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超 郭秀丽
(1.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最终目标,研究药物安全、有效、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1]。最开始研究临床药学这一学科的是西方国家。我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临床药学进行探索。教育部于2006年6月决定在高等学校药学院系设置临床药学专业,为医院培养临床药师[2]。截至2018年,我国有48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设立临床药学本科专业,为医院培养临床药师,输送人才。随着医院药学工作任务的转变,临床药师培养不断被提出新要求,培养目标也向应用型方向转变。药理学是临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基础[3]。
山东大学药学院于2003年开设七年制临床药学本硕连读专业,2015年转为招收五年制临床药学本科专业。通过前几届毕业生实习期间和工作后的反馈,我们发现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被动的“灌输”对象来培养,教师往往照本宣科,难以与临床药师实际工作接轨,加之药理学专业性强,内容晦涩难懂,相关案例滞后、不够多样化、较难与临床实际接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药物应用能力较差,难以学以致用,因此进行药理学课程改革,加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今后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势在必行。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在该理念下,教育目的并不是使学习者学习传统课本知识,而是使学习者在学习后具有某种能力。该理念由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已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4]。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5]以及现阶段的本科教学评估也充分体现了OBE理念。我们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设计药理学临床案例分析课程,以临床实际案例为中心,以患者为核心,注重运用多种有效手段进行教学,最终落脚点为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临床药师思维能力。
课程是教育需求、教育价值取向的表征[6]。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设计,主要是依据社会需求及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反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以满足医院对临床药师的要求为出发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入临床案例分析课,让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培养临床药师思维,以便其今后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师工作,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开设临床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把传统的医院药学重点由药物转向患者。医院药学工作者除了完成药品调剂等工作外,还要走进临床一线,协助临床医师遴选药品,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由于在美国成功实践,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活动,提高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2002年1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临床药学工作应面向患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实行医药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建立重点患者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教育部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临床药学课程体系与内容的研究”已完成并组建了临床药学课程群。
结合国家、学校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根据临床用药现状与课程实际情况,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药学基础知识解决药物治疗学问题能力与多学科背景下承担相应责任能力。经过反复修订,在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临床案例分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临床药师思维,使其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及临床药师基本技能。
(1)服药时间:能够理解生物节律,熟悉时辰药理学,为患者推荐最佳服药时间。(2)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全面、系统收集患者信息,并对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做出初步判断。(3)减少毒副作用:熟悉临床常用的治疗窗较窄的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并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的药物。(4)联合用药: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了解人体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环节及不同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的影响。(5)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熟悉相同药物不同剂型的差异,能辨别临床常见的不必要的联合用药。(6)药物利用研究:能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7]。我们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安排了64学时的药理学课程,其中临床案例分析8学时,与传统授课同时进行。根据培养目标和结课要求,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选出案例,由药理学授课教师与临床药师进行案例讨论并确定。通过设计促进理解(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围绕重要概念和核心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帮助学习者加深对重要概念或主题的理解。该理论认为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持久的价值:课程内容应该代表重要的观念,此观念具有超越课程内容的持久价值;(2)学科中心:所选内容应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3)需要发现:课程内容需要学生深入发现;(4)有吸引力:课程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8]。临床药师与药理学教师就临床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反复斟酌课程内容,见表1。
表1 案例分析课主要内容
围绕培养目标与结课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及案例,课程内容与结课要求的关系见表2。
表2 课程内容与结课要求的关系
为达到预期培养目的及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入多种教学理念与手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本内容虽然经典,但存在枯燥乏味、前沿知识较少等缺点。案例教学法即在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指导下,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研究,查阅最新的指南、文献及政策制度,讨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既巩固理论基础,又培养临床药师思维[9]。
BOPPPS教学模式是教师用于分解课程的一种方式,将一个课时分为 6个阶段,包括导言(Bridge-in,B)、目标(Outcome,O)、前测(Pre-tes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后测(Post-test,P)、总结(Summary,S)[10],各环节清晰,所有单元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相对枯燥的药理学教学中灵活应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专注度及参与主动性。
如Rxlist网站可查阅药品常见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热病》《ABX指南》等包含国外(主要是美国)感染病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马丁代尔大药典》则是一个被药师、医师及制造商高度重视的数据库。利用临床指南App,可查阅最新的指南。
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学生可以与教师在课下随时交流[11]。临床案例分析课前,教师给出待分析案例;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其进行点评,并给予相关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参考,学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
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划分成不同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共同完成对案例的初步分析[12]。学生要想完成对案例的初步分析,除需要复习相关知识外,还需借助网络资源或查阅图书馆文献及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然后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整理相关资料。
根据课程目标和结课要求,对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考核。根据不同考核内容,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对于知识性内容,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对于临床药师思维的考核,采用案例分析形式。教师给出临床实际案例,学生利用临床药师常用的网站及工具查阅相关案例,之后进行用药分析,制订药学监护计划。
经过不断完善,药理学临床案例分析课受到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欢迎。学生认为该课程很实用,临床案例分析课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药师思维;临床案例模拟了临床药学工作岗位情景,与临床实际工作接轨。
通过5个途径收集学生关于课程改进的建议:(1)结课后学生进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2)学生在结课作业中给予的建议;(3)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给予的建议;(4)教师以该课程为载体,参加讲课比赛,申请教学课题立项,从同行和同事方面得到改进建议;(5)参与教学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思路进行评价。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现阶段,实际工作中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包括:(1)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安全用药;(2)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使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3)开展医院临床药学教育,对药师、医师进行培训,开展患者用药教育;(4)开展临床药学研究,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监测或实验数据。
临床药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能力提升。成果导向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未来的发展,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13]。要做好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设计,需要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并实现以下转变。
(1)课程设计逻辑的转变:成果导向教育以“反向设计”为逻辑设计课程,从学生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需要开始,由课程目标决定结课要求,再由结课要求决定课程设计。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的来反推,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获得预先设定的能力。
(2)课程内容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内容也需顺势而为。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临床药师思维能力及基本技能。
(3)考核重点的转变:课程考核的重点不再是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完整地记住教材内容,而是考查学生是否获得预先设定的能力。本课程临床案例分析方面的结课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及工具书,根据教师给出的临床实际案例,给出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计划,重点在于对其临床思维的考查,而不是知识记忆情况。
临床案例分析课程目标应符合国家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同时满足学生、工作岗位、学科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及结课要求,给每节案例分析课设定目标并细化。课程目标具体且细化,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正从“以药品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型模式转变,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药学相关服务是时代的呼唤,是医护人员、患者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相应能力至关重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有效教学是当前的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结果。高等院校教师在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更应授之以“渔”。因此,设计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时需慎之又慎,以培养学生临床药师思维及基本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