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在医院国际合作交流中的应用

2019-05-31 08:04王鑫睿艾亮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事科室交流

王鑫睿 艾亮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国际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1]。当前,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学科实力和建设一流医院必不可少的途径。积极、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先进医学理念、人才、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共享,还可以提升医院整体发展水平,使其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然而,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全球一体化的新兴产物,尚未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各大医院都在探索其科学有效的工作路径与工作规律。国际合作交流的运作方式、工作机制为何?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问题已成为了医院外事管理人员的关注重点。鉴于此,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以广州某“双一流”高校附属医院为例,对该医院国际合作交流内外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对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应对战略的归纳凝练,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求进一步发挥国际合作交流在医院整体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为医院管理者今后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指引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文献检索

通过在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网站上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登陆国家外专局、省部级外事部门,以及各大高校、各大知名医院的网站,收集政策文件,汇总归纳医疗卫生同行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有效措施与做法。

1.1.2 调研访谈

在医院开展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工作执行者,如院领导、负责外事、人事、科教工作的行政科室负责人、临床科主任等。第二类是主要参与者,如引进人才、出国交流人员、优秀的医务人员代表。在上述检索步骤的基础上,正式访谈前先列好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制度与政策、现况与拓展途径、改进建议与未来计划等。

1.1.3 梳理总结

笔者身处医院外事部门,全面负责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如与国外大学、医疗机构洽谈合作事宜,承接上级单位的外事任务,发挥部门的外事职能辅助临床的发展等。因此,围绕本次研究主题,梳理总结工作现况,为理论结合实践打好基础。

1.2 研究方法

通过整理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及访谈资料,结合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现况,本文依据SWOT分析法对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归类分析,对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应对战略的归纳凝练,并提出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的意见建议[3]。

2 SWOT分析结果

2.1 优势(S)

2.1.1 深厚的发展底蕴

医院地处广州成熟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作为国内“双一流”高校附属的大型研究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具有180多年的发展历史,承担着一流高校的医、教、研任务,软硬实力并存。医院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先进的设施设备,完备的学科体系,高水平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同时,医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病种资源,拥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领衔的优秀人才团队,集中了一系列先进的临床技术,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治水平,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医院文化、品牌声誉等鲜明特色[4]。

2.1.2 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势

科研与人才是当今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也是医院力求创新突破的发展领域。近5年医院科研立项数大幅度提升,从165项升至296项,重大项目数从8项升至49项,共获得近5亿的资助。2016年,医院以4600多万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额跃居广东省第一。SCI论文呈现质的飞跃,2018年320篇中,影响因子(IF)大于10的论文为7篇。医院乳腺肿瘤科研团队多次在全球顶尖高影响力杂志上发表文章,其研究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优异的成果源自优秀的人才。医院采用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绩效管理制度,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现有长江学者3名,“千人计划”人才5名,国家杰青2名,国家优青3名,73名专职科研人员。

2.1.3 国际合作交流发展迅速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5],医院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近4年,出国(境)学术交流600多人次,外专及团组来访100多人次。在与近40所海外知名大学、医疗机构建立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医院与澳洲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5所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科共建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

2.2 劣势(W)

2.2.1 各层面发展不均衡

一是表现在学科之间,术科类临床科室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活跃得多。根据出国(境)交流人员数据分析,每年临床科室人员占比近半,远远超过内科等临床科室的人员。从与签约大学的互动交流情况看,乳腺、泌尿、肝胆、肿瘤科等占主要交流地位。这可能由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等为当今医学研究热点,且医院术科类临床科室强大的医疗科研技术吸引了海外大学寻求合作的目光。二是临床与行政人员出访比差异大。几乎90%以上的出国境人员为临床人员。可能由于相比行政,临床的投入产出比更明显,回馈更迅速,导致出现了重临床轻管理的普遍现象。

2.2.2 资金支持不足

目前,国际合作交流没有专项拨款,除医院层级的重大交流活动外,各科室的外事活动、人员出国交流费用均由自身承担。由于发展迅速,需求量增加,医院的国际交流资助项目仅能满足小部分优秀人才的出国需求,供不应求。大部分需要出国学习进修人员,缺乏资金支持,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此外,科室更多地将投入放在了效益明显的医疗任务上,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一项高要求的附加项来看待,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对整体长远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阻碍了科室乃至医院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2.2.3 交流零散且缺乏系统指引

目前,医院国际交流活动与项目仍非常零散,一般由临床科室自发联系组织,没有上报到医院的外事部门。由于临床科室的联络人员业务繁忙,缺少相关的外事工作经验,外宾来访或完成合作项目后,就没有后续跟进。甚至联络员一旦更换,沟通与联系也完全中止。另外,国际合作交流往往限于单个临床科室和学科,没有进一步提升至医院层面,缺乏从单学科变为多学科,从单一项目合作变为学科共建,并进一步扩展至大学和院系间的合作[5]。

2.2.4 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人员仅关注自身医疗科研工作,认为国际合作交流是高水平发展的附属需求。事实上不管处于哪个阶段,国际合作交流都能够通过资源共享、互补长短的方式促进医疗科研的发展,很多人员的守旧认知致使国际合作交流未能快速发展。

2.2.5 外事交流人才欠缺

国际合作交流性质独特,要求外事交流人员具备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对接外方的专业知识,熟悉医院发展情况和对外制度政策,能够在会面洽谈中为医院争取到最大的合作效益,有效地推进合作进程。目前,医院尚缺乏具备上述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三级甲等医院人员英语处于中等水平,能进行基本外事交流,但掌握地道流利英语的人员还是寥寥无几。医务人员临床任务繁重,不熟悉行政外事制度。行政人员熟悉医院情况,但医疗专业领域无法对接。以上种种欠缺也造成了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阻碍。

2.3 机遇(O)

2.3.1 上级政策支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部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战略部署,以此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将国际合作交流纳入了整体发展规划中,出台了一系列外事制度政策,成立了一批资助项目,如诺贝尔校园名师行、“一带一路”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高校111国际基地项目等,以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使学校的世界排名与国际影响力再上一个层次。

2.3.2 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提升

当前全球肿瘤患者逐年增加,疑难杂症的早日研究攻克,有赖于国际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先进技术的合作。此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高端医疗服务意识逐步提升,针对一些难治疾病,往往希望可以不出国门就享受国内外的高尖端诊治技术。医疗技术发展及服务群体的需求,扩大了医疗国际合作交流的市场需求[7]。

2.3.3 医院发展空间广阔

医院实施院区倍增计划,在原有的3个院区的基础上,筹建2个新院区,并将科研用地从1000m2扩展至4000m2。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科教大楼也将于未来几年落成。医院将进一步抓紧设备的配置与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引进。医院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国际合作交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4 威胁(T)

2.4.1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际,国内医疗机构普遍意识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才是当今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广州为一线发达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且成熟,同城的大型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发展迅速,与霍普金斯大学、梅奥诊所等世界一流名校名机构合作。一些自带国际资源的外资医院、民营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展起来,加入了竞争行列,多元化、国际化办医格局逐渐形成。医院国际合作交流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大[8]。

2.4.2 未形成系统的发展机制

国际合作交流属于新生事物,各医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合作安全性、投入产出比的考虑,基层中小型医院多持观望态度。大型三级医院尽管已开展,但合作形式较为表浅分散,交流时间也较短,实践经验还不丰富,理论系统尚不完善,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工作路径与机制。因此,医院国际合作交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与新情况的考验。

3 SWOT分析提供的战略归纳

医院立足现实,着眼发展,适时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管理理念,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引入SWOT分析法,制定医院发展战略部署。见图1。

3.1 SO战略

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医院发挥综合实力与品牌优势,从着眼解决临床重大科研难题入手,聚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搭建高层次、国际化合作平台。医院以临床疑难重症为分类导向,致力建设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如代谢疾病学科群、心肺疾病及移植学科群、肿瘤中心学科群、妇儿中心学科群等;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ple discipline team,MDT),高效利用学科群组团队智慧,开展疑难重病的多学科评估,共组建了21个专科、46个病种,2017年开展了313例;成立精准肿瘤治疗中心,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等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创新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实施水平;于国内最早开展心血管疾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策略。高水平医疗科研技术受到了海外知名大学的青睐,双方共同构建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平台。如医院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开展长短期人才交流项目,至今15人赴德学习交流,4人参加长期培训项目,均成功获取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开展乳腺癌领域的科研合作,迄今已在国际肿瘤杂志上共同发表5篇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与澳洲昆士兰药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中澳首届药学论坛,努力推进中国药学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图1 国际合作交流的应对战略分析

3.2 WO战略

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顺应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建设“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医院赋予国际合作交流足够的重视及发展空间。在管理方面,院长亲自抓管,一位副院长分管负责,下设外事部门全面负责全院国际合作交流事务。由于合作交流主要围绕临床科研领域进行,医院专门设置了国际合作交流委员会,囊括了各个专科外事经验丰富、医研成果突出的教授级“智囊团”,并在每次重要外事活动中,让“智囊团”专家们与来访外国专家的专业“无缝对接”,促进交流成果。为打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除了上述提及的特色学科群,医院实行人才资源重组,将专职的科研课题组负责人与相关研究领域的临床科室对接,使临床科研资源紧密结合,以点带面,弥补一些科室的科研薄弱之处,带动科研发展与促进成果积累,从而加强科室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竞争力[9]。此外,医院成立了博济人才交流计划、逸仙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等多个资助项目,为我院人员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管理理念提供经济支持。医院临床与管理并重,邀请世界顶级专家,举办涉及细胞生物、肿瘤靶向、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学术讲座,旨在为职工提供一个与国际一流接轨的学习平台。如邀请美国梅奥医院高管来访,举办别开生面的管理高级研讨会;与Cell Press合作,举办国际高层次的功能性RNA学术会议。

3.3 ST战略

ST战略就是利用内部的优势,去应对外部竞争的威胁。医院通过精细化定位国际合作交流,形成特色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如医院瞄准卡迪夫大学的临床试验技术,选派人员学习其先进技术,共同承担国际科研项目,已研发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计划依托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引进哈佛高层次人才,配对医院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共组高水平科研团队,致力于促进RNA与转化医学领域重大成果的研究;与梅奥诊所洽谈,共建直通梅奥国际医疗中心,让当地辖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际高水平诊疗技术;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商讨,签订青年药师和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协议,通过岗前药学课程培训,实习督导员全程指导,实习成绩共同评估等方式共同培养国际化药学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定位日益精细化,双方合作有的放矢,切实符合医院需求,带动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3.4 WT战略

WT战略是减少内部弱点,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针对国际合作交流零散,缺乏系统指导的问题,医院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处理外事事务的工作模式。由外事部门主导,围绕临床科室,联合人事、科研、教学、宣传部门共同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外事部门作为主导科室,对国际合作方进行背景调研,拟定初步交流方案,同时召集相关临床科室、人事、科研、教学、宣传等部门对方案进行讨论。各部门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加以分析,给予指导意见与修改建议,确定最终合作方案。对外合作洽谈时,除临床科室、外事部门参加外,必要时应通知相关行政部门参与交流。洽谈交流后,外事部门持续跟进。对于科级层面的合作,外事部门定期与临床科室的外事项目负责人沟通,保证合作的延续性[10]。

4 建议

通过SWOT分析,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状况一目了然。国际合作交流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范围广,内外部环境复杂,其发展前景仍存在很多疑问与顾虑,在医院的纵深发展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推进医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本文根据上文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4.1 赋予外事部门主导权利

根据权责相当原则,外事部门作为主要负责科室,在外事事务中应有任务分配权。这样外事部门才能整体布局,保证国际合作交流的最大效益化。同时,外事部门人手紧缺,因此建立一支院级外事交流队伍十分必要。队伍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行政部门推荐,均要求具备一定国际交流经验。外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配人手参与交流,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4.2 构建绩效考核体系

国际合作交流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存在参与部门多、关系复杂、程序繁杂等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建立一套国际合作交流绩效考核体系,以判断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是否相符,各部门及外事人员的履职情况,合作交流模式是否存在优化的可能等。绩效考核结果和数据能让院领导及主管部门了解国际合作交流的运行实况,有利于工作流程与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11]。

4.3 鼓励探索机制创新

立足国际合作交流的特点,创新引入多种运行机制,探索国际合作交流的工作规律与路径。将多部门配合的经验式工作模式转化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运作方式及具体分工,发挥各部门的最大效用;制定奖励制度,加大奖励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对国际合作交流工作量加以考评,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引入宣传机制,举办外事年度工作总结会,邀请院内的外事交流专家及优秀人员进行宣讲,树立榜样效应,提高全院对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意识,增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外事科室交流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如此交流,太暖!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外事之窗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