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梅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概述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具体情境中作出专业决策,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这需要教师的反思和创新意识。因此,反思和创新应贯穿于有效教学的始终,也应成为有效教学框架的核心。
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心設计课堂内容
教师在课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吸收,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将化学知识进行精细化、简单化讲解。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程设计,对于化学知识进行讲解,可以融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如在《水的净化》中,教师可以围绕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在喝的饮用水中要想改善口感,可以对水净化,然后与学生一起学习水的净化,对每一小节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有一个了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一个简易净化器,然后让学生尝试喝以下净化前的水和净化后的水,让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感受净化前、后的水的不同。教师也可以结合现代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讲解,以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化学知识,而且能更好的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地球。教师合理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使化学知识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自己也去主动探索和实践,因此更利于学生提高上课效率。
(二)创设情境,利用实验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化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更好的分析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着火了,让学生去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法,怎样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灭火,保证人员安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提升思维,去指导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烧杯装满一杯浑浊的水,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改善水质,通过为学生营造这样的情境,更利于学生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通过对实验中的每一步骤的展示,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教师也要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为什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等问题,让学生更好的去分析问题,更好的去学习。
(三)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有很多知识与化学有关,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就可以引用一些例子,让学生对其原理进行理解,这也更利于学生喜欢学习化学,而不是对化学公式、概念或化学现象等死记硬背,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在《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些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和学习,如北方常见的埋藏地瓜的地窖,为什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不能立马进去,而是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通风后才能进去,让学生对这一常见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思考,这个问题更利于引发学生去思考,这是因为地窖里缺乏氧气,如果人进去之后会窒息,教师也可以再继续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检测地窖里的氧气含量呢,教师让学生再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的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燃烧着的小木条来检测,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氧含量很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地窖,通过这一生活中的例子的分析,更利于学生去学习。
(四)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说”和多“思”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要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更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互动和交流,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的讲解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更好的辨别各种金属,能根据金属与化合溶液的反应区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种金属在化合物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变化,让学生更好的辨别金属,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铁、铝、铜、银这几种金属活动性,让学生对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等进行推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测,同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问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的去回答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对化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也要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对于他们的思考角度和思路等有一个了解,以在讲解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去抓重点,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点。
三、总结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效性教学,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策略,紧跟教学大纲,提前设计好讲课内容,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外,还可以应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变化去更好的分析问题,更好的指导学生去根据现象分析问题,让学生更好的去探究,教师在课上也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好的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付新花,张跃飞,韩冰.初中化学作业类型与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06).
[2]谢广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6(17).
[3]冯金铃,李林.初中化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策略的理性思考[J].科技资讯,2018(33).
[4]黄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5]刘倩玉.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考点例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