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娟
【摘 要】 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有效渠道。作者通过在六年级进行的众多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一个以“10元人民币购买力变迁”的课题,让学生进行了研究,不但发现这一课题很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都是显著的。
【关键词】 小课题;购买力;变迁;数学素养;提升
一、研究概述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在《小学数学教师》上说到,“我们可对数学核心素养作出如下具体界定:我们应当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并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理性人。”
笔者在小学六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指定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以4-6人为小组,一起进行研究学习。“10元钱购买力变迁”这个课题一出来,就引起了学生和家长们极大的兴趣,以下是各研究小组在综合了全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大到住房,小到面包,几乎每一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在涨价,普通大众都能清晰地认识到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不断地下降,但是通货膨胀的程度究竟是怎样的?经济增长和货币购买力有什么联系?能否从数据上有一个量化的体现?本调查报告以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视角,研究人民币贬值对普通民众经济生活的影响,为普通民众日常开销和投资理财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案
本课题以华新实验小学2017级三班共49名同学为研究人员,分为8个研究小组,其中有8名同学为核心团队成员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步骤是:
1. 进行走访研究,收集数据。
2. 在网络上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 从统计角度对数据进行归类、比较。
4. 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
三、研究数据
1. 以生活用品为参考,研究人民币贬值的趋势
学生以多个物品为参照,研究了10元钱购买力的变化情况。有些小组之间物品是重复的,经学生之间的对比,再次回家征求了家长(特别是老年人)的意见,最终得到统计结果。(见表1)
2. 以平均工资为载体,研究购买力的增长变化趋势。(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调查对象是谁,月工资的购买力都是在上升,只是上升的程度差异很大。这可能和被调查者的工资差异较大有密切关系。我们想以平均工资作为一个标准进行统计,但暂时未能从资料中查到上个世纪的月平均工资。
从上表中,我们选择两組数据进行趋势的分析:
从这两种消费品的变化情况分析,月工资的购买力都在增长,但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变化不大,但从80年代到现在,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结合前面分析的情况,50多年来,人民币总的购买力增长到原来的2-30倍,这表明人们的财富总量也在增长。这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是正相关的。
四、研究结果的意义
1. 人民币的贬值(或增值),与经济发展的情况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国家为了扩张经济,会增加货币的印发,此时人们手中的钱变多了,所以钱变得“不值钱”了。当经济发展的越好越快,货币贬值越厉害。因此,把钱存在银行建议只能存短期。
2. 个人理财也要合理规划,合理使用。尽量让钱流动起来,物尽其用。
五、从报告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49名学生合力调查的报告经过笔者的整理已给大家呈现出来,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直在不断思考,他们首先要想到用哪些物体来对比,怎样去收集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通过小组的讨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地发展。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提升:
1.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们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统计表、统计图都被学生自发地运用。
2. 要完成这个调查报告,他们要自发地用到对比、推理、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3. 这个研究问题知识难度不大,答案却未知,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全员参与。
4. 他们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被他们的家长在朋友圈疯狂转发,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学生持续地进行研究学习。
就如得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把学生从感性的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让学生能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理性人,这个研究性学习成功地做到了。事实上,该班的学生家长在研究性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感慨地说“孩子象变了一个人,主动进行学习。就连主动上网,也不是为了打游戏,而是查资料,做报告。真希望这种状态能一直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 以“深度教学”落实数学核心素养[J]. 小学数学教师,2017(9).
[2] 侯成琪,龚六堂. 核心通货膨胀理论综述[J]. 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13(7).
[3] 刘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 数学大世界,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