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学习才能了解差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促进自身迅速成长。走向“学习共同体”,意味着一场更深刻的变革。它要求在这个团体里的人们,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互相交流、沟通、分享,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从强调学习,到打造“学习共同体”,是现代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长理应转变理念,修炼领导力,再造教师的学习文化,着力构建以学校为基础的合作互学的共同体。
以我校暑假前布置的两项工作为例。一个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小课题(小专题)研究活动。要求每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立足校本教研,自主选择一个小课题、小专题,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提升、总结,撰写研究成果,在学校一定范围内交流,时间约40分钟。另一个是推进青年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每人至少精读三本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书,撰写两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后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在全校读书交流会上做20分钟左右的读书心得分享。
这两个活动涉及面广,学习研究时间长,借力以校为本的学习培训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我们有这样的思考。
一、适度超前——寻找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建设学习文化方面,教师有效的学习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超前于发展并引领发展。
近几年,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们在教育教学上起着引领作用,学校已连续三年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我们想,怎样可以让他们在现有的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找到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小课题(小专题)研究。实际工作中,基于各种目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都做过课题研究,但研究成果使用率低。教师可以选择以前研究过的课题中某个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小专题,也可以研究当前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讲座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快速传播和有效放大。
在熟悉的地方寻找新的风景,这样的活动“逼”着骨干教师们要再学习、再思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研究透彻,讲给同事们听,帮助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骨干教师群體的“最近发展区”。而从传统的读书、写心得写读后感,到现场脱稿分享,则是青年教师们的“最近发展区”。他们需要读整本的书,培养动笔写文章的习惯,需要“把书读薄”,理解,内化,反复揣摩,推敲语言表达。
二、校本引领——发挥受训者的培训功能
在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成为学习培训的主人,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读自己喜欢的书,能写出心得来,又做到现场脱稿,给了青年教师自主的空间,是一种历练,是一次飞跃。教师既是受培训者,又是培训者,不仅有利于凝聚人心,更有利于教师间的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一面。在学习分享中,青年教师们主观能动性化作了一股股正能量,屡屡让我们肃然起敬。教师一次次做分享,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定会激励着他们努力成长。
自主选择的小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深入地探讨了身边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每一位作为骨干的教师,都想在熟识的同事面前有高水平的表现。每一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当中。在这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新的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他们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专业引领。
三、切换时空——搭建合适的分享平台
所谓“宁静致远”。适宜的交流空间,能使教师们有安心学习的心境。为避开学校里事务性工作和嘈杂声音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把读书分享会定在每周三晚上。夜晚静谧的校园里,学校阅览室现场令人激动,更令人感动。站在屏幕前,面对60位同事,青年教师们带着自身的新想法、新理念,或是激情飞扬,或是饱含深情,或是会心微笑……展示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活力,彰显出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的新面貌。从白天匆忙的工作角色,切换到晚上静心的学习者,我们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这是合适的分享平台带来的效果。学校微信公众号对每一次的交流分享做详细的内容报道,校园网站设置了教师的心得体会专栏,这样的动静融合提升了学习的时效性。
在小课题研究方案中,我们还专门强调,除了个人研究,还应该与教研组或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这不仅拓展了研究的空间,更体现了在研究中沟通合作分享的共同体理念。
四、跟进活动——谨防学习走偏走弱
问题无处不在,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的空间。要保证长时间常态化的学习交流活动有高质量,不能没有校长与学校领导的跟踪与引领。要努力使活动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走到活动中间,洞悉问题,随时注意纠偏工作细节。
在刚开始的每一场读书分享会后,我们都从交流方式、分享内容、课件处理等方面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及建议,使读书分享会有章可循地落到实处,未分享的老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更有深度的分享,使每一场分享越来越精彩。
正如多年以来对每周集体备课的及时跟踪,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备课,是教师成长的核心环节。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校本教研的灵魂。集体备课的交流平台,培育团队合作,正是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从扎实做好传统的常规集体备课,到磨名师磨比赛的录像课吸收精髓,再到片段教学展示亮点,近年来录播教室建成后“细磨”自己身边的课堂等等,每周集体备课的形式在一次次地创新。每一次的改进,都需要悉心地跟踪观察。而每一次改进,都是一次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教师的学习是长期性的工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发展需要校长增强观察辨析能力与自我变革力。
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新形势下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的需要。“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成中,校长既是学习者,也是助学者。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校长就要善于通过法定的或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引导、指挥和组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领导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