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畔产业兴

2019-06-03 06:11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菌棒油茶食用菌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思瑾

锦屏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发展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推动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2018年以来,锦屏县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奋起直追,产业兴、百姓富的号子响彻山乡。

蕃鳌村落的“宝藏”

3月23日,锦屏县偶里乡海拔900米左右的云照山上,云雾缭绕,山路两边种满了大片的油茶林,偶里乡乡长舒刚笑着说:“我们这儿山多田地少,油茶,就是偶里的宝。”

早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2009—202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锦屏、天柱等12个县就被列入国家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县,同时,锦屏县还被贵州省列为油茶产业发展核心区,随之出台并实施《锦屏县发展油茶产业脱贫攻坚规划(2009—2020)》,在偶里、敦寨等乡镇发展上规模、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油茶产业。10年来,全县的油茶林面积翻了十番。

“粗略计算,偶里乡种植油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村寨里上百岁的老人说:‘我们小时候就有老油茶树了。’”舒刚认为,油茶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扩面、提质”上做文章,让当地群众“不出山也能生活、不砍树也能致富”。

偶里乡皆阳、皆夏、寨先、新寨、皎洞等村寨都有由石碾子、碾盘、碾槽、烘炕、榨槽、拉锤组成的老榨油坊,但“无规模、无品牌、无固定销售渠道,导致‘有价无市’。村民们抱着‘金饭碗’找不到饭吃!”两年前,在外做生意的龙敏回到家乡,担任寨霞村村支书,他开始思考如何用好家乡的优势资源。

“只种不管,只收不投。”龙敏发现,有的油茶林疏于管理丢荒,面积日益萎缩,有的则没有及时进行低产林改造,产能大幅下降。

2017年年底,贵州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采取林地清理、整形修枝、深挖垦复、合理施肥等营林措施进行低产林改造,提高了油茶的抵抗病虫能力和生长能力,实现了老茶油林的创收保增。目前,公司所管辖的山茶油种植基地面积有3.7万亩,其中,1.7万亩属于农户合作基地。

“3万亩已挂果,新造林7000亩。”贵州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林说,“公司+合作社+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直接带动50多户贫困户,间接带动30余户贫困户,解决160人就业,平均每年为农户增收上万元。

“油茶浑身都是‘宝’,油茶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油茶果榨出的油优于国家压榨油一级,油渣还可提炼出皂素,作为洗护品。”杨卫林信心十足,“偶里乡有千户苗族人家,苗语中的偶里读音为‘蕃鳌’。我们将用油茶开发出不同药用、食用的商品,让‘蕃鳌’品牌走出贵州。”

小江河谷的希望

走进小江村,小江河穿寨而过。“两边都是山,属于天然林区禁伐,河谷中间有200亩平地。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三江镇党委书记郭必杰说,“没有传统的优势产业,我们只能‘无中生有’。”

这200亩土地,如今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处处都是生机和活力,大棚里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像小枕头一样的菌棒,工人来来往往正在采摘、装篮、搬运秀珍菇,另一头,工人正对菌种生料进行拌料、装袋、高温消毒,忙得不亦乐乎。

当地村民龙梅江和王柳芬一边采摘秀珍菇一边聊着天:“家里有2亩,前几年老人在家种粮食,自家吃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得卖哦?现在流转给公司,地还是这块地,但收入多了,我也不用出去打工了。”“我家也是,去年我们两口子都在石家庄打工,家里老的小的,都巴望着我们回来,要没有这个菌子大棚,我们可都愁死了。”

基地与坪地村215户、皇封村107户贫困户建起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府帮扶资金,以“三变”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实现8%的利益分红。

10年来,锦屏县偶里、敦寨等乡镇发展上规模、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油茶产业,油茶林面积翻了十番。图为偶里乡寨霞村油茶种植基地里油茶果喜获丰收。(锦屏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平均每天用工量有30多人,采摘高峰期每天需要100多人,两班倒才来得及。”小江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陆启贤介绍说,秀珍菇接种后50天可以出菇,采摘周期为6个月,“去年一年,基地用工人次达3000多。”

“我们的食用菌不吃‘树木’。菌棒的原材料主要是棉籽壳,来自山东德州,或者新疆,还混有麦麸和石灰。”陆启贤说,秀珍菇采摘完后,菌棒还可利用3次。“粉碎分离、重新拌料可做茶树菇;茶树菇采摘完,做蘑菇;蘑菇采摘完,菌棒还是最好的有机肥料,附近的花卉公司全数回收,一袋两角钱。”

去年冬天,基地遭受雪灾,十几个大棚倒塌。今年开春,被雪压垮塌的大棚经过重建,又开始投产,上架的50万秀珍菇菌棒已产菇了。郭必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3个大棚,每个棚放13000棒食用菌,保守估计,每棒最低产值为两斤,批发价6—8元/斤不等,半年下来,每亩地就有几十万收入,“秀珍菇,是我们小江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清水江畔的梦想

锦屏县城以北7.5公里,是茅坪镇,纳清水江,携小江,牵亮江。

据史料记载,元朝时期杨姓先祖由湖南沅江溯清水江而上,移居开寨,后有唐、吴、张、舒、蒋、夏、林等姓氏陆续迁入,在宽阔的江畔茅草坪上建房,依山傍水而居,形成一个以造田耕种、开山造林为主的农耕村落。人们居栖山脚、江畔木草坪间,因木草茂盛繁荣,故名“茅坪”。明清时期,茅坪曾与上游的王寨、卦治轮流接待买卖木商,经济繁荣。

如今,那“挖山栽杉之声不绝于耳,木排蔽江,万缆横系,数十丈之江面,过渡无须舟楫,踏木即可过江”的年代往而不在,曾承载过几百年木商文化的卦治、王寨古镇也已去而不返,只有茅坪古镇的20多座封火楼和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成了清水江沿岸内三江古商埠的最后镇守。

“水运衰落,茅坪镇外出务工的人不少,去年锦屏县金森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来这发展产业的时候,这些田都荒了,杂草都有一米多高。”茅坪镇党委书记欧法汉带着记者来到茅坪镇小闷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每一方田垄上都覆盖满了厚厚的松针,“茅坪的传统产业是香桔种植,我们想在树下发展中药材,因此在这150亩地建设了中药材育苗基地,主要育有黄精、天冬和百部三大品种,每亩地大约能育苗4万株左右。”

“去年7月流转土地,12月开始育苗。”锦屏县金森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项目部工作人员龙振炉说,他们邀请农技专家围绕“光、热、水、气、肥”几个要素为务工村民们讲解了中药村的生长习性和需求,从种苗选育、栽种、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中药村种植的要领,并做了栽种示范。

“我有4块地流转给公司。去年10月开始,每天都来干活。”60多岁新建村村民姚月梅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亩地了,她坐在一块木板上,小心翼翼地拨开松针,拔除杂草,笑眯眯地说:“这个产业好,我们每天也能赚100多元。”

“襟山带水的茅坪镇还有诸多‘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式建筑,除了种植业,我们还想打造一个木商文化的旅游目的地。”欧法汉感慨,“我梦想有一天,来茅坪的游客、商人络绎不绝,一如曾经的繁华。老百姓守着的这一方绿水青山,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菌棒油茶食用菌
香菇高温期不同模式管理要点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陈孟谈:发展食用菌助农脱贫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