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田敏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0)
糖尿病在临床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且以高血糖作为特征的疾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等造成,病患多伴有“三多一少”症状,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科学且合理的治疗,渐渐地会对神经功能、眼部、肾脏等带来较大的损伤[1-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于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两种疾病能够互相影响,增加危险系数以及病亡率,因此,不仅需要对治疗引起足够重视,还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4-5]。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选择此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抓阄法分为甲组与乙组,100例/组。甲组:男性与女性病患例数之比为58∶42,年龄最大84岁,年龄最小30岁,平均48.96岁;乙组:男性与女性病患例数之比为59∶41,年龄最大83岁,年龄最小31岁,平均48.97岁。所有患者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资料对比(P>0.05)。
甲组:常规护理干预,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指导如何正确锻炼以及如何服用药物等。
乙组:多样性护理:①多样性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相关情况,并充分利用沟通技巧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理解能力较差者,需要行一对一指导,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疾病多个方面情况,帮助纠正错误认知。②多样性心理指导。患者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匮乏,内心很容易出现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其交流,掌握心理真实状况,并满足一切合理需求,还可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帮助缓解,例如播放舒缓音乐等。③生活干预。通过对患者生活情况的了解,如果在日常中有吸烟以及饮酒习惯,需要为其讲解其危害,并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改善机体。④饮食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机体状况,为其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将满足机体每日营养所需作为基础,并对体重进行控制。⑤血糖干预。由于此类病患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较大,很容易出现调节紊乱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测量血糖指标并记录,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对症处理。
观察统计干预前后血糖以及心功能等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等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评价。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组间对比血糖以及心功能等级情况(P>0.05),干预后,乙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血糖以及心功能等级比较(±s, n=100)
表1 干预前后血糖以及心功能等级比较(±s, n=100)
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aP<0.05;干预后同甲组比较,bP<0.05。
乙组 干预前 15.85±3.85 13.24±2.58 3.21±0.19干预后 9.09±2.38ab 7.51±1.19ab 1.39±0.34ab甲组 干预前 15.87±3.84 13.25±2.56 3.23±0.21干预后 10.98±3.09a 9.42±2.09a 2.19±0.20a
乙组并发生发生率为3.00%,明显较甲组的11.00%低(P<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比较[n(%)]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当两种疾病联合之后,患者身心不仅会受到更多的痛苦,还会增加负面情绪以及治疗难度,从而对预后产生负面影响[6-7]。导致发生此疾病的原因同遗传因素以及糖尿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等方面存在紧密关系[8]。
近年来,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不断转变,且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更高要求,导致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也渐渐显露出其不足。因此,找寻到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护理模式非常关键[9]。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血糖以及心功能等级、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说明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多样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多样性护理是通过多种途径以及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使得护理工作具有多样性以及更加全面的特征,本次多样性护理工作首先通过多样性健康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便于其能够有效理解,且纠正错误认知,进而树立康复信心;通过多样性心理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之后便结合饮食、生活等护理干预,从整体上帮助提升护理效果,促进康复[10]。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多样性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