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更应将主题宣传做出特色
——以《三峡日报》“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为例

2019-06-04 07:11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黄柏宜昌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如何把保护生态环境报道的“自选动作”做好,让内容更精彩、更可读?2018年,《三峡日报》以地方性法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出台为契机,策划推出了《长江大保护·清水向东流——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以“现场新闻+深度思考”的形式,对黄柏河治理的成效、存在问题进行立体式报道,有声势、有特色、有亮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表了《三峡日报社走近黄柏河,讲述流域生态治理的故事——用新闻报道推进长江大保护》一文,推介其做法。中国记协网刊播《〈三峡日报〉走近黄柏河:用新闻报道推进长江大保护》的文章,对其进行了推介。宜昌市新闻出版局编发《审读报告》对其予以肯定;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也编发《新闻阅评》对其进行推介。这组系列报道还获得了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重大新闻项目策划奖”。

陈 军/摄

面对重大主题党报站位要高行动要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时,首站来到宜昌,留下殷殷嘱托: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

宜昌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接合部。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占湖北长江岸线总长的近四分之一。宜昌还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重要功能区,也是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保障的源头区,担负着“保证一库清水、保障三峡工程、保护万里长江”的特殊使命。

宜昌近两年来以压倒性力度抓好生态修复,始终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规矩和导向,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持久战,极大改善了长江宜昌段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280天。

然而,宜昌境内的长江左岸重要支流——黄柏河却因种种原因,治理还不彻底。黄柏河是宜昌的“母亲河”,担负着7个县市区200万人饮水10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如何确保“一河清水入长江”?2018年初,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让水源地保护从“无章可循”变为“有法可依”。

《三峡日报》作为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宜昌时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在保护生态环境报道上不惜投入人力财力,舍得拿出黄金版面。2017年底,《三峡日报》派出记者深入宜昌长江段两岸的兴山、秭归、夷陵、枝江、宜都等县市区,采访“岸线复绿”工程,刊发了一组系列报道,如果再选择这个话题,就显得重复了。在认真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他们选择宜昌境内的长江重要支流黄柏河作为报道对象,很快策划推出了《长江大保护·清水向东流——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

做好系列报道必须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传媒生存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报刊、通讯社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等进行的运筹和规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做的设计与规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

常言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单篇新闻报道而言,的确无须策划,但做系列报道必须策划在先。《三峡日报》编辑部在做“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方案前,派专人从黄柏河源头开始,沿线进行踏勘,确定报道点位,然后制定出方案,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

系列报道点多线长面广,实施难度不小。《三峡日报》编辑部成立了由编委任组长,经济部主任、副主编为副组长,总部与驻站记者共7人参与的报道组。要求所有报道“不到达现场不写稿,不深入采访不写稿”。凡是见报稿件都必须是“见闻式”,由组长负责统稿,不合格的稿件一律补充采访、重新写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正是有了高标准、严要求,参与“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的记者们不怕路途遥远,深入现场“抓活鱼”。他们沿黄柏河东、西支流下行,穿越上千公里,深入库区、河段、码头、矿山、企业,走访干部群众、行业专家、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详细了解流域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黄柏河源头距离报社约4个小时的车程,完成一篇报道往往要克服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晕车、车辆刮蹭、途中生病等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但采访组从未因此而中断。像《问渠哪得清如许?》《陈怀坤的“治河手册”》《樟村坪的向“旅”之路》《茫茫林海不见“磷”》等报道都来之不易,之所以能够受到领导、专家和读者好评,离不开记者深入源头、扎实采访、精心打磨。

创新表达手法让系列报道立体呈现

“不日新者必日退”。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尤其是传统媒体,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如果落后于社会发展,落后于受众期盼,就没有人爱听、就没有人爱看,报道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峡日报》“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定位:采写的报道必须是有“现场感”,也就是说,记者不到现场就难以下笔。几乎所有报道都配有新闻图片,从而增强了报道的可视性。最开始的10多篇报道,还配发了“阅读提示”,既方便读者阅读,又不破坏“见闻”格式。

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过去,媒体人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这种思维定式往往容易使报道“平面化”,而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峡日报》“走近黄柏河”报道组在长达3个多月的采访中发现,黄柏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黄柏河流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持续,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仍很严重;又如,黄柏河沿线党委政府在流域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存在治理“不平衡、不稳定、不深入”等问题。

针对采访发现的若干问题,采访组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做一组思考性报道,以问题为导向,以分析为路径,以建设性为目的,将采访中的所见、所思、所悟如实道来,有理、有据、有节,令人信服。《同心协力,才能确保清流永续——“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引发的思考(上)》《水源保护,任重道远莫等闲——“走近黄柏河”系列报道引发的思考(下)》见报后,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认为这两篇思考性报道针对性强,分析很透彻,建议很中肯。

有读者评价说,“《三峡日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黄柏河生态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并在报道收官时毫不避讳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和剖析,让报道更具有针对性、建设性。”还有的读者说,好些年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报道了。认为党报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乐于为群众“代言”。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黄柏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湖北宜昌卷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TLC法快速辨别与真伪鉴定川黄柏和关黄柏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