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05-31 03:13张家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腔镜肺叶胸腔镜

张家玮

佳木斯肿瘤结核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早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和呼吸困难等,晚期可出现体重下降、恶病质及其他转移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统计表明,非小细胞型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不易诊断、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目前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存在着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腔镜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病灶切除彻底的优点,能够提高疗效和远期生存率[2]。因此,本文就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展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15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3],且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2)临床分期为ⅠA~ⅡB期;(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此前已经过化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者;(2)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者;(3)合并严重的肝、肾、心功能障碍者;(4)合并肺结核等其他肺部传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6~67岁,平均年龄(61.54±4.65)岁;病程34~46d,平均病程(34.12±4.85)d。观察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0.74±4.71)岁;病程30~49d,平均病程(35.37±4.9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健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健侧肺通气。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于患侧胸部后外侧做15~20cm切口,仔细分离前锯肌、背阔肌,选择第5~6肋间进胸。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为肺癌后依次分离肺动静脉、支气管,最后切除病变肺叶,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常规置管引流。观察组采用腔镜肺叶切除术:腋前线第4~5肋间做4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中线第7~8肋间做2cm切口,作为观察孔,腋后线7~8肋间做1.5c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分别建立工作通道,逐层探查胸腔,分离解除粘连,辨清解剖结构。同对照组行冰冻病理检查,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放置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2)肺功能:使用肺量计检测功能残气量(FRC),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计算FEV1/FVC值。(3)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FRC、FVC、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RC、FVC、FEV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术后,对照组中出现伤口愈合不全4例、肺不张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中肺不张1例、局灶炎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26,P=0.024)。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具有年轻化、不典型化的趋势,已成为肿瘤中的头号杀手[4]。肺癌患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普遍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尽早行病灶肺组织切除、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彻底地切除病变肺组织,清除受累的淋巴结,减少对机体的创伤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肺癌切除术需要切断背阔肌与前锯肌,并撑开肋骨,这些操作均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创伤,加重疼痛应激,引起内分泌和神经体液失调,最终影响患者的愈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借助于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器械装备在微小切口下完成肺叶切除的一种微创术式,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操作便利、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和对肺功能、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势,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临床实践表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更好地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减轻疼痛应激和对免疫系统的损伤,促进术后各系统生理功能的恢复[5]。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难以承受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影响,且患者的凝血功能普遍较差,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大出血,这更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腔镜肺叶切除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渗出。淋巴结清扫一直是肺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环节,清扫不彻底极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本文中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大,表明腔镜辅助下进行淋巴结清扫也能达到直接开胸清扫的效果。患者肺叶切除后,一方面肺容积明显减少,FVC、FEV1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会使健康肺组织发生挫伤,引起肺间质及肺泡膜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更加重了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丧失。尽管剩余的健康肺组织能够通过膨胀可以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仍不足以弥补肺组织本身的损伤对肺功能造成的改变。本文中,观察组FRC、FVC、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腔镜肺叶切除能更好地保留患者术后的肺功能,提高机体的氧气供应,这也符合张艳娇等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保留更多的正常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的损失,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的结论[6]。但两组患者FEV1/FVC无明显差异,考虑为病灶肺组织的切除影响的是肺的容积,并未合并气道的狭窄以及气流受限,故两者比值差异不大。此外,本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胸腔镜可以降低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加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能够减少肺容积的损失,提高肺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腔镜肺叶胸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