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犹如一条长河,然而,“长河”不同之处所蕴含的信息與意义差别甚大。先哲孟子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其实,观察历史亦然。滚滚长河,必须注意把握其中的波澜壮阔之处,也就是它的几个大的转折之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这条长河的总体情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运动就属于这样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波澜壮阔”之处。
1919年5月4日,数千名热血的北京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北洋政府屈辱的外交政策。随后几天,抗议运动波及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等全国多地,连锁引发一系列的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事件。无疑,这是一场由爱国青年学生发其端绪,广大工人、市民、商人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五四运动。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欲完整把握和理解五四运动,必须将其放入此前后数年的历史脉络之中。五四运动发生前几年,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已经展开,是为铺垫;五四运动发生后数年,接连引发了整个中国的社会变动和思想革命,涵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妇女解放等诸多领域,影响至深且远。因此,五四运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和社会运动。
展开而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充分发动了民众,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进来,斗争矛头直指列强和北洋政府,揭开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本质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民众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对改造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探索,也推动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之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和组织,这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也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思想和干部方面的条件。
变革时代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也深刻影响着时代变动。1915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杂志(初名《青年杂志》),以此为阵地,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中国人,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旧社会、旧思想、旧意识形态发起猛烈的进攻,并激发和影响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在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通过发表文章和组织社团,与进步青年联系,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无疑,陈独秀、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李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