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2019-06-07 14:59王天磊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天磊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83-02

小学是传授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树立终身数学学习意识的关键阶段。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和明确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也要学会举一反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积累数学语言,体会数学思想,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强化数学思维的必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进行的更有时代意义的解读,数学核心素养并非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质,它关注的并非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主要包括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字分析能力;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数学推理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的是数学教学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再转向素养教学的立意诉求。

数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坚持以基础知识为根本,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以课堂为主要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和思维学习主要受制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乏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和契机。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几乎全盘接受,在消化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教材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而且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更关注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不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不会用数学的思维、视角和语言分析和描述外界事物,数学学习和现实世界孤立发展,关联性不强。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挖掘学生优势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方式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要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首先一定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对新奇的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对于复杂的抽象的事物会感到难以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化抽象知识为具象知识,拉近学生和数学教学的距离。

在学习“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并指出这些图形的相似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发现红领巾是三角形,国旗是长方形。这种观察方法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的身影,并对数学知识、图形等建立最基本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數学教具,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当学习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时,他们往往会觉得十分吃力,甚至会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不愿意学习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或者多媒体技术,根据教材特色,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进行趣味性、开放性设计,让数学教学更有可操作性。如,数学定义一般比较难理解,单纯用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接受,那么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对这类定义进行生动演示,引导学生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操作教具,将定义中的概念通过实践的方法演练出来,学生看到演练的过程就会对这类定义、定理和概念有初步的具象认识。

如,有些学生很难理解圆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圆心,教师讲解之后他们依旧是一头雾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简单的教具,如,一根小绳,一根筷子,一个小球。教师让学生把小球拴在小绳上,然后用较快的速度做圆周运动,学生会发现小球运动的轨迹就是一个圆,而小球无论怎么运动,它的距离始终都是这根小绳的长度,即,这根小绳的长度就是半径,小球就是圆心,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学生会慢慢地理解“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一概念。

(三)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树立理性客观的数学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其实,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建立初步认识的阶段,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对外界事物的看法比较模糊,也容易从主观立场看待客观事物。而对于数学这样一门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培养他们理性看待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从而确立数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放飞想象,开拓思维,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探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自主探究,创建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脱离教师自主学习,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推动学习的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用案例分析法、创设情景法、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自主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对真实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所领悟。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和哪些元素有关,学生会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关联:三角形的周长和三条边有关,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会不会和半径、直径有关呢?

一旦他们形成这种认识,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究和实践,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出很多圆形物体,用软尺测量周长,通过多个例子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周长和直径呈现固定的倍数关系。

这个过程中,有提问、猜想、验证、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等多个环节,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

总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为前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将现实、娱乐、游戏和实验等与数学联系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

[2]敖道区.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读与写,2018,(23).

猜你喜欢
创新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