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百花园里,从来不缺奇葩,汉语言文学也不例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这些教学方法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部署和规划,从而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境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好的大受欢迎,如日中天;不好的勉强度日,江河日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所教的课程进入了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当前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积极与前辈、同行切磋交流,针对今后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动态、发展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 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好方法一日千里,坏路子南辕北辙。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是做好教学方案的最好体现。之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为了在今后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中驾轻就熟,顺理成章。
当然,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制定可行的教学过程中,身为高校的教育共过这,一定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干扰,并认真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已经出现的问题的症状,或者尚且处在萌芽状态,正在蠢蠢欲动的苗头,这些情况,都不能小觑,更不能放任自流。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在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的同时,指定严禁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策略,双管齐下,力争培养更多的优秀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
一.搞好理念培训,思想得到统一
兵马未动,理念先行。高校的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着重去抓好教育理念的培训工作,常抓不懈,有的放矢,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得到统一的规划。教育理念的推广,并不是嘴上说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深刻了解教育工作的内涵,并在结合教育工作实质的前提下,树立教育的正确观点和牢固信念,并且恪守职责的遵章执行,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通常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理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涵养;第二,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三,要努力提倡学生主动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方法;第四,要想法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程体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学更是博大精深。要想让汉语言文学这门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大方向的同时,带领学生在求职的道路中上下求索。
光有信心,远远不够。做好汉语言工作,还得靠实力说话。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遵循搅匀的基本理念,循序渐进的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并不是之了解了皮毛,或者是单纯的应付考试,就算完成了工作计划。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在学期伊始,就开始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放矢,不但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而且让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2]
顺势而为,永不为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虽然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类的课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当遵守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尤其是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服从安排,统一进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当年,很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课改的大趋势,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发明了一系列独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从目前来看,成效不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并不能拍脑袋决定
有想法,有魄力去改革创新不是坏事,但是,还是不能忘记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在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主动进行的,而不是单纯的只是应付工作,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就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这对于教学工作本身而言,并不会伤筋动骨,也不会影响教学角度。但是,如果抱有这种对教学教育的创新的误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关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演绎了很多的版本。客观公正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本身,融合了文章、文学、文化、文字、文明等元素。这种教学活动以言语的主要核心。汉语言文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工具性,就像新华字典一样,是为人类求知服务的一种工具。当然,说起汉语言文学的辅助性特征,就是无以伦比的符号性。当前,正处在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认识和了解审读,更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是提升语言词汇量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以及以后参与的工作生活中,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要为大学生量身打造一款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汉语言文学,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升学,更不能一切用成绩当做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以否的标准。只有先让学生爱上这么学科,老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占据主动权,指引学生向好的方向前进。
虽然在应试教育下,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想方设法的提高考试成绩,评判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根本,还是看他的成绩的高低。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希望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有进步,成绩有提高,一方面,对得起父母含辛茹苦的赞助,另一方面,顯得自己的教学有价值。本来就是双赢的局面,但是,这种世俗的心态,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教学的根本目标功利化,从而使教育教学变了味,总有让人不舒服的感觉。[3]
三.让教学方法得到行之有效的运用
方法得当,前途无量。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思维能力。抛却以前固有的思维形态,进而转化为学生进步的阶梯。其实,这种本质上的转型,可以让教育工作者真正意义上做到有的放矢,在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淬炼精神品格,锻造人格魅力,进而实现在大学求学的最终目的,不但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更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在学校呆的时间长了,提起教学法,很多学生都如数家珍。那情形,就像一个浸淫江湖多年的老油子。毕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学生一路披荆斩棘,都是靠耐心和毅力学过来的。如果说主观能能动性,在学校打拼了这么多年,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得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毕竟,面对的是一个江湖经验丰富的群体,如果没有拿手的绝活,还真的难在学生面前站稳脚跟。
要想让学生们爱上学习,目标教学法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因素。学习的本身,学生才是主人。一个聪明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满足对知识的攫取,更多的是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定向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进来,抛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大家主动进来汲取营养,这样的画面,想想都觉得无比美好。[4]
身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想,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学方法的研究得到充分的、行之有效的运用。通常情况下,很多老师的理论研究能力都很专业,他们对各种教学策略轻车熟路,对于教学理论,同样如数家珍。翻看他们的履历,他们在各种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了很多文章,还有丰厚的教学教研成果。可是,虽然功底很深厚,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纯在高射炮打蚊子的错越,感觉浑身上下都是劲儿,就是是出不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的程度上,就在与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相互脱钩,没有在一个频道上,就很难出现琴瑟和鸣的效果。
四.只有制定科学策略,才能发挥应有价值
教学不是说相声,来不得半点水分。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更需要老师具有真材实料,不但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还得有灵活运用的专业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想熟练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才能形成自带的体系,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找到最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也才会乐意学习汉语言文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教育的大潮总是在滚滚向前,单看汉语言文学,他的传统是非常的雄厚,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但功力深厚,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教育先贤,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财富。身为我们,一定要虚怀若谷,取其精华,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付诸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融会变通。双方都在愉快的环境下求学,肯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说的号,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稳了不怕你。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身为教育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决不能凭空想象,信口开河。前辈留下来的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不断的领悟、琢磨,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掌握汉语与文学教学的本质,少走弯路,少碰钉子,更不会南辕北辙。教学的大环境顺畅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应的提高了,至于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言而喻,蒸蒸日上。
结束语:身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学会总结,学会分子,学会提炼,学会归纳,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汉语言文学这么功课,才能真正的履行了一个教育工作的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韩自波.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时代教育,2009(6).
[2]宋娟.转变旧模式 探索新方法——纵论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曲鸿雁.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4]王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时代教育,2009(5).
(作者介绍:王亚丽,商丘工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及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