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
摘要: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农村小学教育弊端也越发明显的暴露出来,和谐校园环境下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文明素养的培养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从学校、家庭以及农村小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了和谐校园环境下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策略
前言:
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是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对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开始提升了日程。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校园环境等软件设施的建设上,都比较偏向于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农村小学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单纯的依靠学校环境的影响远远不足与全面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影响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学校因素的影响之外,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家庭环境因素对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我校所处地区比较情况比较特殊,出门务工人多,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外出从事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数量多的现象;再加上隔代监护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弊端,老人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进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在家庭生活中也不能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的力量;而且隔代教育很容易溺爱孩子,不利于农村小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培养。
其次,从社会因素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村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小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小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却十分有限,很容易受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如一些网络游戏、暴力游戏等,造成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
二、和谐校园环境下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策略
(一)从社会和学校角度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大环境
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环境的优化,我们除了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之外,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学校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文明入社区的活动;在学生生活的村庄、社区开展文明活动,如文明讲座等,让学生邀请家长来参加讲座,提升家长对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从学校角度讲,我们要加强和谐校园的创建力度,为学生创设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让学生参与到和谐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如让学生参与学校文化长廊的创办,举办一些文明礼貌画展等,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现在校园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文明校园的创设,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文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意识到文明素养的培养也是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从家庭角度分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然而目前我校的留守儿童数量比较多,家庭教育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提升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的过程中,改变家长及监护人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教师,我们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家校合作交流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们的在校情况,改变家长和监护人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现状,让他们意识到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此外,作为家长和监护人,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的力量。如在家庭生活中孝敬老人,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言谈举止等等,为孩子们树立正面的文明教育形象,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积极配合教师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文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家长的教育工作,积极的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自身文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结论
总之,在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从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文明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出了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学生文明素养培养策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源,卫雨婷,刘军.论芜湖市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焦云鹤.抓住重点求突破 优化活动见实效——小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綜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