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刘丽清 李翠云 张锦 袁建伟
摘 要 高校教职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做到‘全员育人”。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专业课老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结合中医专业知识的特点看,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与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有着相关性。思政课程中的思想、原理与之可发生共鸣,相得益彰。本文以中医护理教学为例,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医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医学生思政教育 融合 中医护理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36
Abstract College faculty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ducate the whole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the primary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but also the duty-bound responsibility of our profess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CM, TCM culture contains rich humanistic spirit. The core value of TCM cul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as and principl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resonate with them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aking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educ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aching
國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颁布实施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仁”、“和”、“精”、“诚”这四个方面。具体主要表现为“医乃仁术”、“医患和谐”、“医术精专”、“诚实守信”。[1]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这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容有着相关性,思政课程中的思想、原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能发生共鸣,相得益彰。[2]现就以我校中医护理教学为例,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医学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
1 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
大学阶段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要强调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产生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形成为祖国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的志向。立报国之志,尽报国之心,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1.1 文化自信
在“中医护理学”绪论教学中,在对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突出贡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时就可以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心教育相结合。如:汉代“医圣”张仲景首创灌肠法;晋代葛洪首创口对口吹气复苏术。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创“葱管导尿术”,这一方法比法国橡皮管导尿术早1200多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联系到她们熟悉的现代人物——屠呦呦。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突出贡献的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好医学,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志,又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进而能够自觉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2 上医治国
在讲到防治原则这一章中医预防原则“治未病”时,从“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进一步引入案例《国语·晋语》中关于“上医”的小故事。春秋时医生医和为晋平公治病。指出晋平公是因女色而病,如此晋国必亡。有人就问“医及国家乎?”其曰:“上医治国,其次医人。固医官也。”高明的医生首先能治理国家,然后才是诊疗人的疾病,这正是医生的本色。[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家的治人,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医学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目标。要勇于担当,成为社会、国家需要的医学人才。
2 人生观教育的融合
2.1 乐于奉献服务人民
在人类历史上涌现出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这与古代医家的“仁心”、“仁术”有着相通性,所以在授课过程可很自然进行融合。如:讲到《神农本草经》时结合神农尝本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讲到常用药物杏仁引入董奉“杏林春暖”的感人故事等。同时我们还注意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所以,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外还引导学生学习奉献服务精神于实践活动中。如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卫生下乡,义务献血等。以促进学生理解践行奉献精神,知行合一。
2.2 树立远大理想
大学时代正是理想和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信念是人生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医学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名医典范。他们是生动教材,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常常以他们的故事作为案例。如从“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张仲景到宋代发展形成了“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人生理想的独特的社会阶层——儒医。既悬壶济世又心怀天下。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必然会激发医学生树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树立主人翁观念。主动学习为成为国家需要的卫生人才而不懈努力。
2.3 确定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在人生的低谷中能否拥有积极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这是战胜险阻的力量源泉。古代医家中不乏虽生活在苦难当中,但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最终成为医学大家的代表。如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年,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孙思邈出生贫寒从小体弱多病。但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立志学医,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医。我们在讲授到这些医家时适当涉及到他们的生活成长背景,从他们身上可深深体会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成长中的力量,以帮助学生确定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 道德规范教育的融合
3.1 基本道德
做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中华传统优良美德。如:正直,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等。这些基本美德仍然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如:结合《黄帝内经》“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是谓得道。”以这条古代医家收徒首要标准来体会人品正直的重要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是著名的同仁堂堂训。[4]在讲到中药基本知识炮制时将之引入来体会诚信的可贵;把“娇耳—饺子—张仲景”的故事做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友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美德。
3.2 医学生职业道德
医务人员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称为医德。良好的医德是保证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医学生是未来医疗战线的接班人。他们的医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仁”代表的传统医德,其包涵的德性伦理与仁爱之心仍是当今医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把传统医德创始人孙思邈的医德名篇《大医精诚》作为案例在教学中引入。体会学习“大医”对患者“大慈恻隐之心”与“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的同情心;“一心赴救”与“普救含灵之苦”的治疗决心。[5]让医学生从学生时期就认识到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操守,树立医德义务和责任意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4 医学生专业技能观教育的融合
4.1 认真严谨诊疗作风
古代历代医家对医者医术都有很高的要求,提出医者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即体现在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精”——“医术精专”。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张仲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至精至微”的孙思邈;“遍尝百草”再献“丰富宝藏”的李时珍等等。这些内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都可融入,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诊疗作风。
4.2 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护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因为,这种能力有助于协调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医(护)患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和”其具就表现在“医患和谐”,“中医护理学”内容中就多次涉及到“和”思想。如:整体观中“天人合一”;阴阳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及调和气血,调和脏腑等等都可以与之相融合。让医学生在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医(护)患之间“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比较重视。所以,专业课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对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专业课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素质,又要提高政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发挥出协同效应,达到全课程育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雪.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2.
[2] 凌子平,何彩云,刘霁堂.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3] 苏森森,王未强.中医文化与人生观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120.
[4] 郭慧,孙文珠.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以宁波中医药文化》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130.
[5] 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M].魏启亮,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