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民
(伊川县中医院骨伤科,洛阳 伊川471300)
四肢骨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疾病或机体受到严重外伤所导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和异常活动[1]。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不断发展,四肢骨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四肢骨折还可能对患者的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造成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临床上对四肢骨折开展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治疗。对于两种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33.7岁;患者中包括28例闭合性骨折以及1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对照组患者的骨折部位:15例患者为胫骨骨折,7例患者为腓骨骨折,15例患者为股骨骨折,5例患者为肱骨骨折。观察组患者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8~59岁,平均34.1岁,包括33例闭合性骨折以及1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部位:15例患者为胫骨骨折,6例患者为腓骨骨折,16例患者为股骨骨折,5例患者为肱骨骨折。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病情经临床X线、CT检查确诊;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配合度较低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患者发生骨折的患肢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首先为患者开展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在患者机体发生骨折的中心点开一切口,切口所处的位置为前外侧,对骨折端进行显露,然后开展复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用合适进针点进行钻孔,将螺钉拧入,然后应用外固定支架开展固定,再次对骨折部位开展整复,在取得良好复位效果后,将旋钮拧紧,最后对切口进行逐层关闭。观察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健侧肢体长度进行测量,对其机体骨折部位的髓腔大小进行估量,为患者开展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仰卧位,选取骨折端骨膜破裂口作为途径,使骨折部位得以暴露,然后开展复位,借助C臂机开展辅助透视,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复位不良,则需辅助小切口切开复位。在其机体四肢骨折结节上缘将组织切开,在骨折所处的位置上方1.5 cm处,将皮质钻通,向髓腔内插入合适的髓内钉。再次开展复位,借助C臂机进行观察,若复位取得成功,则可将髓内钉插入至骨折远端,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插入2枚螺钉开展固定,然后再采用2枚螺钉置入进行近端锁定。
1.3观察指标 手术治疗后,对患者开展6个月时间随访,对其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疗效判定:优:经过治疗后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或无损,患者可正常行走;良:经过治疗后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患者可借助拐杖行走;差:经过治疗后骨折部位发生延迟愈合或骨折部位出现畸形,功能受限[4]。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00 %。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F-36量表开展评价,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466,P=0.034),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9.52 %),5例患者发生螺钉处炎症(11.90 %),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 %。观察组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17 %),1例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2.08 %),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66,P=0.04)。
3.1外固定支架手术的优缺点 外固定支架应用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同时不会出现较大手术切口,应力范围广,因此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外固定支架适用胫骨骨折治疗,支架安装难度低,并可在体外对骨折对位进行调整,手术创伤小,可作为对骨折部位感染、缺损、不具备较好的软组织条件以及不适宜切开复位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5]。但由于该治疗方法需采用支架进行长期安装,因此会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容易发生针孔感染、固定针松动等并发症,从而导致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
3.2交锁髓内钉的优缺点 交锁髓内钉是在对骨折部位开展复位后,通过骨折的一端采用髓内钉进行置入,从而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从而可在最小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克服较大的应力效果,其与机体解剖生物力学原理相符[6]。交锁髓内钉不但可对骨折固定强度进行有效维持,同时还可保证在机体骨折发生愈合时能够得到充足的生理应力,对骨痂的生长进行有效刺激,避免由于发生偏心固定而引发骨折部位局部血运受到破坏,或是导致骨板下骨膜发生坏死。应用锁钉对主钉两端固定,可避免骨折部位出现移位或短缩,同时不必应用外固定进行辅助,因此在手术治疗后,不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明显影响,可对并发生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如关节僵硬。同时由于髓内钉和骨折之间具有较远距离,因此在二者之间不会出现异物刺激,因此可使无菌性炎症、瘢痕增生、粘连的发生减少[7]。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同时由于不需开展外固定,不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相符[8]。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