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手平台的“短视频+扶贫”初探

2019-06-09 10:19何诗弦
新媒体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扶贫短视频

何诗弦

摘  要  过去一年,通过短视频助力扶贫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快手短视频平台从内容生产、分发、变现等多个环节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支持,实施幸福乡村战略助力扶贫。“短视频+扶贫”有很大的优势:通过信息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更大限度地保障了被扶贫人的尊严,其劣势在于变现有限。此外,“短视频+扶贫”存在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针对“短视频+扶贫”的劣势及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贫困地区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与MCN机构进行合作,以提升自身优质内容稳定产出能力和商业变现能力。

关键词  短视频;扶贫;快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7-0035-02

视频这种内容形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出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碎片化媒介接触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交需求的增加,短视频行业一度成为一片蓝海,腾讯、新浪、阿里、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竞相跑马圈地,短视频市场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12月,短視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1]。

“短视频+扶贫”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它指的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拍摄并上传展示自己家乡自然风光、风物特产、生产生活的短视频,短视频平台给予流量倾斜、电商导入等方面的支持,使其拍摄的视频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进而促进这些地区特产销售,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扶贫形式。

目前,开展“短视频+扶贫”的短视频平台主要有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等,其中抖音和西瓜视频均属于今日头条旗下。本文选择以快手短视频平台为例来研究“短视频+扶贫”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1)从平台发展来看,快手平台起步更早,其在2012年年末就已经转型为短视频平台,而抖音是2016年9月上线,西瓜视频2016年5月作为独立的App上线,此前附属于今日头条App,因此快手平台的用户沉淀优于其他两个平台;2)从平台定位来看,快手平台深耕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定位是普通用户的生活分享社区,抖音侧重音乐短视频,快手的平台定位和“短视频+扶贫”更加契合;3)从平台助力扶贫的举措来看,快手发起的“幸福乡村”战略更加系统完善。

纵观目前国内的短视频研究,多聚焦于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商业变现模式、规制等方面,缺乏对于短视频助力扶贫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助力扶贫的实现路径、优势和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能够为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地区的扶贫提供新的思路。

1  “短视频+扶贫”的实现路径

“短视频+扶贫”在不同的平台上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比如,抖音的“山里Dou是好风光”,快手的“幸福乡村”战略等,但信息扶贫、电商扶贫、文旅扶贫是它们的共性。以快手发起的幸福乡村战略为例,这个战略包括幸福乡村带头人、幸福乡村家乡好货、文旅非遗三个部分,其中后两者都是依托短视频来实现的。家乡好货项目既邀请平台内拥有众多粉丝的“爱心老乡”进行直播,也邀请提供好货的农户开通快手账号并对其进行基础的电商培训。此外,也有很多农户主动上传视频,宣传、售卖自家的产品。为了方便用户购买产品,快手增加了我的小店功能,通过在个人主页中设置的店铺链接,用户可以从快手平台直接跳转进入商家店铺购物。文旅非遗项目是和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区开展合作,为其定制宣传计划等,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快手平台拥有用户基数大、算法推荐等优势,从内容的创作、分发、变现等多个环节都能为用户提供便利。在内容创作环节,快手用模块化拍摄工具推动内容生成,从拍摄速度、滤镜、剪辑到配乐,操作十分简单,从而降低了短视频的准入门槛。在内容分发环节,快手坚持去中心化内容分发。相较于美拍、 秒拍等以明星、网红为核心的视频社交媒体,快手始终坚持用算法而不是人工去推荐与运营内容,只要普通人上传的短视频有看点,都有可能被算法推送至首页[2]。在这样的内容分发模式下,贫困地区的人们上传的视频能获得较高的触达率,能精准地抵达目标人群。

快手的“短视频+扶贫”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扶贫效果。据统计,过去一年,快手家乡好货项目帮助23个县(其中10个国家级贫困县)销售了至少30种当地特色物产,推动当地产业扶贫和自我造血,受益用户上万人[3]。

2  “短视频+扶贫”的优势和劣势

2.1  “短视频+扶贫”的优势

2.1.1  通过信息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沟通

和文字表达相比,用短视频进行传播门槛更低。传播权力不再仅仅掌握在那些善用文字的媒体从业者手中,短视频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表达权。和长视频相比,短视频制作所需要的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对拍摄时使用的设备、拍摄技巧、镜头组接等要求较低,普通人也能快速制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指出,能力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次的贫困。此前,农村地区的人们也知道当地的特产、自然风光城里人会感兴趣,但是缺乏沟通的观念和渠道,缺乏变现的能力。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从设计上坚持注意力的公平与普惠分配,通过技术赋能让每一个用户获得平等展示的机会,打破了阶层沟通的鸿沟,促进了信息的平等流动。透过农村地区人们拍摄的短视频,城市里的人们也能了解到农村的新风貌,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2.1.2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更大限度地保障了被扶贫人的尊严

过去人们对于扶贫的印象多是捐款捐物,或者是某个地方的农产品发生滞销,传统媒体进行报道帮助其扩大销路。在当下,扶贫必须扶智、扶制和扶志是人们共识,短视频助力下的扶贫契合了这一共识,“短视频+扶贫”不是对乡村直接进行输血,而是试图挖掘乡村固有价值,激活乡村的要素价值,激发其内在的脱贫潜能。

短视频和直播的结合,可以为消费者直观地呈现农产品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让消费者感受到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扶贫不再是通过卖苦来博取同情,不再带有灰色调,而是展示美食、美景带给当地人的幸福感,從而更好地保障了被扶贫人的尊严。就像曹林所说,“短视频赋予了人们一种可以自我展示、与外界交流、获取资源的传播权利,在扶贫中获得了一种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体性。”[4]

2.2  “短视频+扶贫”的劣势

“短视频+扶贫”的劣势在于这种扶贫方式变现有限。如何变现其实是整个短视频行业面临的难题,广告、电商、用户付费是目前短视频平台的主要变现手段。在“短视频+扶贫”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人们变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通过个人电商变现,消费者通过短视频平台内导入的电商,直接购买土特产品;2)用户付费,在主播直播的时候用户进行打赏;3)人们去短视频平台上爆红的景点游览,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但是,在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用户更多的是为了休闲娱乐、社交等,而不是购物。购买土特产品时,很多人首先考虑的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和这些专门做电商的平台相比,短视频平台中产品的品质、物流较难地得到保证。此外,不同短视频账号之间的粉丝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几千到百万不等,粉丝量少的账号实现变现更加艰难。

3  “短视频+扶贫”存在的问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认为,短视频的新套路化与同质化是短视频的局限与发展瓶颈之一,无论是UGC,还是PGC,短视频都在形成新的套路,有些套路是创新阻力和审美疲劳来源[5]。短视频在助力扶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容同质化、套路化严重的问题。

同质化严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短视频的推荐界面中,宣传、售卖同类、同种产品的短视频非常多;2)不同用户上传的视频中的展现形式大同小异,以卖水果的这类短视频为例,在几十秒的时间内,一个人面对着镜头在果园里用刀切开果树上的水果,之后进行品尝的视频内容占据了这类视频的绝大多数;3)同一账号上传的多个视频相似度非常高,缺乏新意。

短视频平台一般采用无限推荐模式,用户只要下拉界面视频内容会不断出现。而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似内容的大量出现势必会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导致推荐页面排在后面的视频得不到关注。

4  建议与对策

针对“短视频+扶贫”的劣势及存在的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为了更好发挥短视频对于扶贫的作用,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可考虑以地区为单位寻求与MCN机构的合作。MCN(Multi Channel Network)指的是多频道网络,是源自美国优兔(YouTube)的一种短视频内容分发模式,中国本土的MCN指聚合优质内容生产方,通过多平台、全网对优质内容进行运营、管理、服务(如广告经营、 营销推广、版权管理、IP开发等),实现内容变现,分享商业收益的一种运作模式[6]。简单来说,MCN机构是内容生产者、短视频平台、广告商之间的中介。目前国内主要的MCN机构多从内容生产方发展而来,主要有Papitube、魔力TV、一条、二更视频、罐头视频、橘子娱乐、青藤文化等,它们通过聚合同类或者相似的内容、打造个人IP、大号带小号等多种方式提升整个机构的影响力。

此前,贫困地区的人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的账号主要依靠个人运营,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自媒体运营培训,视频内容的创新、持续更新往往很难保证,如何吸引粉丝、留住粉丝和进行商业变现更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同一地区的人们在平台上售卖的特产、展示的自然风光是相似的,以地区为单位和MCN机构合作后,可以对现有的账号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IP矩阵,开展组织化运营,通过大号带小号、互相推荐等方式,一方面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增强整个地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规模化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更多元的商业变现探索。

到2020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而今年将是攻坚之年。对一些拥有丰富特产和优美自然风光的贫困地区来说,采用“短视频+扶贫”方式,放大优势,弱化、弥补劣势,不失为互联网时代一种很好的扶贫思路。

参考文献

[1]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

[2]王小芬.从“快手”看短视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传媒,2018(22):43-45.

[3]光明网.探索“短视频+”扶贫新途径[EB/OL].[2018-12-02].http://life.gmw.cn/2018-12/02/content_32089767.htm.

[4]曹林:这一次,悬崖村又突破了脱贫想象力[EB/OL].https://mp.weixin.qq.com/s/Hjvh4S1DYMcSL1K_wfmaPA.

[5]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1):34-43.

[6]于烜,史椰森.移动短视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探析[J].电视研究,2018(11):50-53.

猜你喜欢
扶贫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管仲“扶贫”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