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2019-06-01 07:35杨玲玲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国有企业创新

杨玲玲

【摘 要】宏觀环境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业绩观”“扁平化”成为国企普遍共识。微观环境下,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超龄“脱团”,“95后”新生代开始迈上青年舞台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生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共青团如何充分服务青年成长、引导青年成才,成为一项新挑战、新课题。本文主要从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企业共青团新形势下的应对举措。

【关键词】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人“要创新创造”“要争做时代先锋”。企业共青团作为企业青年群体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更要发挥好创新思维,引导青年“创新创造”。但因为国企党建前些年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影响,企业共青团工作也同步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病症”。克服病症,创新方法,成为目前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现有特征

一是青年主体思想面临“多样化”。当前,“95后”成为共青团开展工作面对的直接主体。这一代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长在“1+2+4”的环境下,即“父母宠爱、爷爷奶奶疼爱、外公外婆溺爱”爱的圈圈中,追求独立、彰显个性、个体意识强、迫切得到尊重和肯定,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但吃苦意识淡薄,不够专一执着。充分认识到此类主体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顺势而为,是目前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出发点。

二是企业共青团机构设置呈现“副业化”。主要表现在团干部的构成上是兼职团干部多、主业属于非共青团范围的多。机构兼并导致的机构简化、人岗缺失,是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目前国企正处于深度改革期,改革一个主要举措就是要精简机构、裁员增效。在部分国企领导人眼中,企业共青团作为“产出低效”部门,往往成为被精简的主要对象。裁并后的团组织部门职能,由其它部门兼职履行,兼并后的团组织工作专业度下降。

三是企业共青团工作呈现“碎片化”。因为企业专业人才紧缺,团委一般存在“能干的不一定来,来的不一定能干”的现象,即使能干的来了,不久就又会因为能干被抽调到其它部门任职,连续在企业共青团岗位上任职超过一年的干部寥寥无几。因为交接频繁,政策断断续续,导致团的工作不延续,工作呈现碎片化,无法形成团的品牌活动效应。

二、企业共青团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国企负责人政治意识淡薄。近年来国企党建一定程度上的弱化问题,导致部分国企负责人政治意识淡化,内心不重视团的工作,不认可团的成绩,认为团的工作都是“小打小闹”,在制度上不予以支持,在战略上不予以重视,甚至形成了“同岗不同酬”的共识,将企业共青团岗位负责人待遇“降级”处理,正值级别却享受副职待遇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企业共青团工作脱离企业中心。目前企业共青团开展工作“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根据上级指示照搬照抄,以会议落实会议,浮于表面理论的多,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转化开展的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共青团职能定位不明晰。在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国企所有职责部门的目标都是围绕“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展工作,而部分企业共青团定位不准,开展工作未能遵循“服务企业”核心,自娱自乐,偏离主题,形式主义严重,活动效果欠佳。

三是企业共青团工作方法不科学。企业共青团工作面对的青年群体个性明显,追求独特、追求自由、追求新奇,但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开展工作时仍以传授和灌输为主,忽视当下较为流行的网络平台和宣传渠道,没能顺应青年人的思维引导青年人开展工作,导致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加上企业青年分布各个项目(子、分公司)单位,人员难以集中,时间难以统一,组织大型团的活动普遍困难,活动开展“一阵风”,过后“涛声依旧”,形式化严重,导致团组织影响力减弱,甚至让青年产生反感。

四是工作经费渠道不通畅。以往团的活动经费有专门的年度预算,但随着企业改革对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淡视,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开支,对团的工作经费有意无意地进行“卡控”。因为没有经费支撑,一些基层团组织不敢开展大型的团组织活动,而一些常规性的日常活动如“会议、座谈”等形式因为不符合当今青年的心态预期,已经无法激起青年职工的兴趣热情,导致团的活动成效大打折扣。

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青年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动,并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寄予殷切期望。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也提出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关心、支持、爱护青年,支持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搭建更好平台,让青年事业薪火相传。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共青团应狠抓机遇,积极作为,善于创新,充分彰显企业生力军的活力与作用。

(一)强化党建带团建,完善共青团架构

组织架构是开展工作的载体,如果架构缺失,开展工作就无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贯彻就无法落实。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政策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制度,搭建管理体系,保证共青团组织的保障与支撑。一是要保证企业共青团专职工作人员到位,专职人干专业事,确保团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和精细化;二是要搭建好各级团组织,促进组织架构从“头重脚轻”转向“纵横交织”,打造企业共青团自上而下的“指导线”,保证工作下达有对接,政策部署有落实;三是建立动态管理基层团组织及所属青年的信息库,实时掌控企业青年信息,保证开展工作心中有“人”,心里有数。

(二)树立服务青年理念,明晰共青团职能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企业共青团必须要从“青年管理部门”的陈旧观念中走出来,牢固树立“服务青年部门”的职责理念。以服务的心态、服务的思维去履行好工作职能。“95后”群体希望被关注,希望被重视,希望展现能力和成绩。企业共青团要充分利用青年人的激情和喜爱展现的特征,善于搭建舞台,创造丰富机会,让广大青年上台展示风采,锻炼能力。

(三)巧借外力,为企业经营献策助力

企业共青团要明确“培养青年,服务企业”目标,认清“无权无钱”现实,善于借用企业核心部门的“外力”,紧密贴合核心部门的工作内容来开展团的工作,通过“曲线救国”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是要善于借用工会的资源。工会与团委因为服务对象重合度高,“工团一家”历来关系密切,要善于借助工会的活动资源,坐上“顺风车”。例如在劳动竞赛、创新工作室等方面融入青年元素,体现共青团作为。二是要密切关注企业生产部门动态,开展好共青团的“号、手、队、岗”系列品牌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生产部门进度,善于挑重点、选难点、“蹭”热点,真正让团委出现在生产最前线,组织青年冲锋在前。

(四)顺应形势,优化工作交流网络

青年工作开展顺畅与否的核心,前提在于企业是否有一个广泛辐射青年、运转高效的工作网络。企业共青团要顺应“互联网+”形势,以团支部为支点,以企业共青团为中枢,搭建“青年群”,创设“抖音号”,还可以通过认证微博账号、发布微信朋友圈、搭建网站等方式,建立青年信息资讯平台,通过网络实现共青团工作与青年群体的无缝隙对接,把团组织工作方式从“逐级传达”转向“直接联系”。在日常中,要利用好网络加强与青年职工的交流互动,提高企业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存在感,让青年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找到依靠。

【参考文献】

[1] 文勇,对加强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论坛集萃,2013,(10):277.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国有企业创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