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芝 刘文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脱贫攻坚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从贫困人口、贫困区域、贫困状况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脱贫攻坚的现状以及脱贫攻坚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
【关键词】 脱贫攻坚;共享发展;现状;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脱贫攻坚的必要性
1、脱贫攻坚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其中一大发展理念就是共享。所谓共享,指的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核心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以说,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减贫、脱贫奔向共同富裕的壮观历史。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减贫脱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2016年底,我国首部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出版,这份报告对我国的扶贫、减贫事业进行了分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即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标准(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贫困人口发生率97.5%)减少到2012年的9899万人(2012年底贫困人口发生率10.2%),减少了将近7亿,贡献了全球减贫事业的70%,三十多年来,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为了更好的让全体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5年我国每年脱贫的人口超过1000万以上,共有5564万人走出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也有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当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截止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人,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约一千万。因此,带领剩下三千万左右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全体人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2、脫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包涵着三个层次:首先,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其次,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一个地区也不能少;最后,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小康,一个方面也不能少。
二、我国脱贫攻坚的现状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当前脱贫攻坚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贫困人口
在数量上,当前我国还有三千万左右的贫困人口,这三千多万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比一些发达国家人口的总数还要大,如澳大利亚总共才2000多万人,这三千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三千多万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如何呢?可以说,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基本都已脱贫,剩下的这部分贫困人口,他们的贫困程度更深,他们致贫原因更加复杂、贫困问题千差万别,自我发展能力低,发展机会相对较少,脱贫成本非常高,脱贫难度更大,可以用“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来概括。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正如习主席强调:“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所以,三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2、贫困区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相当辽阔,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了国土面积的40%左右;贫困人口多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有的还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大石山区等。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程度深,存在着“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诸多难题,这些都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正如习主席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3、贫困状况
这些贫困地区不仅普遍的存在着经济发展落后,在社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更是滞后。譬如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块儿,贫困地区一般文体设施比较缺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此外贫困群众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还存在公德意识差、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一些落后的乡风民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这里仍有较大市场。在这些地方,贫困问题与发展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相互交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们距离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从现在到2020年,每年需完成1000万人左右的扶贫脱贫任务,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脱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三、脱贫攻坚的措施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指导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要求在对贫困人口实行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根据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工作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脱贫目标。
要真正把精准理念落到实处,概括起来就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明确“扶持谁”
也就是扶持对象要精准。只有看清真贫,才能帮扶真贫,准确识别出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前提。明确扶持谁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他们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后面帮扶工作的开展。
传统的扶贫方法的一大缺陷就是扶贫对象不清楚,出现在新闻报道的,一些人开着宝马车领低保等现象。为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我们建立了一套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并对他们建档立卡。利用这套程序,国家建立了脱贫攻坚的大数据平台,2016年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人,补录贫困人口807万人,大幅度提高贫困户识别精准度。
2、明确“谁来扶”
也就是要建立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2016年,各级组织部门选派1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开展干部驻村帮扶,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增强。为确保扶贫政策的连贯性,中央明确要求,要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干得好可以兼任现职提拔,即提拔不离岗。2017年,四川有17名贫困县县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战,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合力攻坚。为此,全国开展了“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截至2016年底,参与此项行动的民营企业有2.65万家,精準帮扶了388.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涉及2.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3、明确“怎么扶”
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为“怎么扶”指明了方向。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中,真正的主体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所以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引导和支持所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打造美好生活。帮助他们通过发展生产来致富,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发展特色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才是可持续的扶贫。
习主席一再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发展产业,不是要千篇一律,而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特点,发挥本地优势,同时瞄准市场需求,适合养花就养花,适合种树就种树。各地在探索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实践中,也都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于另一部分贫困群众,他们生活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譬如在一些深山区、高寒山区、石漠化区,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口粮没有保障,饮水也有困难,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有的地方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即使花很大代价帮他们脱贫,也只是暂时的,会很快返贫,对于他们,就要实施易地搬迁脱贫。易地搬迁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教育、医疗、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中央需要进行专项财政拨款,帮助他们搬到各方面都有保障的新家。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乡村属于干旱山区,水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在自愿的基础上,他们搬到了国家帮忙建好的新房子里,搬迁后有房有路,有水有田,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此,政府派出农业专家对移民进行种植枸杞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2016年共有249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脱贫。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就是在生态脆弱而生态系统又非常重要、需要保护修护的贫困地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引导贫困人口有序转产转业,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引导贫困群众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是确保这些地区真正脱贫的根本所在。
云南东川区是国家级贫困区,同时也是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区乌龙镇现在森林覆盖率现在比较高,这其中包括4.5万亩核桃林,3000余亩杨梅林,全镇14个村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退耕还林可以得到政府补贴,到2016年底已累计兑现补偿资金2784万余元。种上核桃、杨梅可摘果实拿去卖,树下还可以再养些土鸡土鸭等,东川乌龙镇通过生态补偿,绿了青山也鼓起了贫困农民的腰包,正逐步实现脱贫奔向小康,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在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经费一直在向贫困地区倾斜,比如,2012年起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还有国家助学金;从2016年9月份开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高中也免除学杂费等等。2016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万人次;在高校招生这一块儿政策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全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增长21.3%。这些都是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部分人主要是农村中孤寡老人、还有就是身体因疾病或残疾等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生活常年困难,要将他们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兜底扶贫。针对困难家庭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4、明确“如何退”
科学界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条件,贫困人口已经摆脱贫困状态,贫困县可以摘掉贫困帽子,这就要我们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退出机制,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贫困的退出要分级实施,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的退出标准有所不同。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均有保障。贫困村和贫困县的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中部地区贫困村、贫困县的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即可退出。
在退出过程中,既要防止拖延病,也要防止急燥症。针对有的地方群众不愿退,干部舍不得退这种情况,国家有政策,通俗讲,就是“摘帽”不摘政策,贫困县退出当年至2020年,可继续享受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被脱贫”。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让群众认可。
有了贫困的退出机制,2017年初,江西井冈山和河南兰考县率先在全国脱贫摘帽。据国务院扶贫办报道,整个2017年,全国约有100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相关程序稳步推进。
总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就能扎扎实实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硬仗,就能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就能让13亿多人民都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0.1.
[2] 梁积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J].共产党人,2017(12)32-33.
【作者简介】
刘金芝(1981—)女,河南淮阳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刘 文(1968—)女,河南商丘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创新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