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缪娴
【摘 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逐渐向专业化、服务型、高效率模式发展,作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国内外众多高校引入学生事务-站式服务。 以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学理分析的基础,探讨了高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价值思考和大数据应对。高校学生事务站式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对价值链重新整合,还需要流程再造。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也为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满足学生诉求、提升高校公共治理能力提供了更为智慧化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高效化;事务大厅
一、互联网对高校信息化情况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不断技术改革,学生事务服务的渠道从线下向线上延伸。高校信息化逐渐向学生服务一体化转型,围绕学生生活、学习、行为等多元化、立体化、360度全方面改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衣食住行;通过一个平台,将多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汇总,输出准确、全面、权威的信息,杜绝了从各个业务部门逐一获取信息的缓慢、信息不及时、信息获取困难的现状。无论什么时间、地点,只要通过网络学生就能申报事务,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需让学生服务化落地。
遵照国家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的“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原则与思路,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工作各项事务的管理需求,实现对学生动态化全方位生命周期监管,为在校生、班主任、辅导员、院系、学工处、相关领导等类型用户提供集中、智能、移动、个性化的服务。从学习、思想、生活等多维度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作为学生工作管理的数据依托,通过合理的数据整理、流程梳理、业务分解,将信息数据化、业务流程化、工作系统化,为学生提供各项业务办理窗口,为教师提供日常业务工作管理平台,解决现实中学生工作繁琐、无序、低效的现状,打造全新的多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
二、互联网对高校信息化殘留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有很大的落后感。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学生专业、学籍状态、所在学院等各种信息变动情况复杂……种种情况显示出传统管理模式正面临挑战。其一,高校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通过走访了解到,对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对信息化建设规划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缺少相应的组织结构及配套的措施和政策,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推进或流于形式。其二,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不完善。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或多或少还存在信息闭塞、各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之前的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只针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块业务开发的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环境不同,导致系统独立运行性较强,因此数据结构、数据标准往往存在一定差异,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数据无法同步更新,给整体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上级决策层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获得统计、对比,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指导管理工作。此外,作为校园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缺失与不足,不仅制约着其他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还将影响我校信息化办学环境整体效益的产生。
三、互联网对高校信息化解决途径
第一,高校信息化建设,首先应选取重点应用开始,逐步开展。将总体规划的系统逐步细化,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开发并应用起来。在充分保障学校现有投资下,制定智慧校园的信息标准,建设智慧校园平台,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与规范,对今后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整合打下建设的基础。
第二,设立数据交换平台,它独立于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数据传输与数据的内容、形式无关。同时,它与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应保持相互隔离和透明,数据交换平台对现有业务应用系统没有影响或尽量减少影响。并且,它易管理,可扩充,可靠性也很强。最重要一点,它的安全性高。它采用可靠的身份验证、电子签名校验、SSL传输等防范措施手段防范系统运行风险,确保数据传输安全、系统稳定运行。
第三,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附加功能。提供从第三网站的信息采集,能够根据规则任意设置采集源;提供网站配套功能,包括投票管理、留言管理、信息评论等相关实用功能;支持系统的多个站点可以对应到不同的发布服务器上,实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信息发布;不同的站点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发布,支持虚拟主机方式的内容分发;支持网页防篡改功能,对设定的网站能够检测被非法篡改的页面。监测到篡改的页面后及时更新恢复;支持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功能,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备份,并根据需要进行恢复。
第四,我们可以从网站页面着手,将它们进行美化,优化设计,更符合使用人审美及便利,给学生和老师们带去更好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有效推动人员对工作方式转变的良好适应,支撑新管理模式的具体落实。并且随着广大师生信息化操作水平的提升,对信息化服务内容和质量、系统操作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应用、跨部门信息共享、学生信息综合查询、主题数据分析、异常情况预警等需求的出现,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系统设计思路,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保障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通过对全周期信息平台的管理实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引导,建设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来引导学生利益导向,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辅助学生在校全生命周期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跟进探析【D】种树文汇,2019(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