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与美同行

2019-05-29 10:04陈春明
文理导航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美育途径

陈春明

【摘 要】美育对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寓于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之中。不重视美育,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局限。因为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它比一般的道德说教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为人所接受。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它本身包括观察、联想、想象、评判等智力因素,与智育“相辅而行”。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美育;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学科教学相结合,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审美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的特点决定了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可能胜过其他课程。首先,语文学科涉及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学科的性质,这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以及语文教育作用的丰富性。其次,语文学科不仅有工具性、基础性,而且有思想性、文学性,充满美学的感染力。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珍藏了祖国宝贵的文化典籍。因此,语文教学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灵魂得到美的净化,进而通达事理、察人律己,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再者,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们常常以生动优美、精炼含蓄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显示出生活的真谛,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这样的形象有强烈的艺术性,加上作品中展现的优美意境、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学生的理智、情感乃至整个精神。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子,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其中的美育因素,发挥其审美功能,使其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

1.品味语言美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优美的语言承载着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品味美的语言是发挥语文美育功能的关键。

语言的美表现在不同方面:其一,语言的风格美。如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这种美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清淡的美,即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明白如话,好像作者就在面对面同我们娓娓而谈。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在车站送儿子时说的几句话,都很简单,意思也很平常,但却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写到父亲的背影和对背影的回忆语言朴实,读后使人感受颇深。另一种是繁富的美,即辞采繁富,多姿多彩,如:朱自清在《春》中对春花的描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鲜明的色彩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具体。其二,语言的音乐美。许多作品读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味,读后使人久久不忘。如:朱自清的《春》,以反复句“盼望着”开头,而后长短错落,平仄自然变化,声调抑扬有致,节奏舒缓自如,一串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也将作者盼来春天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作品还大量运用叠字,如:“偷偷”“绿绿”等,状物抒情,自然活泼,亲切柔和,有如缕缕春风。另外,有的作品语言委婉、含蓄,有的作品语言庄重、雄奇、风趣、瑰丽,有的文章语言句式别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2.感知人物美

语文教材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富于感情的言行和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启迪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开阔视野,产生激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保家卫国,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片忠贞之情的文天祥等。这些各个时代的英雄们,无不具有高尚的情操,光照日月的伟大品格,这些作品正是一曲曲心灵美、情操美的颂歌!学习这些课文,无疑会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并能激励他们为追求崇高理想和美好生活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情感。

3.体会意境美

语文教材不仅有鲜明的艺术形象,还有发人深思的思想,有令人激奋的感情。教学时要引導学生走进作品,使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再“跳出来”,对“此情此景”作出正确的描绘与评价,从而能够对周围世界和自身产生新的理解。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开始就绘出了一幅迷人、神奇的夜景:由街灯神驰太空,想到明星,再由明星回到人间的街灯,巧妙回环的比喻描写,自然会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那虚无缥缈的太空,真的好像有一条美丽而繁华的街市;地上无数的街灯真的好像变成了无数的明星。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想象,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之中。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既写了济南美丽的景,又寓含着作者深深的情。作者在文中精心地绘制了一幅雪后美景图:“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多么形象生动,小雪装点的小山,那么俊秀,如同乔装打扮的少女,出神入化。这动人的景,感人的情,能不注入读者的心田吗?这些诗文给予青少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从而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和自身产生新的理解。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美育的途径

既然语文课本中存在诸多美的因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其美育功能呢?

1.重视朗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当学生受语言文字能力限制时,对课文艺术美的感受就要大打折扣。而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可弥补这个缺陷。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诵,凭借抑、扬、顿、挫和轻、重、疾、缓的声音变化,可以很好地再现作品的神韵美、声音美。学生可以借助听觉形象步入文章意境,舒心畅怀地感受美。如: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教师通过令人动心生情的语言范读,便可使学生听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听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听出春天带给人的无穷活力,从而感受到语文特有的音韵节奏之美。除了范读,教师还应将重点放在指导自己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多琢磨、多想象,体会语文之美。如:教学《望岳》这首诗时,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眼前仿佛出现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从而欣赏到一种自然的瑰丽美。

2.激发想象

想象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特征,人们在阅读中想象越活跃,反映的形象越鲜明,在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越丰富、隽永。因此,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想象把作品中用文字记录在纸上的画面具体、生动地再现于眼前,能够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通过品析关键字句,启发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一切都显得如此淡雅、高洁,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这样,作品的艺术美便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深其对文章意境的理解。

3.以情动情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教师要联系文章背景,根据不同体裁,从语言入手,把握作者倾注感情的传神之笔,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分析,将完整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意境再现,把作者寄托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的欢乐痛苦,该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痛时,潸然泪下,为之动容;该委婉时,细雨霏霏,沁人心田。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

语文的百花园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的美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形成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健康人格,从而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美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美育教师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