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2号高炉炉况处理实践

2019-06-03 07:25赵淑文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炉况炉缸炉温

尤 石,曹 海,陶 华,赵淑文

(马钢股份公司炼铁总厂 安徽马鞍山 243002)

马钢22 500 m3高炉2018年1月下旬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临涣定制焦运输受阻,库存不断下降至预警状态,高炉逐步控氧至5 000 m3/h,负荷退至4.40,产能由6 300 t/d下滑至5 800 t/d。

2月初随着临涣定制焦库存的缓解,高炉开始逐步强化,氧量恢复至11 000 m3/h,产能上升至6 000 t/d以上;中旬临涣定制焦炭质量下滑,灰分和硫频繁超标,随后炉况急剧下滑,高炉不易接受风量,风量萎缩至4 200 m3/min,负荷退守至4.20,维持氧量8 000 m3/h,高炉产能在5 500 t/d-5 700 t/d。

1 炉况波动原因

下部制度不合理。自去年10月10日开炉以来,高炉一味追求产能,高富氧,氧量最高时达到13 000 m3/h,风量一直维持4 600 m3/min左右,鼓风动能偏低(见图1),导致炉缸中心死料柱肥大,致使炉缸中心透气性、透液性变差。进入2018年1月,炉缸状况下滑较为明显,体现在炉缸脱硫能力下降,1-2月有4次硫出格。

图1 高炉氧量及动能情况

上部制度不合理。开炉后高炉一直采用矿焦大角度压制边缘的布料模式,顶温时常存在拉升现象。10月31日检修后勘察料面,料面平台窄,只有0.8 m左右,尝试将布料角度整体向中心推移,炉况稳定性变差,加减风较为频繁,产能下滑,随后布料制度上进行回调;12月21日检修再次勘察料面,料面几乎没有平台,后续布料制度又做了大量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竣(见图2)。

图2 矿焦质心角和角差的变化情况

高炉限产。2018年1月下旬,炉况出现下滑,气流稳定性差,退负荷至4.56,26日因临涣定制焦库存预警,开始逐步限氧至5 000 m3/min,高炉同时退负荷至4.40。期间,高炉尝试使用大风量维持下部送风参数在合理范围,但效果不理想,炉内表现风压波动大,偏尺滑料较为明显。

临涣定制焦质量劣化。 2018年1月份下旬开始,临涣定制炭质量明显劣化,焦炭灰分、硫分出现明显升高,连续出现不合格批次。1月24日灰分超标,2月16-24日灰分持续超标(见图3);1月29日-2月3日硫持续超标,2月21日-3月8日硫频繁超标(见图4),随后2月下旬炉况下滑,风量逐步萎缩至4 200-4 300 m3/min。

图3 临涣定制焦灰分变化情况

图4 临涣定制焦硫变化情况

强化冶炼进程过快。高炉自2月7日开始氧量由5 000 m3/h逐步加至9 000 m3/h,但高炉的产能没有上升,高炉减风较为频繁,布料制度上将矿焦平台整体外抬,矿石宽度由7.5°缩至7°,并退负荷0.1至4.42。14日炉况出现好转,负荷回归至4.50,高炉产能也上升至6 000 t/d以上。随着高炉进一步强化,氧量加至11 000 m3/h,负荷加至4.60,产能反而下降,风量萎缩,先后退负荷,调料制保风量,但效果不理想。

2 炉况波动处理措施

此次炉况波动的原因认识大家看法是一致的。在炉况处理上,虑到是炉缸中心堆积问题,风口又没有出现烧损,改变以往的堵风口的操作模式,想通过上部料制的调整,同时改善焦炭质量、渣系、强化炉前出铁等措施,但效果不佳,最终休风堵风口,维持合适的鼓风动能来恢复炉况。根据炉况波动和恢复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炉况下滑阶段处理措施(2月18日-2月28日)

布调整料制度。针对两道气流不畅,不管采取压制边缘还是疏松边缘(见表1)保高炉风量,但炉况下滑的局面没有改观,至2月28日风量下滑至4 200 m3/min。

[4]赵铁军、惠怀海:《文化节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庆阳香包文化节的营销策略为例》,《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调整负荷。根据炉况下滑的程度,将全焦负荷由4.59逐步退至4.20,但气流稳定性依然较差,墙体温度波动大,炉内主要体现在风压波动,加减风较为频繁,炉温可控性差,不易平衡。

调整渣系。炉芯温度自去年11月26日创开炉新高以来,炉芯温度不断下滑(见图5),说明炉缸中心死料柱透液性在变差,可能存在中心堆积。为此,通过降低核料炉渣碱度使得实际炉渣碱度维持在合理水平,来改善炉缸渣铁的流动性。22日、24日、27日各降核料碱度0.01,核料碱度由1.16降至1.13。

图5 炉底五层炉芯温度变化情况

改善中心焦炭粒度。[1]加入中心的焦炭,由于参加气化反应很少,达到炉缸后强度仍然较好,应该使用大粒度焦炭来改善死料柱的透气性和透液性。为此,28日更换5B筛网,将5B筛网Φ22 mm扩大为Φ25 mm。

强化炉前出铁。为了保证渣铁及时出净,不因渣铁影响到炉内操作,规范炉前出铁,将开口间隔控制在10 min左右,来渣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出铁时间控制在2h左右,并根据出铁时间的长短调整钻杆直径,来渣时间超过30 min打开另外一个铁口重叠。

2.2 第二阶段:炉况艰难维持阶段处理措施(3月1日-3月12日)

构建“平台+漏斗”模式。[2]根据第一个阶段布料制度的调整分析认为,风量上不去的原因是方溜槽料流区间窄,矿石4个档位不够,需增加一个档位,两档位之间应该是等面积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平台规整,减少矿石和焦炭的滚动,对两道气流的稳定是有好处的,自3月1日开始,将布料平台矿石和焦炭增加一个档位,依据边缘流和墙体温度的反应情况进行微调,但风量上不去,维持在现有的水平。6日认为之前搭建焦与矿平台有所差距,30°焦尽量靠平台,矿的圈数较多,重新调整布料平台,之后也进行了微调,但结果依然不理想,风量维持在原有水平,没有突破。

改善靠中心焦炭粒度。面对临涣定制焦比自产干熄焦质量差的特点,继续改善靠中心焦炭粒度来弥补质量缺陷,有利于中心气流更加稳定。5日又更换6B筛网,将6B筛网Φ22 mm扩大为Φ25 mm。

制定操作方针。为了避免个人经验的不足,随意操作,每天早晚技术组人员讨论,根据讨论的结果来制定操作制度,当班跟班人员依据操作制度来操作,确保高炉操作合理化、规范化。

强化炉温管理。炉温的稳定是处理炉缸的关键。炉温低于0.40%时,要采取增热措施;炉温连续两罐低于0.30%时,要考虑减风过渡,必要时加轻料0.3 t/ch,确保炉缸热量充足。

2.3第三阶段:炉况恢复阶段处理措施(3月13日-4月5日)

堵风口操作。只靠上部料制调节效果不理想,决定调整下部送风制度,于是12日休风堵3#、9#、14#、26#共4个风口,将风量加至4 200 m3/min,氧恢复至8 000 m3/h,在风量能够稳定在目标风量后,按照实际风速260-270 m/s,动能>120 kj/s决定开风口的速度。12日-13日先后开3#、14#风口,风量加至4 450-4 500 m3/min,高炉产能也上升至5 800 t/d左右。随着炉况的好转,19日开9#风口、22日开26#风口,风量也回归至目标风量4 650-4 700 m3/min,23日高炉产能达到6 008 t/d,完成初步目标。

缩小风口面积。自开炉以来风口面积过大,全开风口鼓风动能低于110 kj/s,现有的风量与风口面积不相适应,4月3日利用检修机会将13#、18#、25#、30#风口直径120 mm缩小为110 mm,使得风口面积由0.3394 m2缩小为0.3321 m2,确保鼓风动能达到或接近115 kj/s,这样风口回旋区形状和大小适宜,炉缸周向和径向的气流和温度逐步趋于合理,改善了炉缸中心死料堆的透液性和透气性。

校探尺。高炉探尺不准确,影响高炉上部料制的调整,于是利用检修的机会对探尺进行了校正。根据校核结果1号探尺反馈值与实测差值差0.195 m,2号探尺反馈值与实测差值差0.102 m,于是将1、2号探尺各调整0.1 m(检修位-4.60 m),又将3号雷达探尺的显示值定为1、2号探尺的平均值,利用前后差值将4号尺显示值增加0.35 m。

调整布料制度。上部料制在炉况恢复期间未做大的调整,但小的调整较为频繁。在日产生产过程中根据边缘流、墙体温度、偏尺、压量关系等情况适当调整,但炉况稳定性没有彻底改善,时常还存在压量关系紧张现象,加减风较为频繁,布料制度有待进一步优化。临涣定制焦质量好转。经过公司采购和铁前技术处的协调下,到达焦炭库临涣定制焦质量自3月11日以后明显好转,焦炭灰分维持在12.50%,硫维持在0.70%的水平。随着好焦炭进入炉内,炉况逐步好转,风量、负荷、产能逐步向正常水平回归。

3 生产业绩

经过一个多月对炉况的处理,风量、负荷、产能逐步向正常水平回归,并不断强化,其技术指标如图5所示。

图6 高炉产量及煤比的恢复情况

4 结论

这次炉况波动处理的周期较长,产量损失较多,其中炉况波动的原因和处理过程值得我们反思:

鼓风动能偏低。开炉后风量上不去,没有缩小风口面积,造成鼓风动能偏低,风口回旋区深度偏浅,加大了中心死料柱的体积,造成中心堆积。

高炉操作把控能力不足。在炉况波动前两个月,高炉核心作业长对低炉温控制不到位,炉温波动大,时常存在低炉温,有时持续低炉温,影响炉缸的活度,严重时可能造成中心堆积。[3]

焦炭质量下滑。焦炭质量是高炉的生命线,没有好的焦炭质量,就没有持续稳定的炉况,因焦炭质量的恶化,造成炉况失常的事故在国内比比皆是;如果是焦炭质量影响的炉况波动,就要改善焦炭质量入手。

高炉风量偏离正常风量超过5%时超过2天,就得退负荷保风量,如风量继续维持在现有的水平,就得休风堵风口,维持合适的风速及动能是关键。

猜你喜欢
炉况炉缸炉温
高炉风口灌渣炉况快速恢复实践
红钢3#高炉降料面检修炉况恢复实践
高炉炉缸活性的分析探讨
红钢3#高炉全部风口灌渣快速恢复炉况实践
莱钢1#1880m3高炉灌渣后炉况恢复实践
莱钢2#1880m3高炉开炉炉温平衡实践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基于信捷PLC 电热锅炉温控系统的设计
济钢3#1750高炉热酸处理炉缸实践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