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志刚,粟勇华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湖南 株洲 412000)
本区位于钦杭成矿带之湖南段湘东北亚段,处于呈反“S”型弧形突起部位。钦杭成矿带由华夏板块和杨子板块碰撞拚贴所形成,总体上是一条呈反“S”型弧形展布的大型拗陷带,规模宏大,是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是理想的金、铜、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1]。
(1)地层。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绿片岩相的浅变质岩系,其次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冷家溪群为一套浅变质复理石浊流沉积~深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由一套浅变质砂岩,含砾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绢云母板岩组成,是区内的赋矿地层[2]。
(2)构造。本区位于新华夏系浏阳~衡东隆起带中段与北西向的长沙~萍乡大断裂带的复合部位,由箭杆山倒转复式背斜和多条北东向正断层组成。该倒转复式背斜轴部位于桃花,正冲,黄丝坑,箭杆山一带,轴面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其南东翼向北西倒转。它由一系列次级倒转背、向斜组成。
(3)岩浆岩。主要出露加里东期的板杉铺岩体和燕山期的王仙岩体。板杉铺岩体呈岩基状出露岩性为中~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大部分侵入冷家溪群内。王仙岩体呈不规则树枝状,总体呈北东向延伸岩性为花岗斑岩。
(4)变质作用。区内大面积分布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为浅变质岩系,变质程度低属绿片岩相。板杉铺岩体内部岩石具云英岩化、硅化,外接触带形成了角岩、片岩和斑点板岩。王仙岩体普遍具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
(1)成矿物质来源。①成矿物质来源:金的矿源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其次来源于地壳深部。②成矿期与成矿热液性质:金矿床具多期成矿的特点,第一成矿期为变质热液期,第二成矿期为变质热液与岩浆热液复合期。
图1 湖南醴陵官庄金矿整装勘查区综合地质图
(2)构造形态特征。①本区以多期次构造叠加的线性紧闭倒转褶皱为特征,自北向南轴向由北东渐转为近东西向。②箭杆山帚状构造:位于石迥咀北东向构造的南东侧,南西侧与板杉铺旋转构造以走向310°和花岗斑岩脉群为界。本构造由一系列呈弧形弯曲的倒转褶皱和断层所组成。它们呈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撇开之势,被卷入这一构造的地层为冷家溪群岩层。③韧性剪切带在区内较发育,规模较大的有雁林寺~关口韧性剪切带。贯穿本区西部的中元古界地层,长度大于10km,往北东被晚古生代地层所限,南西延伸至大官冲以西。④在王仙~马家冲一带,断裂构造线方向北东至北东东,在箭杆山一带,背斜轴面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其南东翼向北西倒转。
它由一系列次级倒转背、向斜组成。雁林寺、正冲均有大小不一的金矿体赋存于次级倒转背斜的核部。而在王仙~马家冲一带南西的板杉铺岩体内及紧靠外接触带,由硅化带和一些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组成,清晰地显示了莲花状旋纽构造的形迹(见图1)。
(3)控矿、容矿构造。①劈理化带和层间破碎带:本区中部大量发育北西(近EW)向劈理化带,劈理化带发育部位层间破碎带亦发育,从劈理化带边缘到中部,劈理越发育金矿脉越密集。②北东向断裂:为一组压扭性剪切断裂构造,走向北北东,倾向250°~310°,倾角24°~68°,沿走向略呈舒缓波状,沿断裂构造有石英脉充填。该组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强弱不一的韧性剪切变形特征。该组构造为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洪源金矿101号脉带即属此组断裂控制。
(4)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本区岩浆活动频繁,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岩体均有出露。岩浆本身不含金,但其产生的岩浆热液富含挥发分和活络离子,能够溶解矿源层中的金而形成含金的气水热液,对金的迁移富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金矿(化)体基本环岩体分布可以反应这一特点。
(5)矿体富集规律。①大面积出露的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其含Au、Ag、As、Hg、Sb、Cu、Pb、Zn、Bi、W等元素峰度值高,能为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②多期次强烈的岩浆活动,能为成矿提供充分的热源,同时其冷凝过程中析出的流体与变质水及地表水一起能为成矿提供必需的水源。③在区域上处于构造复合部位,构造活动持久而强烈,各种构造长期而强烈活动,能为成矿提供理想的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④在小断裂及层间裂隙充填型含金石英脉矿体,矿脉及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化不均匀,品位变化较大,在构造转弯处、断裂破碎膨大部位、构造分枝复合部位及产状变化部位,往往是金矿化(体)的富集部位。⑤金矿体的富集与金属硫化物矿化,特别是黄铁矿化关系密切,当黄铁矿化由弱变强,并伴有较强硅化时,金矿体相对较富。⑥当石英脉出现多期破碎胶结,石英呈烟灰色、褐灰色,并夹破碎岩石条带和金属硫化物细脉时,矿体一般较富。当矿石中见铜、铅、锌矿化时,其金品位较高。
①矿源层中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了矿床的分布:金矿体主要赋存在冷家溪群地层中,第一成矿期形成的劈理化带和层间破碎带控制了金矿体的初始分布。②北东向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展布:区调初步查明的北东向断层有虎形岭断层(F1)、雷打石断层(F2)、团山背断层(F3)。F1控制了荷川岭、虎形岭、白果、白鹤寺、王爷庙等金矿或金异常分布。F2控制了小横江、桃花、亥子冲、黄丝坑金矿或异常分布。F3制了官庄、团山背、半边山一带金矿分布。以上断裂呈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撇开,形成箭杆山帚状构造,构成了区内三个北东向成矿带。③岩浆热液影响金的迁移富集: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热液沿北东向断裂运移,直接影响了金的迁移富集,从北东向断裂控矿可以得出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