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 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概念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发端远远早于这一时期,以至于可以追溯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甚至更早。全球化,我们可将其理解为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在有意无意的交流、交融中,使得对方文化受其影响,相互渗透并引发变迁的过程。全球化的实质源于经济等物质层面,而后才逐步发展到文化等精神领域,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除了经济全球化,还包括科技、政治、文化、法治、国际关系的全球化等等。全球化是世界性的人类共同的命题,因此,与众多其他民族国家一样,面对全球化的中华民族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问题。然而,不一样的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复杂,不仅要解决好内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要对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传统作好保护和继承。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多重命题。在我国,以费孝通先生为首的文人学者对以何种姿态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提出独树一帜的创新观点,值得我们细品、推敲和发展,其对我国复杂、多元的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作用。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近百年来我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自觉的民族实体,同时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自在的民族实体,由此费老又推导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对相关实践的开创和理论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双重的概念,它所包含的56个民族是多元,而中华民族是一体,虽然都称作民族,但是其层次不同。基于如上中华民族的定义,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有必要从双重视角入手进行探讨和研究。其一、相对世界来讲的中华民族统一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二、相对中华民族统一体来讲的多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两个层面,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参见下图1:
图1
历史的推演、文化的发展,往往是基于前代前人的种种成果和智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未曾间断,如,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虽然长期出于对峙局势,但不免相互间互通有无、相互贸易的情况,“茶马贸易”、“边茶贸易”等词汇的存在便是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典型事例。再如,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掌权理政的元朝和满清时期,不仅完成了版图的大幅扩充、文化的交融和渗透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底。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推演中,相互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结果。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智慧一同造就了中华民族统一体的传统文化。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实践,分析和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的认识世界的理论、方法和观念,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伦理、民族观念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当然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后人在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有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抽取出来,加以改造和创新,使之变成符合当下的先进思想,从而引导人们生活、服务社会。
中华民族向来以“中庸”、“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称道,并习惯将这种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活实际,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伟大成果。如,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中医疗法所讲求的阴阳平衡“致中”、“致和”的思想与上述传统思想的关联密切;再比如,政治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一带一路”等思想的提出也都是基于这种传统思想。这些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新时代中国思想的提出,不仅对我国国内诸多复杂、棘手问题的解决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应对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再接再厉,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提炼出更多中国特色的新思想,以应对新时代带给我国的诸多考验,同时将其传播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东方、永盛不衰。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形成的大家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风俗习性,他们共同创造了多元丰富的中华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并非一直风调雨顺,其中既有统一也有分裂。然而,统一一直是大势所趋,从统一的时间长度来讲远远长于分裂的时期。汉族在统一大业中起了主导作用,而各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和满族,通过建立统治政权、扩大版图等方式在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从近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完成时期,这一期间是我国遭受外国入侵和欺压的时期,在各民族共同努力抗斗中,中华民族才最终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开启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组织民族识别以及民族情况大调查等系列活动,实现了对我国多民族形势的进一步了解。通过这些活动,对民族族称以及民族成分尚不明确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辨别,同时也对其发展程度和阶段进行判断,为实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此同时,这一期间的调查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成为学界在研究工作中的宝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多样性等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以及相关工作的大力开展便是其典型事例。我国于2003年启动相关工作,2004年8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公约,并在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同年6月开始实行。自有关工作启动并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由此濒临危机的诸多宝贵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拯救,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宣扬。
费孝通先生曾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一文中说过一段话,其大意为越富裕的社会给其社会成员的发展个性的机会越多,反过来讲越是贫困的社会,给其成员的生存方式越有限。的确,笔者认为多样性的存在不会成为统一体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相反二者相辅相成,是一组相互成就的概念体系。同理,从全人类角度讲,区域发展即各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亦是一组相互提携、相互促进的概念体系,二者并不矛盾。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工作者。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文化的思考,著有很多论文和书籍,其提出的诸多思想都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好评。从早期写成的《花蓝瑶社会组织》到后来的《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等关于中国社会的调查报告和著作均涉及到文化的思考。与此同时,费老也提出很多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甚至涉及人类文明的思想,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自觉”、以及为创建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而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思想的提出,在有关领域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下面围绕费老主要思想、文化观进行简单概述。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是费老于1988年,在香港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期间提出的思想论断。其主要论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实体,然而这并不等于56个民族机械地相加之总和,因为各民族之间是相互依存,具有相同的情感和道义在维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关系。在这种统一的多元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2)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是以汉民族为主导的各少数民族共同完成的伟大事业。(3)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平等互不排斥、相互尊重,在不同层次间的交流与交融中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中华民族统一整体。
该十六句箴言是费老在1990年12月在他80岁诞辰聚会上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进行主题演讲时提出的概念。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在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中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之意。下文所提“文化自觉”概念是对该十六字箴言的高度概括。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社会在各方面临着急需转型的关键时刻,费老提出的上述处理自我与他者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不仅对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各民族在解决民族国家内部问题乃至国家之间的问题都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
文化自觉概念是费老于1997年,在北京参加第二届社会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时提出的思想。此时,正值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从而引发文化大转型的时期。文化自觉,通俗讲便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唯独如此才能在百变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想亦可理解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面对传统与创造的问题时,费老主张传统和创造的结合,从而开启新的文化发展。即从发展的眼光将过去同现在相结合,给未来的文化开展新的起点。费老在《文化的传统与创造》一文中讲过如下一段话,即“文化的生和死不同于生物的生和死,它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基因,也就是它的种子……也就是文化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发展,又要适合新的需要,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我想费老的上述文化观,对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意义非凡,值得我们细心品读和学习。
注释:
①参考求是理论网.求是[J].2010(23).②费孝通.“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文化与自觉[M].长沙:岳麓书社,20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