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多媒体实施数形结合教学

2019-06-09 08:41黄秋云
新教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瓢虫月饼人教版

黄秋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其中1~3年级为第一学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数学知识,一切皆显得既熟悉又朦胧抽象,往往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自主链接。所谓数形转化,其实是指将数字与形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应的转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种:其一,借助数的精确性特征阐明形的某些特性,即所谓的“以数解形”。其二,借助各种几何图形的直观性特征阐明数字之间的特定关系,即所谓的“以形助数”。数形结合可将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图式化、生活化,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应用,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数形转化,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成为诸多教师的探讨重点。

一、“数”与“象”结合,让学生亲历数学的生活原型

低段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数量关系及复杂的运算方法等知识难以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策略让这些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拥有抽象思维的生活原型,使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对于自然数的认识,许多学生无法仅凭教师的口头阐述就能自主建立数与生活原型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无法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在此情况之下,借助物象方式来展现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人教版一上“1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只大小不同的小动物,或是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物体,再从中抽象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建立起一个物体与数字1之间的联系,再将这种方法推广到2、3、4……等数字的学习中。还可以通过使用小木棒、第纳斯木块、方格纸等多样化的学具,再让学生动手画,抽象出数量来。这样拥有足够多的物象表征、图形表征、操作表征等来提升活动经验,抽象出数的概念,学生能建立牢固的数与形之间对应关系,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数感。

再以人教版二上“7的乘法口诀”的内容为例,教师可用“七星瓢虫”替换教材中七巧板图例来组织教学。首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七星瓢虫物象这一生动有趣的素材,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绘出七星瓢虫图案,并裁剪成学习卡片加以利用。1×7的答案通过数一只七星瓢虫身上的黑斑点便可获得,2×7则是两只七星瓢虫黑色斑点的总和……以此类推。 将动手操作、实物观察以及抽象概括等三个步骤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地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参与手动、眼看、脑想等共同运作的过程,使得口诀的意义在活动体验中得以建构。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虽然也关注了运用实物来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数学内容,但往往容量不足、建立表象偏弱,学生难以获取充分感知,无法达到深刻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有效结合多种感知元素以达到应有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数”与“景”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情境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为主体的教学场景,唤醒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素材。

例如,人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课例中分月饼这一情境,向学生们提问:“当小明与小红共同拥有一块月饼的时候,如何公平地将其分给他们呢?如果此时小鹏刚好来了,那么这块月饼又该怎么平分呢?并推测,随着芳芳、明明的陆续加入,这块月饼又该怎样分呢?如果此时我们有两块月饼,又该如何分发给这些学生呢?”学生们可亲自动手画一个图形,并且将自身分别与小明、小红等角色进行对应,从而通过平分月饼这一方式,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使用情境教学法,学生们比较容易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会更快速明确相应的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借助卡通形象的动画微课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吸引力是最大的。例如,人教版三上“倍的认识”一课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的卡通片進行播放,该卡通片内容必须与倍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森林动物聚会为例,视频中共有5只猴子、10只兔子、8只松鼠、2只乌龟等动物来参加聚会,学生们通过观察视频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展开比较,抽象得出猴子只数与兔子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乌龟与松鼠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及兔子与乌龟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数”与“图”结合,让学生认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数”与“图”结合指的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数”与“形”的转化,将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图像、形状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课堂上,建立起数与形的联系,在数到形的变化中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人教版六上“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抽象、简化出一张简要地图,图中标注出教学内容需要的建筑的相对位置。学生们结合图例和文字条件,找出图中各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从而完成位置关系表。在完成了简单图表的制作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回放并提升难度,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以“倍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如果一味使用讲解法阐述倍的意义,学生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先将教材中的图例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再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每份数的物象;接着再用简单的几何图像抽象出实物的数量,进一步强化每份数的物象;最后可以将每份量分别用韦恩图表示一个个的集合。这样,学生们在经历一次次的抽象活动过程中,逐步感悟数与形的联系。从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抽象的概念、定义有了思维的依托而得到理解掌握。

综上所述,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序进行数形结合方法的渗透, 帮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有效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瓢虫月饼人教版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飞呀,小瓢虫
一起来做月饼吧!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
瓢虫
瓢虫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