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苑瑞
摘要:随着教育部体制的改革,小学数学老师越来越注重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其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确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本文将对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研究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更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我们对于“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提出的一些建议。
1 小组成员均匀搭配,尽量保证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会有差异,所以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时,切忌为了省时省事,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会导致平时关系好的同学扎堆,于是造成优等生组合成了一组,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聚成一组,于是便失去了分组的意义。教师应当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差异分开,保证一个组内有一个优等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差等生,优等生担任组长,负责带动整个组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每位同学的思想,协调本组组员的任务划分。这样,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最好的角色位置。最后,老师在学生讨论时,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动向,不定期的对搭配不合理或者合作不协调的小组进行成员调整。
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求多边形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多种方法求解某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某一个小组的两个学生,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填补,使它变为长方形;另一种是将四边形划分为两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小长方形。而另外一组的同学却对于这样需要动脑思考的问题有些迷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思维能力较活跃的同学安排到另外一个组里,这样便可以用优等生带动那个不太活跃的小组,而优等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
2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略有难度,避免盲目小组讨论
数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要求逻辑思维的缜密性,如果一个逻辑没有连接清楚,就可能导致最终无法得出答案,这便是小組合作的意义。不同的学生将彼此的思路提出,最后整合,一个人提出问题,小组内成员共同动脑解决。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如果提出的是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比如“5+6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便不具备讨论性。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略有难度,最起码是一个学生独立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比较分数的大小》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分别教授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当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那么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进行讨论了。各小组成员集思广议,在老师的指引下便可以得出结论:可以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使得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这样便可以进行比较了。
3 教师提出问题要开放,具有可讨论性
数学不同于文科类学科,文科类学科基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中心思想正确就可以,而数学题的答案是唯一并且固定的。那么何谈“开放”?实际上,教师应该提出数学解题思路上多维的问题,这样才可以让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当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们的思维发生碰撞,于是更加迫切地需要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给每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果有的学生思路是错误的,在与正确的思路发生碰撞时,便会越辨越明,发现自己思路上的漏洞,这样也可以警醒别的学生犯相同的错误。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课程《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题:小明的妈妈给了他20元买文具,文具盒10元一个、铅笔2元一支,橡皮3元一块,如果要花光全部的钱,请问小明可以有几种方案?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很开放,归根结底只有20块,要全部用光,则有很多不同的方案。方案一:买一个文具盒,五支铅笔;方案二:买一个文具盒,两支铅笔,两块橡皮。更有聪明的学生直接提出,可以全部都买铅笔,或者全部都买文具盒。这样开放性的题目更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风采。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首先要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辩证关系,在自主中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自主,要坚持合作与自主的统一。当然,独立应该在合作之前,合作应该建立在每个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或者找到自己在做题时卡住的点之上。其次,教师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能过度夸大竞争,如果过于强调竞争,学生会更加迫切地想比别人先得到解题思路,于是导致学生的焦虑心理,越焦虑便会越发难以静心动脑筋。要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有问题就互相沟通,给学生灌输,不在于谁先解出问题,而在于谁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思想,使“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杨晗.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广西博白县江宁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