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學习时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但可以让学生由抽象思维转变成形象思维,还能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进行创造,为学生认识、探究知识提供重要基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做合一”;应用
“教学做合一”理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哪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也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必须劳力劳心,以收到手脑相长的效果。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的公式和定理。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学会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通过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这一学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让学生不懂变通埋头读死书,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对应的教学知识,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1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将生活环境导入到数学课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感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数学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事物具体化,认识其本质。例如: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图片:双杠、铁轨、比萨斜塔等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观察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借助三角板、直尺或折纸等现实生活的物品,在具体现实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出平行、相交、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经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猜想验证、简单说理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善于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方法,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为生活服务”的道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
2拓展学生思维,坚持“教学做合一”
2.1以问题为引导,创设学习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和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不仅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还可学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教师以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做到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进行创造。例如:在“等差数列”教学中,某写字楼供20层,由于电梯故障,大楼管理部门需要召集每层楼中的一个负责人开会,已知每层楼中都设有一个会议室,假设与会者每向下走一层的不满意度为1,每向上走一层的不满意度为2,举行会议的这一层楼与会者的不满意度为0,为使所有与会的楼层负责人的不满意度之和s最小,会议应该在第几层楼举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导入教学,创设学习情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公式及推导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当中,促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2.2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学习情境
根据课改要求,当今素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知识课堂,将抽象逻辑转化成形象逻辑,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带有抛物线的图片,引导学生一起寻找现实生活还有那些与抛物线有关的事物。并借学生打篮球为例抛出问题:一位运动员在距篮框下4米处挑起投篮,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到距运动员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筐。已知篮筐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该运动员身高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出手时他离地面的高度是0.2米,球在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问:这名运动员能投中吗?教师可邀请本班男同学站在讲台上做一个投篮的动作,让学生观察篮球在半空中形成的抛物线,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以画图形式,进行推理演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具有应用性,教师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现实事物进行迁移和转化,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把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聪聪.“教学做合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2]庄诚敏.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2012.
作者简介
余碧芸,大学本科,二级教师,从教10年,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