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后,新能源共享汽车谁主沉浮?

2019-06-05 08:34楚峰
运输经理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能源车辆汽车

文/本刊记者 楚峰

互联网当道,传统出行方式已被颠覆。新能源汽车作为共享出行工具的一大载体,在智能化、环保性、高效性上有着独有优势。近年来,诸多互联网企业、整车企业、科技巨头等,都将目光锁定于共享出行领域,共享汽车出行市场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迅速蹿红的共享汽车出行市场,也历经着一场场考验。2018年12月,共享汽车代表途歌因为押金问题陷入困局,网上曝光大量用户控诉途歌押金无法退还,不少用户前往途歌公司当面讨要押金,除用户外,一部分供应商也前去现场拉起讨债条幅。大批等待退押金的用户对途歌提起集体诉讼,不过至今无果。

途歌的困局,不是孤例。共享汽车出行还能乘着风口翩翩起舞吗?逐渐回归理性的共享汽车如何开始新一轮的蜕变?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谁将拥有智慧出行的话语权?2018年12月15-16日,一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论坛在北京举行,诸多共享汽车出行行业大咖、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发展出谋划策、构架新蓝图。

“新能源供给体系有待提高”

“目前新能源智能出行行业发展要面临的挑战是新能源供给体系充换电基础设施。使用普及性和便利性还有待提高,充电桩的设备应该普及。”杭州优行(曹操)副总经理庞博在论坛上表示。

在庞博看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造车新势力、AI 人工、能源动力公司一定都会参与其中,未来的汽车是智能协作的制造过程,而不是现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下来的。

“关于新能源共享移动出行的话语权,我认为得用户者得天下。”庞博分析,“这里面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获客成本高低,另一个是能不能留住用户。”

“在过去,我们希望能够服务100 万、200 万的用户,但在未来可能要精简到服务好10 万、8 万用户,这些就是核心用户。”庞博说。

未来的共享出行将会是什么样?庞博憧憬:“打开手机约上一台车,通过手机就能选择车内温度26 度;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或电台来听;可以选择坐在副驾驶的后排,让副驾驶的位置往前挪一挪,留出更舒适的空间;可以选择车内不同的灯光氛围……然后来了一台匹配所有要求的车辆。”

在庞博看来,这些附加的定制化服务,目前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只需要整车厂把车造出来就可以。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整车厂就可以提供这些高端服务体验。“未来的汽车应该是带着四个轮子的一部电脑或者一个可移动的智慧空间。”

诸多共享汽车出行行业大咖、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发展出谋划策

“要协作才能活下去”

“如今最大、最现实的问题自然而然是要怎么活下去。”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坦言,“共享汽车出行领域,国内外现在看到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这个业务稳定的活下去。共享汽车企业要‘协作’,努力把大的环境改造好,才能活下去。”

新能源汽车在新运用的背景下,共享出行或者移动出行到底将来会出现哪些机遇?还要克服哪些挑战呢?

在汽车“新四化”的带动下,通过跨界技术,将很多新技术应用到车辆上,极大地增加了服务的想象空间,让汽车变得跟人们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沟通更便捷。“共享汽车发挥优势的首要前提,便是能有一个满足共享出行各种特征和需求的车辆。”曹光宇说。

另外,共享车辆在基础需求上还要实现智能网联化、低成本、清洁环保,还需要满足公共条件下便捷管理的需求以及共享出行服务快速的进入。

“我们现在说共享出行模式,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未来的车辆是具有智能化,车辆能够和自己的用户需求对接而不需要中间通过第三个人来服务,这个就是和出租车或者网约车之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基于这个基础,车端必须也具有这些智能服务。”曹光宇说,“目前客服终端上是有的,但是不足以实现完整的智能运营效果。”

要做好服务,需要协作。“协作的基础首先是各个个体都具有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具有横向服务的竞争优势,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协同起来,首先必须把自己做好,如果自己做不好,两个都做不好的人协同起来一定能把这个事情解决好?大多数不可能。”曹光宇说。

因此,企业要把自己的出行服务做好,再把车辆基础服务做好,然后做好停车充电管理服务、组织用户能力以及延伸出来的其他交易服务,在这个基础上积累大数据,形成一个生态。现在拓展的车辆资源、网点资源、服务体系资源,等到车辆真正发挥效率,以后附加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

“要先把出行服务变成所期望的黏性用户理想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曹光宇总结道。

“出行领域不可能多寡头割据”

“智能出行这个行业发展早期需要的是共生,最终要实现的是出行合一。”Gofun 出行CEO 谭奕表示,“未来,谁能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和所有的用户数线下运营的能力,谁就掌握了整个出行行业。”

在英国读过书,又在日本、美国工作过的谭奕,对欧洲、北美的出行市场比较熟悉,在中国更是因为工作需要跑多超过65 个城市,基于这些经验,他表示,“中国出行状况,尤其是中国的资源状况注定了未来短途代步出行方式,自助式的出行方式会是其中之一,在这之前市场拥有巨大的空间。中国更适合共享汽车的发展。”

在做好基础运营的管理基础上,技术永远是驱动共享汽车的发展核心要素。技术的改进和实施越到位,赢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才越能实现高速的发展。

在谭奕看来,共享汽车行业不可能多寡头割据。现在的出行市场和服务还不够智能,未来掌握整个出行行业的企业,定是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所有的用户数线下运营的能力。整个行业最终会合在一条路上形成一个大脑,指挥很多的躯干。之所以目前共享汽车市场有诸多资本的投入,就是因为未来太美好。“最终谁的车辆越多,管理得越好,就掌握了出行行业并成为那个大脑。”

同时,谭奕提出,要集中所有的要素才能成功。整个行业不是单点突破解决问题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多要素同时解决才能够成功的行业。“这个行业如果不盈利就不应该做,凡是不盈利的生意都不可能持续发展。”

从共享汽车到汽车共享,谭奕觉得分几步,未来一定会走到从现在B2C的模式走到C2C 的模式。这个行业可期的未来,是把闲置资产和个人车辆对接。如何从规模、模式、技术上继续实现突破创新是行业需要考虑的,一旦实现突破,创新的速度就是飞快的。

当然,在做好基础运营的管理基础上,技术永远是驱动共享汽车的发展核心要素。技术的改进和实施越到位,赢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才越能实现高速的发展。

“金融赋能才会让整个行业发展起来”

“随着用车需求碎片化、多样化发展,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出现得恰逢其时。”微租车CEO 杨洋说,“但是,行业早期一些探索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采用了错误的方式。”

杨洋分析,早期的中国分时租赁行业,互联网小玩家转到这个市场,把欧美国家发展近十年的商业方式拷贝到了中国的早期,就是在很小的资金量、很小的运营能力的基础之上向全城市拓展无限的服务,对不特定人群、网点随意取还,这也就意味着风险不可控,规模不可控。

“这些企业选择一线城市来拓展市场,这就是选择了错误的地点,因为一线城市交通压力大、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高,而且一线城市交通系统够发达,分时租赁并不是刚需。”杨洋说,“但是大家为什么选择一线城市?很简单,投资人都在一线城市。”

在杨洋看来,这个行业的形势有点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是蝉?互联网企业,重要的资产“车”不在他们手里掌握,停车位这一重要的资源也不在他们手里,他们就会做互联网平台,最后发现轻资产的他们是最被动的。

谁是螳螂?带有一定重资产的、涉及到能源集团的大的主机厂、大的财团,他们有资金和资源,但是这些企业依赖于自己传统的某一些基础,不研究服务、不研究金融、也不研究互联网科技,所以当涉及到面向广大服务又需要依靠互联网高科技的产业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谁是黄雀?一部分是已经入局这块市场的,将来走到最后的巨头就是黄雀;另外一部分是还没有入局,但是他们掌握大量的资金、资源,他们认为早期不需要试错,而是等到时机成熟了,带着大量的资金、资源进入到这个市场,他们可以对整个市场格局进行重新洗牌。

“实际上,用互联网的玩法做出行市场难度很大,互联网是纯轻的思维去玩,分时租赁本质是金融化的生意,涉及到运营重资产,如果不把重资产做成证券化、金融化意味着做不大。”杨洋总结:“未来,金融赋能才会让整个行业发展起来,我们要基于技术的起点逐步地向资源、金融领域渗透。”

依托整车企业转型到共享出行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整车转型到共享出行更具优势”

“共享出行领域早已经从蓝海到红海。”华夏出行首席品牌运营官王静表示,“在这个行业中,依托整车企业转型到共享出行领域是有优势的。”

王静分析了两组数据:

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8 亿辆,同时拥有驾照的人群3.96 亿,这个数字意味着将近有2 亿的人有本没有车开,未来十年这个数字也可能增长到7 亿人,这表示旺盛的出行需求和有限的资源供给存在矛盾。

再来看私家车的保有数量和停车位的比例,大城市是1∶0.8,小城市是1∶0.5,然而停车位的私家车每天有效使用率不足20%。

“资源有限,利用效率却非常地低下。”王静说:“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是共享出行,集便捷、经济、环保、高效为一体的出行方式。”

依托整车企业转型到共享出行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王静将其总结为三方面:

一是坚实的产品优势。依托整车企业全系列的产品线,为各个业态的布局都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基础。比如,华夏出行分时租赁车辆就是依托北汽新能源汽车,另外,华夏出行布局城市共享居家物流业务也依托北汽昌河产品基础。

二是领先的研发优势。未来,出行服务公司将直接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并拥有消费者对于共享汽车需求的大量数据,而整车生产厂将成为出行服务公司的代工厂,按照需求生产定制化车辆。同时,还可以将旅游场景嫁接到汽车当中,将无人驾驶技术与共享出行相结合,这两个技术的结合一定能够为出行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依托整车企业可以实现两个全覆盖,第一个全覆盖是指从车辆定制生产、投放共享运营、二手车业务处置等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第二个全覆盖是指业务覆盖用户出行的大交通、小交通、目的地旅游、定制化个性化出行产品等全出行场景。比如,北汽集团在全国有非常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对于华夏出行在全国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北汽集团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网络也可以助推华夏出行的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新能源车辆汽车
车辆
汽车的“出卖”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