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军楼 王艳红 曾文档 任 锐 邓姝婷/仰恩大学
近年来,为了提升兵员质量,大学生逐渐成为征兵主体。军训和征兵成为地方高校武装工作的两项重要任务,只有把征兵工作前置,将军训和征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所谓“军训”,在我国是指根据要求进行的学生军事训练,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军训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两项主要内容。
所谓“入伍认知”,概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公民兵役义务等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对大学生参军的年龄、身体及政治考核等相关要求,以及大学生参军的各项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
所谓“入伍意愿”,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体对参军行为的热衷程度。表现在兵役登记、征兵报名以及上站体检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采取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以仰恩大学2018级学生为主体,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在军训开始前,从新生一营和二营随机选取200名新生参与问卷调查,收到调查表200份。《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结束后,根据任课老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军事理论》上课班级(共20个班)的花名册,每个班级抽取学号尾号为 2、12、22、32、42共 5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200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问卷调查表200份,其中,有效调查表200份,有效率为100%。
采取面对面访谈法。本研究选取40名退役复学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军训对大学生参军动机及意愿的影响。
本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对问卷数据进行辅助分析,对军训前后学生的入伍认知和意愿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前高校军训工作进行改进,以促进征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开展过军训及国防教育,但学生对征兵方面的知识普遍了解不够、理解不深。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大部分学生还未及成年,对参军报国这样的事情,很少去关注;二是很多学校的重点是放在学生高考上,高中生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教育的面相对比较窄,很少有涉及到征兵方面的相关知识,近年来,虽然对高考生的征兵宣传力度在加大,但没有参军意愿的考生对征兵并不关注。
新生军事技能训练后,学生对参军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如“知道成年人有依法服兵役义务”的比例从军训前84%上升到99%,“知道大学生不再是依法缓征对象”的比例从军训前的12.5%上升到62.5%(见表1),表现出对军人职业的正面评价和对军营生活的潜在向往。说明学生上了大学以后,离开父母长期的呵护,开始有了独立生活和自我思考意识,对关系到个人成长进步的事情开始关注,特别是军训期间身着迷彩服,喊着一、二、一的口号,会重新唤醒学生少小时从军的梦想。特别是经历一个学期(36课时)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接受了中国国防、中国周边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对参军入伍的认知更加理性,“知道新时代强军目标和公民的国防义务”的比例从军事技能训练前的23%,军事技能训练后的43.5%,猛升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后的63.5%。
表1 军训前后学生入伍认知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当问到“你认为自己参军的可能性有多大”时,军训前有189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考虑参军,占总调查人数的94.5%,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父母反对,有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和体质不适合当兵。军训结束后,这一人数下降到173人;表示有可能去参军的人数从军训前的8人,上升到19人,说明通过军训处在观望摇摆状态的学生人数增加;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明确表示参军意愿的从先前的3人,上升到8人(见表2)。说明只要扎实做好军训工作,对大学生征兵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2 你认为自己参军的可能性有多大
表3 当年为什么选择参军(多选题)
对于为什么去参军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40名在校生退役复学人员进行访谈,结果显示:出于理想动机而参军的有33人,占82.5%,出于荣誉动机的有40人,占100%,大家普遍认为参军是件很光荣的事,可以为家庭、为学校增光添彩;28人出于将来能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有5人完全出于经济补偿的考虑,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参军动机中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有38人是军训中受教官的影响而坚定参军的信念(见表3)。大学生在参军动机上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这一点值得关注。
学生军训和大学生征兵从表面上看是高校两项互不相干的工作,但调查结果显示,“严格、高效、平安、快乐”的军事技能训练和丰富多彩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入伍认知,激发参军报国的热情。高校的军事训练要助力征兵工作,需要突出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好军事训练课程教官的引领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是因为在军训活动中受到教官的刺激而入伍,还有些大学生打消了原本入伍的念头。教官代表着军队的形象,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军人,教官给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军队的全部。一名合格的教官,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人、感召人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孔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今天,人们也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身教重于言教”。要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自己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其次要知识丰富、多才多艺,有一个良师的形象,让学生产生敬佩感;再次要有雷厉风行、大胆管理的果断形象,说到做到,坚决落实各项制度,赢得学生的信任。
(2)丰富军事训练课程的内容。调查显示,军训内容越丰富,学生对军训的“厌倦感”越低,对军事的兴趣就越浓,参军的热情也就越高。以仰恩大学为例,原来军事技能训练安排的科目比较少,15天的军事技能训练有一大半的时间都用在队列上,天天练习齐步、正步、跑步,学生感到很乏味,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军训三大步,感觉很无趣”。2011年武装部成立以后,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2018级新生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单兵队列训练、分队队列训练、单兵战术、核生化武器防护、射击学理及轻武器瞄准练习、堆置学校周边地形沙盘、夜间长途拉练、军体拳、枪械分解结合、手榴弹投掷、消防技能培训、防空疏散演练、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等13个科目。
(3)组训施训方式要充分考虑年青大学生的特点。调查显示,年青大学生比较喜欢团体对抗式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训练热情,又可以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军事理论课程属于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多采取“讨论式”,突出师生互动,如讲“中国国防”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近代中国为什么倍受列强欺辱?”“经济强大了能否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安全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吗”等等,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时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校外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参军热情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