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平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数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因为其自身性格,自身的思维能力不够,无法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生活化的元素,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学科,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本文對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元素;运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这部分的基础内容,在生活中也是有着一定的体现的,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元素将进行运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原来在实际生活中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本身又是一个具有单调性的学科,利用小学数学中生活化的元素,也能将数学简易化,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教师从生活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应用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 小学数学融入生活元素的意义
1.1 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的生活中,数学是一门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但是数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枯燥性,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小学数学提高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把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相联系,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古板,并不适合于学生现在的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中生活化,也符合当前教育的需要,更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1.2 促进解题应用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这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学习中重点考察的目标。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能让学生在一个生活化的角度下,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探究,让数学应用题变得具有趣味性,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生活元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 合理选择生活元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合理选择生活元素,鉴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让教学过程处处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选择生活元素,也就相当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个适宜的教学情景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这事本身就有着枯燥性和乏味性的特点,选择生活元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情景,在这个情景环节中,学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猜想,通过猜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过程,更好的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进行应用。
2.2 贴合实际设计个性作业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课下也要进行学习,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也是一个巩固学生学习的好机会,学生在完成教师的课堂作业时,不免会遇到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学生可以去求教自己的妈妈或是爸爸,通过求教的过程,学生更能巩固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学生接受了一次再教育的机会,课后作业可以看成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提倡素质教育,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个个性的作业,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作业,优化作业的方式,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作业方式、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今天自己一天花的钱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再把自己算出来的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更方便于学生的理解。
2.3 强化理解,引发学生思考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由思考,教师更应做到这一点,利用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根据指定的一个方向,指出剩余的三个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和家长做这一活动,认识东南、东北、西北、西南4个方向,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的难度,叫利用生活化的元素,减轻学生对于数学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岳晓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J].小学数学教育,2015(Z3).
[2] 钱建兵.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要缺失了“数学味”[J].教学与管理,2009(35).
[3] 李祎,王珍.试析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J].教育导刊,2013(05).
[4] 蔡蔚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组织解题比赛研训活动为例[J].中国教师,2013(24).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结子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