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英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并决定着数学教学的成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简要概述了思维能力的内涵,并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一、思维能力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一旦具备思维能力,就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維能力,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逻辑进行丰富的空间想象,归纳总结并推导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具备发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数学思维培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的能力,而数形结合思想正好提供了基础支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如在讲解到有关圆柱体表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圆柱体面积是由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构成。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圆柱体体积的求解方式。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剪开一个纸做的圆柱体,发现两个底面积为大小相同圆的面积,而侧面积则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乘以圆柱体的高。通过这样的理解与想象,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相应问题。
2.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被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讲解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只是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概念,介绍三角形的特征及构成,学生难以获得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而且难以在脑海中构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给出多条线段,其中只有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找出这三条线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还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往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运用知识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小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认真对待教学内容,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社会科学,2015,(8).
[2]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3]张惠.发展数学思维,展现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20).
[4]杨小红.试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8,(1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