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连强,瞿色华,石士奎,蒋 旭,杨学贞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放射科,4泌尿外科,安徽 蚌埠 23304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儿科,3放射科,安徽 蚌埠 233004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涉及基因遗传学,由于PCA与前列腺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常易被误漏诊,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3]。目前,1.5 T磁共振检查是多数医院临床诊断PCA的有效方法之一[4],通过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可有效的对前列腺癌进行鉴别诊断[5-6],随着近年来各大医院对磁共振技术的深入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已逐渐应用于肿瘤疾病的诊断中[7],通过研究发现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肿瘤疾病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变化波动[8-9]。国内大多数学者已开展相关研究,但多数仅对单个因素独立研究,特别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及ADC值联合PI-RADS评分并未深入研究,对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PCA患者1.5 T磁共振检查,进行ADC值、eADC值、PI-RADS评分以及ADC值联合PI-RADS评分的比较,探讨其ADC值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本院病理确诊的PCA患者40例作为PCA组。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学证实为PCA[10];所有患者均未接受任何抗癌治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沟通障碍和精神病。排除标准:心、肝、肾、肾上腺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住院前1月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抗炎、抗凝等治疗史;患癌末期无法救治者;拒绝或终止本次研究者。同期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良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其中PCA组:年龄52~85岁(72.7±7.86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9.27~30.36 kg/m2(20.62±2.05 kg/m2);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年龄54~86岁(70.6±7.40岁),BMI为19.33~30.29 kg/m2(20.57±2.04 kg/m2),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1.5 T-MRI检查,仪器采用GE Signa Excite HD 1.5 T MRI,患者取仰卧位,腹部相控阵线圈。
1.2.1 成像参数 常规扫描包含前列腺和精囊腺范围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扫描参数:TR 3600 ms,TE 390 ms,NEX 2次, 视野(FOV)28 cm×28 cm,矩阵288×320,层厚5 mm,层距1 mm;DWI检查采用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扩散敏感度b值分别为0、8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6个,成像参数: TR 4000 ms,TE 76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41 cm×41 cm,矩阵128×128,NEX 4次。增强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20 mL,流速3 mL/s,扫描参数:序列M3D/LAVA/12,TR3.7,TE1.7,TI7.0,FOV 42 cm×38 cm,矩阵270×170,NEX0.73次;先行蒙片第1期扫描,后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经8 s后扫描第2期,连续扫描5期,单期扫描时间约13 s,延迟2 s,第6期扫描完成后,后4期扫描延迟逐增20 s,共10期,共用302 s, 使获得的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显示细微变化、走行趋势更佳。
1.2.2 图像处理 由2名MR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影像资料,根据T2WI上病灶的信号、大小及位置特点,使用第2版PI-RADS对各序列病灶进行评分[11]。同时对DWI扫描后的原始图像传送至飞利浦星云工作站,采用MR Diffusion专用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记录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绘制平均ADC和eADC参数图。
PI-RADS评分标准参照前列腺mp-MRI依据解剖学定位的不同,各解剖总体评分由主导序列决定,在前列腺移行区(TZ)的评分中主导序列是T2WI,TZ的总体评分结果共5分,当T2WI评分为1分时,PIRADS为1分,以此类推。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Z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CA组eADC值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与良性组P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图1、2)。
表1 两组ADC值及eADC值比较(Mean±SD)
表2 两组PI-RADS评分的比较
图1 男,70岁,MRI诊断为PCA(B期,局限于中央腺体偏右侧,总体评分为5分),病理证实为PCA
图2 男, 69岁, MRI诊断为良性前列腺, 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诊断PC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PI-RADS评分以>3分为临界值为55.00%(22/40)、83.33%(50/60)、72.00%(72/100),ADC值以<0.95 mm2/s为临界值为85.00%(34/40)、75.00%(45/60)、79.00%(79/100),PI-RADS评分联合ADC值为95.00%(38/40)、70.00%(42/60)、80.00%(80/100),二者联合敏感度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6,P<0.05),其准确度及Youden指数也大于二者单独(图3,表3)。
图3 不同方法诊断PCA的ROC曲线分析
表3 不同方法诊断PCA的效能分析比较
前列腺癌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及早发现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14-16]。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5 T MRI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诊断检查中[17]。PI-RADS评分系统是1.5 T MRI获取PCA图像、判读及报告中的国际标准化,可有效的鉴别PCA病变[18];DWI是一种目前能够在活体开展的无创测量水分子扩散运动MRI检查技术,其ADC值则是量化分析病灶在DWI图像信号强弱的重要数量指标,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对肝脏、胰腺、胃肠及前列腺等部位肿瘤的筛查[19-20];而关于ADC值对PCA诊断鉴别及与PI-RADS评分系统的关系,需更多样本进一步考究[21]。eADC值被视为衡量活体组织水分子扩散速度变化的定量指标[22-23],目前国内对eADC值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因此,本研究对ADC值、eADC值、PI-RADS评分以及ADC值联合PIRADS评分的比较进行全面研究,深入探讨其ADC值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
本研究发现PCA组eADC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CA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I-RADS评分PCA组要高于良性组。而有研究表明PI-RADS的评分有利于PCA的检测[24],进一步提示ADC值基于PI-RADS的评分标准可有效诊断PCA患者,可推测ADC值的变化波动可作为PCA的诊断标准。PI-RADS对TZ的评分以T2WI为主导序列,可作为独立参数决定PIRADS总体评分,而T2WI的成像能显示前列腺各解剖分区,尤其是评价TZ中正常腺体结构的异常病灶,能较好地显示与良性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及病灶边缘差异,但该评分系统对于体积较小的病灶容易出现漏诊。在DWI的显像中,由于PCA病理特征为大量腺泡增生,含水量高,水分子扩散运动不受限,故对应DWI信号较低,其ADC值也越低[25],同时PCA的增生组织形态接近于正常组织,故其组织扩散不明显[24]。而有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ADC值可鉴别中央带前列腺癌[26-28],提示ADC1.5 T-MRI的ADC值可作为PCA筛查的重要指标。这有可能由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腺体细胞增生,从而增加腺体的分泌,使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子的扩散,故其ADC值会相对波动,而PCA患者由于病灶区代替富含水的腺体结构,导致癌细胞的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从而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子扩散较慢,同时癌细胞的迅速扩散也会破坏前列腺正常的组织架构,且随着癌组织的恶化,对腺腔内的黏液淤积等进一步加重对水分子扩散的限制,最终限制ADC值[29]。对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PC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PI-RADS评分以>3分为临界值为55.00%、83.33%、72.00%,ADC值以<0.95 mm2/s为临界值为85.00%、75.00%、79.00%,ADC在敏感度、准确度要高于PI-RADS,此外,PI-RADS评分联合ADC值为95.00%、70.00%、80.00%,二者联合敏感度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且准确度、Youden指数大于二者单独,而Youden指数代表了筛检方法发现真实患者与非患者的总能力,指数越大说明筛查效果越好,真实性越大[30]。这进一步提示PI-RADS评分联合ADC值对PCA筛查具有较高的效能价值,这有可能通过ADC值的波动联合PI-RADS评分能够有效提高对体积较小的病灶筛选,从而提高了PCA的筛查准确度。
综上所述,1.5 T-MRI的ADC值可作为PCA筛查的重要指标,且可有效提高PI-RADS评分对PCA的筛查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