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霄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Design简称CAD)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我认为“问题设计”依然是重要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CAD教学中运用“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一些探索与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设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CAD绘图 兴趣 问题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9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77-02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Design简称CAD)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面对不同专业的、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心的氛围中获取到求知过程的金“钥匙”,是CAD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设计”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就对如何做好CAD绘图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一、“问题设计”的概念
目前要给“问题设计”教学法下个严密定义确实很难。但一般认为它必须具备“课题”和“问题情境”两样东西。“课题”有大有小,发现一个规律,证明一个定理,形成一个概念,都是课题。“问题情境”是要去解决这个课题的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他探索未知、去发现求证的内心需要。可见,“问题设计”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课题,以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模式是:产生求知欲望——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知识技能。可见,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关键,学生独立思考是基础,学生相互研究是核心,学生回答问题(作业)是检验,教师或学生总结提高是深化。因此,“问题设计”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知识和技能。那么,CAD课程教学的“问题设计”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是说在问题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育活动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仅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同时也要求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是通过自我表现设计、自我表现构建、自我努力实现的。只有同时把自己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解决自己主观世界的各种矛盾,他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必须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为内容。“问题”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或由老师设计,或由学生设计,最终由学生思考、讨论解决。如果一味地由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理解设计问题的话,学生就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重点精讲,讲知识,讲规律,讲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广的信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训练。
例如,在入门阶段介绍各指令的功能时,教师在课前根据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准备几个典型的例题,首先教师演示,然后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模仿教师做出同样的实例,进而要求学生对使用过指令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这个过程,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勤总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散到系统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各指令“有何用”、“在何种场合用”,而且通过实例学习,轻松入门,使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感,消除对CAD绘图课程的畏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又如基本几何图形绘制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两个图形进行精辟的讲解,然后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对多个图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本章节图形的异同,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到一些带规律性的、较为完整的知识,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项训练,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运用。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综合评价的教学方式。即共同选题、共同实施、共同交流、共同评价。这个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考虑将整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负责,定期轮换),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准备题目上交,并与教师一起审阅,然后由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参与指导。每次课可留一些时间讨论,由设计问题的小组代表讲解做题思路和关键步骤的要领,并由小组代表或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总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不是说在“问题设计”中教师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必要的讲述和提供资料、指导和帮助,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渐进性原则
所謂渐进性原则,是说在问题设计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CAD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练。要使学生练得有效果,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半独立到独立的训练模式精心设计问题,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入门阶段,教师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内容来设计问题训练,以便明确地体现知识的要点和典型的解题程序。在深化阶段,教师需要考虑选择与学生现有水平保持适当距离的内容来设计问题训练。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是望尘莫及的。总之,问题设计的种类和分量要合理,拒绝随机和机械重复。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形式多样的适宜的训练方式,从课程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专业灵活增减,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并注意始终保持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蹦一蹦够得着的境地。这样的问题设计才能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地分析问题的内容和条件,去独立解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