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研究

2019-05-31 09:04:16张爱华徐重萍
关键词:止血器桡动脉上肢

张爱华,张 柳,徐重萍*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9)

冠心病是中老年最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CI)也被公认为首选的冠心病治疗手段。以往大多数心脏中心均选择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选择桡动脉作为穿刺路径能够减少并发症[2]。我科近两年来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均经桡动脉途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发症显著减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住院冠心病患者135例,均采取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已排除术中改换其他穿刺路径和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8.3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37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对照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7±7.6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4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于DSA室检查台上,右上肢外展位,常规给予碘伏消毒,在2%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桡动脉,成功后植入5F动脉鞘,向动脉鞘内注入肝素3000~4000 IU,然后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情况,决定是行血栓抽吸还是使用盐酸替罗非班[3]。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确定要不要给予球囊预扩张,再按血管狭窄程度、血流恢复情况,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几率,进一步决定支架植入策略。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安返病房。

1.3 护理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①监护心律、血压、呼吸、脉氧等主要生命体征,注意是否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迷走反应,同时观察肢体皮肤颜色和桡动脉搏动是否正常;②术后采取平卧位,穿刺一侧上肢平放,前臂稍微垫高30°左右,暴露便于观察有无出血、血肿和皮肤颜色;视病情可遵医嘱下床做轻微活动;③术后根据情况每2小时给予止血器放气减压一次,每次2 mL左右,直至撤去止血器。④给予常规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便于造影剂排出。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①正确使用桡动脉止血器。腕带压力要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节,首次减压于术后2 h进行,然后2 h放气减压1次,使腕带逐渐放松,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及皮肤是否有肿胀、青紫等异常,如果没有发生渗血,一般可于术后8 h将止血器撤除。②并发症的预防。稍微抬高穿刺侧上肢手臂并保持腕部外展、制动,指关节可做伸屈活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开始每15 min巡视,1 h后每1 h巡视,观察皮温、桡动脉搏动,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③规范开展患者教育。针对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由专人给予详细解答、指导,将日常注意事项、饮食要求等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和家属,遵照执行。④心理护理。由于对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知识缺乏,一些患者会为术中疼痛、手术效果以及巨额手术费感到烦躁、焦虑等,可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无法顺利穿刺。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梗诊治的有关常识,并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院手术团队的技术实力,了解手术风险以及风险的可控性,解除患者的精神紧张和经济顾虑,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和信任,必要时给予镇静药[4]。

1.3 观察指标

观察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不同,并将取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患者在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卧床(h) 平均住院(天) 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 69 55.38±3.32 10.33±0.87 5(7.24)观察组 66 48.64±3.67 9.14±1.26 2(3.03)P 0.009 0.028 0.006

3 讨 论

近年来,各心脏中心普遍采用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局部出血或血肿、尿潴留、动脉痉挛、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5],桡动脉穿刺法的缺点是管腔非常细小,容易受交感神经影响而发生痉挛,充分的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穿刺上肢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传统压力绷带止血很难掌握按压力度,不是压力太小影响止血效果,就是压力过大导致穿刺侧上肢循环障碍[6],从而产生疼痛、肿胀、麻木,影响了患者手术后的舒适度。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简单、不容易移位,对尺动脉影响小,且压力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以确保穿刺部位的桡动脉血运。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手部缺血、穿刺处出血、桡动脉痉挛、闭塞等并发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7]。因此,术前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取得积极配合,术后应加强巡视,规范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

有报导认为,充分认识和及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的并发症,然后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确保广大手术患者安全、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8]。我们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或者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主要是加强了术前健康宣教和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规范使用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使卧床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值得在各心脏中心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止血器桡动脉上肢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医学信息(2020年2期)2020-04-07 03:48:39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9年22期)2019-10-11 04:02:38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