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视角下机器人企业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研究

2019-06-04 02:27谢荣见李小东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质化集群协同

童 萍,谢荣见,李小东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集群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知识溢出与企业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基于集群内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知识溢出是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1]。但是对于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绩效起着怎样的作用,知识溢出是推动着集群的发展,还是阻碍着集群的创新绩效的问题,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将其归纳为以下两点。①知识溢出促进集群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溢出有利于集群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增加知识积累,促进知识扩散,知识的进一步创造促进了集群企业的发展。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绩效起着推动作用,闫华飞[2]认为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Cassar[3]等认为邻近区域间的知识溢出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集群企业的发展。②知识溢出阻碍集群企业的发展。知识溢出引起的知识共享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对知识创造者来说是一种打击,而对承受方企业来说投入少、缺乏创新,长此以往会造成创新惰性[4]。如梁涛[5]在研究知识溢出负效应时,采用博弈模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相互合作时知识溢出打击了创造者的积极性,影响了双方合作创新。研究者们在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发现,企业集群的许多特性如企业内部竞争程度、关系嵌入性、地理邻近等等都影响着集群的技术创新,并且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中介变量。钱锡红[6]等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企业网络位置、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李琳[7]等采用计量分析法对企业集群的地理邻近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对创新影响呈边际报酬递减的正效应;杨皎平[8-9]等引入“知识势能”这一概念,并将知识势能划分为两个维度来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还存在着调节变量,他们在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关系时引入“竞争程度”这一变量作为调节变量,认为集群企业间竞争程度负向调节知识溢出的协同创新效应,正向调节知识溢出的创新抑制效应。

在研究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关系时,不仅仅只是单独研究知识溢出或者集群创新绩效,不少文献引入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关系。如:关系嵌入性、地理邻近等作为中介变量,竞争程度等作为调节变量,但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这两个变量很少被研究,在集群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同质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企业同质化”也是一个重要变量。通过对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引入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作为中介变量,将企业同质化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介变量与知识溢出、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企业同质化这一调节变量,最后对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1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1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指知识的接受者、需求者引进创新知识,并对创新知识消化吸收,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但是知识接受者没有给知识创造者相应补偿。Caniels[10]认为知识溢出是一种智力成果,他认为知识的创造不仅给个人带来利益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知识创造者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或者说知识创造者没有从他们的知识成果中获利;Fallah[11]等认为知识溢出是无意识的知识的传递,即新知识被“搭便车”企业无偿的使用,“搭便车”企业从中获得利益但是却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给知识创造者。目前对知识溢出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知识溢出机制、知识溢出影响因素等方面。在解释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创新发展时,知识溢出也成为重要的概念之一[12]。徐盈之[13]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将知识存量这一变量引入到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研究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地理临近下的知识溢出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大特性,有利于集群企业的发展[7];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曹勇、蒋振宇[14]等通过对新兴产业的实证分析,研究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拓展了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俞立平、孙建红[15]通过面板数据研究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的绩效,结果表明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明显;Deming Zeng[16]等从创新网络角度出发建立服务业集群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研究集群创新绩效,通过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不对称溢出与研发投资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分析知识溢出、中介变量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1.2 创新绩效

国内外对创新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与支出、知识来源、技术获取途径等对创新产出的影响。POTI[17]从宏观视角、中观视角、微观视角三个方面即分别从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对创新绩效进行定义。宏观视角下,创新绩效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全民福利的提高;从中观视角来看,创新绩效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而微观视角下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层面上的经济增长情况。文中主要研究集群企业通过自身创新以及与集群内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所产生的创新产出绩效。Zhu Bing[18]从网络结构和创新合作策略方面模拟了不同生命周期集群企业的合作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Huggins[19]借鉴网络资源的概念研究区域的网络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密切关系;解学梅[20]研究企业协同创新文化所包含的四种元素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且以团队凝聚力为调节变量研究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王海军[21]等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案例进行验证;Liang[22]等从创新网络角度出发建立服务业集群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研究集群创新绩效。本研究中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关系主要指集群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创新知识,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时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情况。

1.3 企业同质化

所谓同质化,就是表示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其内在本质特征逐渐向同一个方向转变。这一发展变化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融合和替代。企业同质化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相似度较高。产品同质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和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的现象。学者研究同质化与集群创新之间关系,如陈畴镛[23]等分析了高同质化对集群技术创新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并提出相应对策;杨皎平[24]认为同质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对技术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但其更多的是关注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而忽视了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受到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影响,所以本课题引入企业同质化这一特性,将企业同质化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的中介作用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企业同供应链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创新行为主体通过交互作用实现整体协同,在互动过程中实现资源互补。由于知识溢出企业获得更多的互补性知识,企业知识与技术更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集群企业创新协同。企业从外部获取更多的知识来扩大自身的知识存量,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合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张华[25]基于演化博弈理论,通过设计模型进行仿真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协同创新效率;解学梅[26]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协同创新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贺灵[27]运用协同度模型测度创新网络要素的协同能力,实证分析了协同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内企业享受竞争优势带来的利益,但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对于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来说,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知识溢出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合作者创新的愿望,损害了创新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创新者不愿意创新。很多企业只顾坐享其成,不愿创新,长此以往造成的创新惰性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李靖[28]等通过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借鉴杨皎平[9]对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的研究,以“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为中介变量,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效应正相关;

H1b:创新协同效应与集群创新绩效正相关;

H2a: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效应正相关;

H2b:创新抑制效应与集群创新绩效负相关。

2.2 集群企业同质化的调节作用

企业为了减少知识生产的成本,知识溢出是集群企业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Portor[29]认为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必须主动去进行研发与生产,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傅利平[30]等通过构建知识供求均衡模型来研究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创新主体产生的技术经济效应;尹剑峰[31]基于博弈论视角研究同质企业的竞合问题,最后针对企业研发创新提出政策建议。上文已提出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呈正相关关系,在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独立生产所需的知识成本较高,而集群企业在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知识溢出减少企业创新成本。随着同质企业越来越多,同质产品逐渐趋同,集群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由于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在集群企业相互竞争中出现恶性价格竞争,企业同质化的加剧使得各个企业将战略重点放在产品营销方面,没有过多精力从事技术研发,长此以往,更多的企业习惯模仿和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这种“搭便车”现象减弱集群创新协同,降低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同质化降低了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效应的正相关关系;

H4:企业同质化增加了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效应的正相关关系。

集群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课题引入“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这两个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分析知识溢出、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和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企业同质化增强,引用“企业同质化”这一变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企业同质化对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创新抑制效应的影响。由上述理论推导,本研究构建知识溢出、集群创新绩效、企业同质化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溢出、集群创新绩效与企业同质化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定义与问卷设计

对企业同质化的测量采用杨皎平等的研究中使用的量表,包括“本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相差不大”“集群内同类企业数量很多”“企业之间设备资源设施很近”“企业之间生产服务流程相近” 4个题项;集群创新绩效采用李庆满[32]对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包括“新产品数量逐年增加”“新产品开发速度逐渐加快”“新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创新产品成功率上升” 4个题项;对知识溢出的测量采用朱秀梅开发的量表,由“低成本从本地区获得新技术”“低成本从本地区获得生产运作技能”“低成本获得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技能”“低成本获得企业管理技能” 4个题项来测量;创新协同效应借鉴杨皎平等的研究中使用的量表,包括“集群技术研发合作程度大”“各要素资源组合协同”“知识创造多于知识转移”“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转移” 4个题项,创新抑制效应则从其对立面进行测度。将企业因素和政府因素设置为控制变量,企业因素设置为“企业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资源”“企业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创新”“企业依法维护创新者的合法利益” 3个题项,政府因素设为“政府大力支持地方产业园区建设”“政府对企业技术研发给予优惠政策”“政府在集群文化上构建法制建设” 3个题项,并且将人口统计学中的性别、年龄、职位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到模型中,问卷使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

3.2 样本数据

为检验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实证分析采用调查问卷方式,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本次调查选择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机器人集群企业作为问卷发放区域,共发放问卷257份,有效回收212份,有效回收率82%。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4 数据分析

4.1 信效度检验

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主要包括模型的信度、聚合效度以及区别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的Cronbachα值均在0.8左右,一般规定Cronbachα值在0.7~0.9之间,说明模型的可测信度较高。潜变量的可测变量CR值均大于0.6,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大于0.5,达到AVE的一般标准值0.5~0.8之间,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区分效度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对角线上的数值为各变量平均方差抽取量的算术平方根,非对角线上的数值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由表3可以看出,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的算术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所在列的相关系数值,说明量表的区分效度较高[33]。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本研究的各潜变量的可测变量的信效度较高。

4.2 假设检验

表2 信度效度分析表

表3 区分效度的检验结果

表4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

假设检验的路径系数和显著性由图2所示。由图2可知,①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的系数为正并具有显著性,说明知识溢出正向影响创新协同;创新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系数为正并且具有显著性,创新协同正向影响创新绩效,所以假设H1a和H1b成立。企业集群内知识溢出使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服务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知识溢出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目前集群企业大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是有限的,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产品数量和专利数不断上升,这样才会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各创新主体相互合作,企业的创新绩效也会不断提高。②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的系数为0.910,具有显著性,说明知识溢出对创新抑制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创新抑制与创新绩效的系数值为-0.512,具有显著性,假设H2a和H2b成立,创新抑制对创新绩效具有负效应。控制变量对集群创新绩效影响作用显著。机器人企业集群中知识扩散和转移使有些企业坐享其成,员工习惯安于现状,依赖于创新企业而造成创新惰性,长此以往会降低集群的创新绩效。

图2 假设检验的路径系数和显著性图

(2)回归分析。研究通过SPSS做回归分析来检验企业同质化的调节效应,如表5所示。在表5中,模型1因变量为创新协同,自变量为控制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知识溢出与企业同质化这两个变量,知识溢出与企业同质化的系数均为正,具有显著性。模型3中加入知识溢出与企业同质化的交互项,交互项系数为负并在0.01水平下显著,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同质化降低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之间关系,假设H3成立。机器人企业同质化的增强,使企业之间习惯了相互模仿,技术创新水平开始下降。模型4将创新抑制作为因变量,加入控制变量,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知识溢出与企业同质化这两个变量,系数均为正,并具有显著性。模型6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知识溢出与企业同质化的交互项,系数为正并具有显著性,说明企业同质化增加了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之间的正向关系,假设H4成立。机器人企业同质化分散了创新资源,抑制了创新动力。机器人企业同质化使企业产品差异性较小,企业相互模仿造成创新惰性等负效应。

表5 回归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统计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统计显著,*表示在0.1水平下统计显著。occupation指职位,age指年龄,gender指性别,CKS指知识溢出数据中心化,CHO指企业同质化数据中心化,HOxKS指企业同质化与知识溢出的交互项,IS指创新协同,IR指创新抑制。

5 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1)机器人企业集群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正相关,创新协同与创新绩效正相关。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集群企业知识的扩散和转移促进企业共享信息,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协作互动达到1+1>2的协同效应,机器人企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与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协同,将研发所需信息输送给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根据自身人力、技术等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集群内企业与其他企业协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加速企业间信息传递,企业将集群内其他企业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驱动机器人企业集群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通过知识传递降低创新成本,合理利用产业集群内外部资源,创新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绩效。

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正相关,创新抑制与创新绩效负相关。知识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是知识溢出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合作者创新的愿望,损害了创新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群创新抑制出现的现象是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模仿企业低成本地获取创新企业的创新成果,导致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很多模仿企业坐享其成、不愿创新,造成创新惰性等现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模仿动机远远超过创新动机。企业由于地理方位优势竞相选择“模仿式”发展,集群内同类企业不断增多,企业产品差异性较小、技术低下,降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集群中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不愿承担创新带来的风险,且集群知识产权不明晰,专利保护力度不够,创新企业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抑制了创新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拥有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有限,企业发展不均衡,集群企业之间缺乏整体统筹协调能力,难以及时共享信息与资源,机器人企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协同;机器人产业园内的研发机构少,高端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方面,即使像科沃斯、埃夫特这样的大企业也难以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科研,大多数企业依赖技术溢出;此外,机器人园区内科研单位与机器人企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阻碍了创新成果的转化,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欠缺,创新绩效低下。

(2)同质化产生的“搭便车”现象影响创新绩效。企业同质化降低了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质化增加了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质企业呈现的是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相似度较高,在技术知识、人员技能等方面没有很大差异、内部工艺流程趋同的现象。同质化使“搭便车”企业习惯模仿和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这样对模仿企业来说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而对于创新企业来说,创新效益下降降低了创新的主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效应。同质化的产品充斥着市场,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行业亏本运营,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企业与企业间过度竞争制约着集群经济的发展和机器人集群转型升级,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长此以往企业创新受阻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影响机器人集群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内大多数企业以应用和模仿别人的技术为主,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科技投入能力有限,自主创新少,没有形成核心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下;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机器人产品处于低端水平,高端产品大多来源于国外公司生产,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严重致使企业的品牌度低,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低下;机器人企业同质化严重,造成很多“搭便车”现象,一些企业形成了创新惰性,削弱了企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影响集群创新绩效。

5.2 对策

(1)提升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①加强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统筹协调能力。建立跨区域、跨企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还要调动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优化整合集群企业内产品、技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实现技术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有效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机器人企业的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机器人产业园,完善机器人产业链;政府从财政上积极支持机器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设立协同创新基金,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机器人企业,促进机器人企业在整个创新链中的联动与分工。②着重培养机器人企业学习能力,提升骨干企业的原始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与研发平台,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组织;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公开、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整个资源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联合承担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规划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布局产业协同发展,建立机器人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机器人企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成果转化。

(2)克服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创新抑制现象。①培养创新型机器人产业人才队伍。我国拥有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天津大学制造装备与系统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多学科交叉整合,机器人企业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落实具体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有成熟技术的科研团队和外企的优秀人才,培养机器人相关专业高端人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战略合作,提升机器人集群整体创新和研发能力。②鼓励机器人产业园内骨干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比重和研发力度,针对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重点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机器人,加快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形成企业自身特色;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特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做好商业模式、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性思维和市场观念,提高企业售后服务和社会商誉,拓展市场规模;加强机器人企业品牌建设,树立机器人品牌意识,提高企业文化素质,生产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机器人产品,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围绕企业核心技术研发拳头产品,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克服我国机器人集群企业同质化现象。①加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机器人企业集群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从上游企业研发到下游制造、销售,发展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持性产业,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对关键技术和产品进行重点突破,着力扶持薄弱企业,促进骨干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融合发展;形成产品差异化战略,机器人产品领域可向汽车、家电、医疗、物流等不同行业延伸,产品可在功能、质量、造型等方面差异化发展,根据市场刚需设计满足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通过分工与合作,使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零散企业发展为互利共赢的企业集群。②加大对专利发明人的激励力度,加强对机器人企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科技经济竞争力。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特别是重大专利项目,对有突出贡献的发明人给予奖励,加强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充分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合法权利;设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对各类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创新效益。③实行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政府虽然不是创新主体,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体系来鼓励创新,发挥政府支持和指导作用。通过实行创新补贴政策,采用项目补助、研发经费分段补助、高层次科技人才补助等办法,对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上给予资金补助,设立产业基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省级商标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实行创新补助政策的同时,完善市场和政府的协调作用,支持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落实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企业创新型研发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产品可免去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推进机器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增加对机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同质化集群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现象之反思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