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映月江
咸丰十年(1860年),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遇到太平天国之乱,无力抵抗,弃城逃跑,结果不仅丢了城池,还让叛军趁机发展壮大。曾国藩知道后决定弹劾翁同书,委托李鸿章写了份奏折。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李鸿章真是妙笔生花,一句話就堵死了咸丰回旋的余地。奏折送上去后,翁同书很快被充军发配,父亲听说后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后含恨离世。
好好的一个家,转眼便父死兄徙、家破人亡,翁同穌把这笔账算在了李鸿章身上,此后一生都在找机会对付李鸿章。机会还真让他找到了。
1894年,日本陈兵朝鲜,中日之战一触即发。翁同穌觉得,中日一旦展开海战,必会用到北洋水师,而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如果北洋水师战败,李鸿章的仕途也就完了;如果北洋水师战胜,自己一力主战当然有功,怎么看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一念及此,翁同穌被报复李鸿章的想法冲昏了头,不再考虑国家利益,成为一名坚决主战的“愤青”。
于是,当光绪问起与日本是战还是和时,翁同穌极力主战。然而,主管户部的他却不肯给予北洋水师丝毫帮助,不仅屡屡驳回李鸿章为北洋水师申请经费的要求,还指责北洋水师花钱太多。事实上,由于没有经费,北洋水师已多年没购置过新舰艇了,连原有舰艇老化也无钱维护。
听说中日可能开战后,作为顾问的德国工程师曾建议李鸿章购买德国生产的大开花弹,以便将来在战场上使用,可翁同穌一句“钱都给太后修园子去了”,既浇灭了李鸿章的希望,又顺手坑了一把慈禧。
不仅如此,北洋水师向英国定制的新舰艇,也因翁同穌不肯给钱而无力购买。此事被日本知道后,日本立刻倾举国之力买下这艘舰艇,命名为“吉野”号。看似强大的北洋水师,就这么在翁同穌的百般刁难下一步一步走下“亚洲最强海军”的神坛。
翁同穌不知中日双方的实力,李鸿章却明白。因此,李鸿章不愿对日开战,建议先外交调停,一来避免其他国家乘虚而入,二来也可有个宽松的环境为慈禧准备六十大寿。
哪知这番言论遭到翁同穌的强烈反对,他责问李鸿章为何花了朝廷那么多钱却在关键时刻避而不出,还当着光绪的面直斥李鸿章这些年拿的钱都去组建“李家军”了。
在翁同穌高举爱国大旗的呐喊下,光绪终于决定对日作战,甲午中日海战就此打响。战争开始后,翁同穌继续为难北洋水师。丁汝昌曾在开战前向翁同穌紧急申请添船换炮,可翁同穌一面假意答应,一面故意拖延,直到战争结束也没实施。最终,甲午海战以清廷惨败收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一生心血尽毁。
战败后,李鸿章不得不出面和谈,受尽唾骂,翁同穌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以“清流”领袖的身份高傲地说:“割地赔款有损国家尊严,恐怕会失去人心,我觉得北洋水师应该为国再战一次。”
李鸿章深知,再次开战无非多些牺牲罢了,根本改变不了战败的结局。可翁同穌这番表态赢得一片掌声,没日没夜苦心和谈的李鸿章反而落得“卖国贼”的名声。
国家虽败了,翁同穌打压李鸿章的目的却达到了,李鸿章很快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不过,翁同穌也因此失去了光绪的信任,可谓两败俱伤。
但甲午战败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各国列强展开瓜分中国的阴谋。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举国震惊。清政府忙派李鸿章去谈判,这次李鸿章学精了,拉上翁同穌一起,免得自己再成为一众“清流”攻击的靶子。
可惜翁同穌虽口才过人,业务能力却有欠缺,一通谈判下来,不得不签下《胶澳租界条约》,同意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光绪听说后,深怨翁同穌误国。
光绪的不满,翁同穌并非全然不知,可他仗着自己是帝师,压根没把光绪的情绪放在眼里。据《荷香馆琐言》载,光绪曾向军机大臣廖寿恒说,翁同穌和自己在一起时大声唱歌,毫无人臣之礼,甚至把光绪和慈禧称为孤儿寡母。
之后,翁同穌在戊戌变法时对康有为前后不一的评价,更是彻底得罪了光绪。当初正是翁同穌极力推荐康有为,说康有为的才华胜他10倍,光绪出于对他的尊重才接见了康有为,而后有了戊戌变法。哪知变法开始后,有次光绪让翁同穌去找康有为拿文件,翁同穌却说:“康有为居心叵测,我和他没有来往。”
光绪忍不住问:“你既然知道他居心叵测,为什么之前不说?”翁同穌回答:“我也是刚知道的。”这句苍白的回答并没挽回翁同穌在光绪心中的形象,光绪很快便下旨让他退休了。
翁同穌退休不久便病逝了。考虑到他曾是朝中重臣,庆亲王专门请示光绪恤典之事,光绪勃然大怒,恨恨地列举了翁同穌在甲午海战中的过失及割让青岛的黑历史,最后没给他任何谥号。
翁同穌或许想不到,一辈子以“清流”自居的他竟会这般落魄收场,留下“司农常熟世间荒”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