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志梅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高井医院 江苏 南通 226535)
脂肪肝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肝硬化、肝坏死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对做好脂肪肝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脂肪肝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诊断时常常容易和病毒性肝炎相混淆,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好脂肪肝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1]。近多年来,我院应用B超鉴别诊断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诊断结果可靠,详细情况见下。
本文一般资料选自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确诊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我院收治的3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为27~82岁,中位年龄为(56.32±5.12)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为25~80岁,中位年龄为(56.36±5.14)岁。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性充分。
选用CHISON iVis60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线阵高频探头频率设置为7~10HMz,检查方法如下:提醒患者取仰卧位,用探头在患者的腹部开展探查,首先找到患者肝脏所在位置,然后再逐一探查患者的肝脏、脾脏、胆囊等部位。在探查时沿着患者腹部的某一轴线往返行走,并做好每次检查图像,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时,检查医师即从多切面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不同的体位,从不同的角度上记录患者异常图像情况,从而保证诊断结果的可靠性[2]。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B超影像学表现情况,主要包含:(1)患者肝脏大小;(2)患者脾脏大小;(3)回声弥漫性增强;(4)管腔减少;(5)胆囊炎样变。
在本研究中,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观察组接受检查的30例患者中,检出28例,漏诊1例,误诊1例,检查准确率为93.33%,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3.33%;对照组接受检查的30例患者中,检出23例,漏诊3例,误诊4例,检查准确率为76.67%,漏诊率为10%,误诊率为13.33%,可见观察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
观察组肝大、回声弥漫增强、管腔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脾大、胆囊炎样变低于对照组,且P<0.05。
表1 两组患者B超图像分析[n(%)]
脂肪肝主要指的是因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病毒肝炎、嗜酒等引起的脂肪在肝脏细胞中堆积过多引起的一类病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当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感染的第二大肝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脂肪肝作为一类可逆性疾病,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传统临床上主要用活检穿刺诊断脂肪肝,但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性,因此临床上不推荐使用。近年来B超被应用在脂肪肝诊断,并且大量研究发现该诊断模式还可以和病毒性肝炎鉴别开来。B超检查主要指的参照形态学,对患者相关症状引起的局部组织结构形态病变状况实施检测的一种诊断方法,B超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可重复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
在本研究中,分别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部分脂肪肝和部分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B超诊断,诊断结果显示脂肪肝检查准确率93.33%高于病毒性肝炎检查准确率76.67%,通过分析B超影像,发现所有脂肪肝患者均存在肝大,主要是因为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导致细胞体积增加。而脂肪肝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伴有回声弥漫增强,主要是因为肝脏增大引起肝对声波的吸收过多,发生衰竭,而管腔变细削弱了回声,有93.33%的脂肪肝管腔减少,主要是因为患者肝细胞中增加的脂肪引起细胞体积增加,加大了肝细胞的相互作用,彼此挤压引起管腔变细。而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脾大和胆囊炎样变发生率高于脂肪肝,主要是因为病毒性肝炎是因为肝炎病毒引起,肝炎病毒在肝组织中传播,导致其他脾被感染[3]。另外,在本研究中,脂肪肝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在脾大和回声弥漫增强发生率两项差异最大,由此可以将这两项作为诊断脂肪肝或者病毒性肝炎的一大依据,再结合患者肝大、管腔减少以及胆囊炎样变等情况,诊断是脂肪肝还是病毒性肝炎。
综上所述,将B超应用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中,脂肪肝的诊断准确更高,通过分析B超表现特征可以和病毒性肝炎鉴别开来,从而为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