过JavaBean简单操作,便可完成之前只能由EJB落实的事情。
9)JSP 技术。JSP技术特点在tags和scriptlets使用Java语言编程,以此来封装动态网页的逻辑与处置[4]。同时以tags和scriptlets的访问方式实现服务端资源的逻辑应用。形式上把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于网页逻辑之外,设计上着重支持那些可重用的程序组件,使Web层程序的开发与应用更为容易便捷。Hibernate应用映射框架的方式形象展示源代码开放的对象关系,轻量化封装了JDBC,客观上确保Java程序开发应用更为便捷、形象,操控数据库可随心所欲,亦张亦弛,灵活自用[5]。
10)Hibernate作为一种开放性源代码,其对象映射关系直接见于映射框架之上,对JDBC实施了轻微的对象封装,让Java程序人员能够灵活机动运用编程思维,随心所欲操控数据信息库。在JDBC任何使用场合,Hibernate均可方便应用。
本研究基于J2EE三层开发结构设计,其表现层、逻辑业务层与服务数据层分兵把守,各有担当。客户端与数据库不直接交流互动,由中间层衔接互应,使得流程更丰富流畅。系统体系层次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体系层次架构
为了使软件国际化、规划化,表现层视图页面应用Struts规范管理。表现层通用Struts标签,简化了表现逻辑,使用更快捷方便。中间层则采用子“Spring+Hibernate”技术,即实现了逻辑业务层与控制层分离,又深层次展开具体分工。
Web层:具体实现层与逻辑业务层互动交流,调用逻辑业务层,负责将数据返应到表现层。MVC架框采用较为流行Struts模式。
Service层:具体负责业务实现、DAO对象的正面封装打包。
DAO层:负责相关对象的持久交互,执行打包数据的查改与增删等原始操作。
PO层:运用关系/实体工具映射,及时将关系型数据直接映射对象,落实面向对象的操作方式系统掌控数据库。
数据服务层的“DAO”继承“HibernateDaoSupport”并使用“HibernateTemplate”操作数据库。
业务DWR逻辑组件同“JavaScript”客户端之间的承接纽带,则是依据DWR的中介作用,“JavaScript”可任意调用“Spring”信息数据容器当中的“Bean”。
本项目研究开发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效益:
1)实现信息流程的全覆盖。对企业来说,系统实现了供应、销售及经营服务系统流程信息化;完成客户沟通自动化集成管理;组织了积累信息的加工整理,培植出客户市场智能,基于战术战略决策角度,进一步拓展了企业效益利润空间。具体表现为:①提升了企业响应客户反馈的对接速度,使客户反馈与企业应用更直接;②帮促企业优化服务,向客户提供了更为迅捷的主动关怀;③形成企业经营管理高效率、快节奏,构建了企业贴紧客户的交互平台;④大幅降低经营成本,促使销售效率与市场准确率空前提高;⑤统一规范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以网络化的管理服务打造了一流的品牌形象。
2)创新了校企合作新途径。对高校而言,系统研发充分发挥了高校科技人才与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使高校的社会服务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不仅从理论教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能从实训教学上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目标。具体体现在:①克服高校科技成果"产出难"。此次项目研发以企业需求为高校研发目标,深化了产学研合作。②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此次项目研发高校既结合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的差异性,又发挥认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途径的多样性,促进科技交易。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与创新效益。此次项目研发是高校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从基本的系统需求分析开始,集合企业与高校的优势,做到有效利用资源,目标就是摆脱“密集型”发展方式,系统一经研发成功即可服务于企业,使得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④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均衡化发展。此次项目合作,对创新校企合作、建设现代新型企业运营模式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