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彩 沈玉将
摘 要:在线课堂是在农村推行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教育信息化手段。研究发现,目前农村教学点的在线课堂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互动课堂和共享课堂。前者解决了教学点某些课程“开不齐”、“开不足”的困境,后者则为教学点师生提供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当教育精准扶贫达到目标后,第三种课堂——智慧课堂将成为农村教学点的常态化在线课堂。研究者根据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的具体实践,系统分析了三种在线课堂的开展方式及应用场景。
关键词:农村教学点;教育精准扶贫;在线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7-0011-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胡鞍钢教授认为[1],发展不平衡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人群不平衡。其中,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均衡、学生发展不均衡等多个方面[2]。朱德全等人认为[3],近5年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办学条件差距巨大、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严重、教育质量城乡差距甚大等问题。很多农村小学缺乏音乐、美术、外语等学科教师,导致对应的课程无法开设。《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意见》[4]中提出,要均衡合理配置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提高农村生源的学业成就是我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文献对“教育扶贫”赋予两种不同的内涵[5]:一是“扶教育的贫困”,即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教育层面的扶助;二是“以教育扶整体的贫困”,即将教育作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手段。本研究采纳的是教育扶贫的第一个内涵,即对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进行教育帮扶。
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学点成为重要的帮扶对象。教学点解决了边远地区农村儿童“上学远”、“上学难”的实际困难,却又面临着师资短缺、师资质量不高、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偏远乡村教学点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研究者认为,针对农村教学点教育扶贫的精准性,更体现在扶贫对象精确到教学点的每个学生、扶贫项目具体到常态化的课堂、扶贫主体具体到参与教育项目的各个群体,而扶贫效果则要关注到每个受助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冯仰存、任友群认为[7],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已经成为共识。探讨农村教学点实际采用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应用方式及其特点,对于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推动扶贫进展均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线教育平台的支撑使得在线学习更加便捷。[8]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为教学点输入各种教育资源。根据近年来安徽、新疆等地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扶贫实践,课题组认为当前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在线课堂来推动教育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具体地,可以将在线课堂分为三种类型,即互动课堂、共享课堂和智慧课堂,根据教育扶贫主、客体的不同,每种类型的在线课堂又包含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1.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是为了应对农村教学点因师资匮乏导致部分课程无法开设而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是目前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应用最多的课堂形式。按照扶贫主体角色的不同类型,教学点当前存在三种形式的互动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精品课堂和校际双向课堂。
(1)专递课堂
针对农村教学点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开课率低、教学质量差的实际困难,一些镇中心校借助信息化扶贫平台向辖区内的农村教学点开设了专递课堂,由中心校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向教学点的学生开设常态化在线课程。通過专递课堂,中心校的一位教师可以同时向两个(一拖二)甚至三个(一拖三)教学点的学生开设同步课程,教学现场视频截图如图2所示。
(2)名师精品课堂
名师精品课堂是区域之间优质课程的输送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以镇或者县为范围进行资源共享的扶贫格局,将扶贫行动的范围扩展为全国。在这种模式中,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专长,将自己最擅长的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平台实时传授给教学点的学生。例如,2018年3月,全国书法教育名师徐莉在红星路小学为安徽凤阳县小岗学校的学生开展了一堂精彩的在线书法精品课。借助清晰的信息化扶贫平台,徐老师教给小岗学校学生“福”字的书法步骤,小岗学校的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完教师讲解和演示后,当堂进行书法练习,并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呈献给红星路小学的老师点评。
(3)校际双向课堂
现有教育扶贫工作多是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单向输送给贫困地区的学校。然而,随着教育扶贫工作的推进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双向互惠的模式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跨区域的优质课程双向互动过程。例如,2017年6月,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的拉时小学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湖南郴州湘南小学开展了校际互动课程。新疆的老师向湖南的孩子展示了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盛况,及烤全羊、手抓羊肉、手抓饭等美食,让湘南小学的孩子们学习了丰富多彩的新疆民俗知识;湘南小学的老师则为新疆的孩子们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通过校际双向课堂,两地的师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向共享。
2.共享课堂
在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城乡师生均有强烈的协作意愿。基于这种合作意愿的共享课堂也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教育扶贫方式。
(1)教师合作教研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异地教师开展互动教研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9]。教学点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与优秀教师一起备课、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例如,2018年5月,扬州市三元桥小学与结对的农村小学八里小学、朴席学校、土桥小学共同开展了主题为“英语自然拼读”的网上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城乡教师协同教研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教学质量差距,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2)学生协作学习
通过互动课程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城乡教师协同发展,也可以实现城乡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学点的学生通过平台可以与城市同学年的学生开展相同主题的协作学习,也可以通过参与学习社团的形式开展常态化的协作学习。例如,2018年5月,借助在线课堂,湘南小学、新疆托克逊第一完全小学、新疆海提甫卡日孜小学三校学生共同开展了主题为“你好,新时代”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
(3)家长联合课堂
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因其自身学识和阅历局限,在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研究者认为,应在平台上为家长开设专门的在线培训,鼓励家长通过手机、平板等个人媒体访问平台进行学习。培训内容以教给家长帮扶子女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主,并向家长展示学校的扶贫教育活动和内容,以促进家长、学校、扶贫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
3.智慧课堂
研究者认为,随着教育精准扶贫的深入,在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的师资短缺问题之后,第三种课堂——智慧课堂必然会进入农村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智慧课堂是借助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创建的智慧化在线课堂系统,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支持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面向教学点的智慧课堂包括智慧化自主学习、智慧化课业辅导以及智慧化学习管理三个方面。
(1)智慧化自主学习
教育精准扶贫平台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些资源一方面来自在线课程平台自动生成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来自扶贫群体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用的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智慧化课业辅导
在智慧课堂中,系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自动提供智能化的辅导措施。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推动了“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通过网络平台,由大学生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网络结对帮扶。这种智能化的课业辅导模式对我国的教育精准扶贫有很大的启示——将我国大量的高校在校生纳入教育扶贫群体,在大学生和乡村小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结对帮扶关系,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智慧化学习管理
扶贫平台应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档案,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学生的电子档案包括基本资料、学习成绩变化曲线、学习中需要帮扶的问题与困难、各学科教师的评价等信息。这种数字化的学习档案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点学生取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帮扶,另一方面也是检测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的有效数据。
4.小结
从教育扶贫输出的资源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课程输送、教研帮扶、学业辅导、交流互动、技能培训等多种类型。研究者归纳了六种教学点常用的在线课堂方式及其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
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标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状况。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互动课堂、共享课堂和智慧课堂解决教学点当前因师资短缺、硬件配置较差造成的困境。需要指出的是,在线学习由于缺乏充分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这将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与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课堂也缺乏及时有效的课后评价。对于教学点的学生而言,最好的课堂仍然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从长远来看,当教育精准扶贫见成效时,在线课堂将作为面对面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当前形势下,为了减少在线教学的不足,研究者认为应尽量增加线上教师与教学点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方面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进展,另一方面在交流時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时修正在线教学的方案及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在线教学的整体效果。
[1]曹滢,韩家慧.十九大“新”观察[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4/c_129725444.htm.
[2]王继新,吴秀圆,翟亚娟.共同体视域下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12-17.
[3]朱德全,李鹏,宋乃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63-77.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9/07/content_2218783.htm.
[5]任友群,郑旭东,冯仰存.教育信息化: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7(5):51-56.
[6]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
[7]冯仰存,任友群.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
[8]龙玲,菅保霞.国内典型在线教育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6):1-5.
[9]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363(4):80-84.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