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雷
【摘 要】体育教师在组织小学课堂时要善于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指出,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效率提升
在当前的很多体育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方法都相对比较单一,体育运动被简单异化为体能锻炼或技能重复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给学生的身心制造了极大的负担。长此以往,这不但无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還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丧失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体系中,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方式,并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中来。
一、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活泼而且好动,对体育运动充满无限热情,但是有着自控力较弱,注意力易于分散等特点,所以在一些体育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单调的练习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一旦如此,学生将很容易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学习效率自然会因此而降低。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而让学生时刻都能保持旺盛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经常从教学内容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场地和器材的具体情况,结合儿歌或音乐伴奏来创设一种寓教于乐、情境交融的游戏情境,由此产生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绕障碍跑”这项活动能够有效训练学生运动的敏捷程度和反应能力,但是如果让学生只是一味地围绕着几个障碍物跑动,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感,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将消磨殆尽。面对这一困境,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来建构课堂情境,笔者教学中从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出没》来进行引入:“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吧,里面的熊二天真烂漫,毫无心机,经常被光头强的计谋困住,今天也是如此,它掉进了光头强设计的陷阱中,可是熊大前天蜂蜜吃多了,正闹肚子,所以需要你去营救熊二。而光头强在营救的途中设计了不少障碍物,(笔者用手示意,指向场地上布置的障碍物。)老师相信你们肯定可以突破重重阻碍获得营救任务的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齐声答道:“有!”随后,笔者又简单介绍了规则,并且将比赛的形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绕障碍跑”的过程中也比试一下:谁能够最早完成“营救任务”?这样,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整个课堂上学生们热闹的助威声和呐喊声响彻操场的天空。
在上述情境设计中,笔者从学生爱看的动画片中选取素材,以此来创设尤其情境,这样的处理完全切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笔者所设计的游戏情境是以“营救任务”为主题,这对学生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培养作用,而且学生的运动过程中还采用了比赛的模式,这也为课堂增添了一种竞争的色彩,这可以让课堂不在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参与也将更加投入。
二、结合教学设计游戏,在无缝对接中优化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与课堂实践的对接都需要有策略地整合,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利用游戏来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熟悉相关技能,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各种游戏。要让游戏能够与学生的学习无缝对接,让教学因此而得到切实的优化。
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篮球反弹传接球”时,笔者在教学之前研读教材,设计了一个游戏——“捡球投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完成了热身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拨,然后在场地中间画出两根平行线,间距为五米,将一拨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站在线的外侧,另一拨学生则站在平行线的中间。游戏时,考虑到篮球质地坚硬,容易在击中人体时造成伤害,笔者选用排球来代替,让线外侧的学生将排球向线内侧的学生脚扔去,如果内侧学生被击中则宣告出局,如果没有击中,则排球必然被反弹,对面的同学接住之后再扔。如此学生也就对反弹接传球的动作形成最初步的认识。在游戏结束之后,笔者再安排学生拿起篮球来练习,并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指导,学生的认知速度非常快。
在上述案例中,针对学生一个相对陌生的动作技能,笔者先采用游戏让学生熟悉相关的场景和动作特点,由此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其最为基础的轮廓,这有助于学生消除陌生感,进而更有效率地参与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投入程度也很高,而且传接球也是一项讲究配合的技能和动作,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让学生搭配练习,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默契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团体意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合理把握游戏尺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游戏教学法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效率提升都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必须要注意,绝不能为游戏而游戏,让形式主义的教学思维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会非常混乱,学生在嘻嘻哈哈中玩作一团,最终毫无所获。因此,笔者提出要合理把握尺度,让游戏教学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曾经观摩过一节公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双人合作跳绳”,本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双人合作跳绳的基本技巧形成初步的掌握。上课后,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些准备活动,然后就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利用绳子来玩游戏,但是教师却没有限定学生结合绳子所玩游戏的主题,这导致课堂显得相当散乱,有的学生拿着绳子抛来抛去,有的学生拿着绳子相互拉拽,当然也有学生自己练习跳绳,而且跳绳中也玩出了不少花样,但是没有一个和双人合作跳绳有关。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异常,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发挥,但是在嬉嬉闹闹之间,半节课的时间就此过去,教师这才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双人合作跳绳”的练习,而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技术都没有讲解和示范到位,学生的掌握情况很不好,甚至有学生连一个动作都不会。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准备活动之后就安排学生围绕绳子来玩各种游戏,表面看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激活,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课堂的教学目标呢?学生完全沉浸在嬉闹之中,根本就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因此,当我们采用游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时,游戏可以是一个引子来激活学生的兴趣,游戏也可以是一个载体,让学生能够寓学于乐,但是游戏绝不能成为课堂的主题,否则就造成了主旨偏离,这样的课堂应该就是一种失败的课堂。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务必要认识到游戏只能是一种手段,体育技能和相关技巧的教学和训练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无节制和高频率的游戏将严重冲淡课堂主题,这对我们的教学效率提升将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它不但会挤占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消耗学生较多精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来引导和组织学生。以上述“双人合作跳绳”为例,教师适当引导之后,必须要很快回归主题,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体育运动独有的乐趣所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相互讨论中明确其中的动作技巧,进而实现目标的达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紧密依托体育课程的特点,积极对接学生的兴趣特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处理必然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2]王中华.德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及其启示——解读《玩的艺术——德国中小学体育课练习及游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3]倪威胜,刘建莉.丹麦体育游戏性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中的实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