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幼儿文学就是将幼儿作为主要对象而存在的文学形式,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包含很多的语言信息,这也被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的进行应用,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分析了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地位。
关键词:幼儿文学 学前语言教育领域 价值 地位
学前语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其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以及欣赏作品,可以让幼儿的语言得到开发,对其情感体验进行丰富,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幼儿快乐的成长。但是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在理解文学作品上的能力较弱,所以,要想让幼儿文学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出正确的指导。
1.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
1.1愉悦幼儿的身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幼儿文学作品的风格一般都是生动欢快的,在作品中包含有趣的形象以及故事,这对于幼儿性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幼儿有追求快乐的本性,其会因为感受到外界的快乐而被感染,通过幼儿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可以让幼儿感受新奇,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实现身心方面的快乐,这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在作品中,作者建立了奇妙的场景,幼儿在阅读中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开阔他们的眼界,发散他们的思维,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1.2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正在人格形成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具有比较大的潜力,特别是语言能力,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对幼儿进行规范的语言教学。幼儿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一般有阅读理解、审美、表达以及倾听能力等,幼儿文学作品就是学前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教学,可以让幼儿全面的进行学习,学习作品中的图画、表达方式、词汇使用等,这对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幼儿文学和学前语言教育的联系
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及价值,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文学作品是一个主要的教学教材,幼儿文学也可以给教育提供相关的服务,其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优化以及完善,即学前教育和幼儿文学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无法分割的,这就让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
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就是启蒙教育,在这一阶段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他们的德性、智力以及情感等多方面,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中,通常会使用比较容易懂的幼儿文学作品当做主要的课程,其形式以及性质就让其在教育中具有实用性[1]。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有成人的呵护,也需要他们具备自主意识以及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能够有自己的心灵空间,所以,怎样走进他们的内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就是当前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全面意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进而针对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以及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让幼儿文学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学前语言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3.有效发挥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中作用的有效策略
3.1童话侧重“听”
童话故事就是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形式,幼儿对于童话故事也是很喜欢,在故事中作者创造了生动的形象,作品中也是不一样的世界,通过叙事的方式进行体现。这样的故事一般都很容易读懂,使用的是风格明快的手法。幼儿在欣赏童话时主要就是“听”,国外的发达国家很看重训练幼儿的听童话能力,因此,很多幼儿园中都有好的耳机以及童话书籍,方便幼儿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现阶段,国内幼儿园一般是教师生动的讲述童话故事,提升幼儿对于听故事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如何应用幼儿画的语言,更好的将童话故事的魅力传递给学生。
教师在讲述童话故事时,需要重视使用语言技巧,例如,在讲《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时,就可以先提问幼儿,让他们想一想“我们都知道萝卜是一种植物,是种在土里的,不能动,那么它怎么会自己回来呢?是它自己长脚了吗?这个是谁的萝卜?”,之后给他们留出一些时间思考,引导他们积极的动脑思考,鼓励他们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述完这个故事之后,还可以继续给幼儿提出问题,如“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萝卜了吗?萝卜是真的长脚了吗,其是怎么回来的?”,通过教师提问题,可以让幼儿对教师讲过的故事内容进行会议,在他们思考时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进而让幼儿可以加深记忆,深入的理解故事[2]。这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提问,如,“萝卜都被送给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子拿到萝卜后会怎样办呢?”,在听完第二遍录音之后可以再听一遍,教师可以给他们播放动画视频,让他们一边听一边欣赏,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一般在经过三遍听录音的练习后,学生就可以记住这个故事内容,加强对其的理解以及感知。
3.2儿歌侧重“读”
儿歌是有音乐感的,一般都通过词句回环以及押韵的方式来体现感受,让词句读起来很顺畅,儿歌具备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有显著的节拍停顿,这就使得在进行儿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侧重点放在“读”上。首先,教师在对幼儿读儿歌进行指导时,需要注重对儿歌的节奏感进行有效的把握,正确的把握节奏以及字音,再加上动作结构,进而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体验儿歌具备的音韵特色[3]。其次,教师需要先理解和掌握儿歌中的故事情节,带入自己的感情,对角色进行区分,这样教师在诵读兒歌的时候,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感情上的变化。比如,《小熊过桥》这首儿歌中就有鲤鱼以及小熊的角色,小熊初始面对过桥时十分紧张以及害怕,但是在有了鲤鱼的鼓励之下,其最终度过了桥,对鲤鱼发出感激的笑。幼儿在生活经验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对于情节的理解也是停留在表面上,例如,最后小熊对鲤鱼露出感激的笑,他们就无法深入的理解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比如,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妈妈,这和儿歌中小熊的做法是相同的,通过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可以引导他们更快的进入到儿歌的情境中,去更好的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体现出语气语调的改变,再加上肢体动作,进而来体现出故事情节的有趣性,让他们体验到儿歌能够带给自己的快乐。最后,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全面的对作品进行理解,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儿歌的情境,让他们带有动作或者是表情的朗读儿歌,让他们自己分组,教师来打分,这样可以让他们全面、深入的理解儿歌。
3.3绘本侧重“看”
绘本就是作品中不仅包含文字,还有图片,这在幼儿教材中经常出现,幼儿以及教师都很喜欢绘本,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绘本时,一般都是给幼儿讲解图片上的内容,这就限制了绘本的作用发挥,无法全面体现出其价值[4]。所以,要改变这一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让幼儿先关注绘本的内容,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去看,幼儿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需要多给他们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自由的感受绘画的内容,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英国有一名作家就绘制过一副绘本,其中的基本形象就是兔子,内容就是兔子妈妈和宝宝临睡前的情景,在画面中充满了温暖,能够看到兔子妈妈对于宝宝的爱护。在图画中使用了鲜明的色彩,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多给幼儿一些空间,在旁边陪读,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一些动作引导和指导幼儿,让他们能够深入的感受情景中的情感。教师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层面去考虑他们的世界,而是要注重幼儿的感受,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接入,这就会给幼儿对绘本的感观带去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出其在学前语言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惠玲.从认知角度论幼儿语言%J得规律与国际幼儿汉语课堂教学[D].扬州大学.2013
[2]卜金风.小小的我,有一颗想表达的心—大班幼儿绘本创编中精炼语言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84)
[3]范春芳.“声动”的材料,快乐地“听说读写”—对区角中语言材料的思考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5(Z2)
[4]甄珍.幼儿文学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与管理.2014(7)
(作者介绍:周晓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