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新
云龙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大理 672700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输尿管结石所采用的一种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率,但此类治疗方法对患者输尿管仍存在一定医源性伤害风险,使得少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输尿管狭窄或闭锁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生理及生活方面的诸多不适与不便。目前临床中对于此类并发症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种类较多,且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1-2]。因此,为分析探讨临床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闭锁患者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特纳入该院2013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该次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23个月后出现输尿管狭窄、闭锁症状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60例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9月前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对照组,男24例,女6例,年龄范围42~69岁,平均(55.62±6.87)岁,经治疗后确诊输尿管狭窄患者19例,输尿管闭锁患者11例。研究组,男23例,女7例,年龄范围45~68 岁,平均(56.74±7.25)岁,经治疗后确诊输尿管狭窄患者20例,输尿管闭锁患者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观察指标均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执行,患者经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
对照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患者取截石位接受治疗。首先予以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其后由主治医生在输尿管镜影像辅助下,逐步将输尿管镜经尿道口置入输尿管,并在低压辅助下将输尿管镜逐步灌注至输尿管狭窄段落。灌注结束后,需利用输尿管镜对输尿管狭窄段或闭锁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其后经输尿管镜影像辅助,逐步将安全导丝及钬激光光纤由尿道口送至患者输尿管狭窄段。对于确诊为输尿管狭窄的患者,需采用放射状切法,利用钬激光对输尿管实施环形切开术(激光能量30 W,激光频率10 Hz),并有效扩张患者输尿管。但在实施环形切开过程中需谨慎操作,避免钬激光操作失误对患者输尿管造成医源性损伤,且在实施输尿管扩张治疗时,需将安全导丝及输尿管镜缓缓推进至肾盂。扩张治疗结束后,需将输尿管镜、安全导丝及钬激光光纤退回至输尿管狭窄段,对实施切开治疗输尿管段的内皮组织表面进行钬激光修整、止血。对于确诊为输尿管闭锁的患者,可在输尿管镜影像辅助下确认输尿管闭锁隔膜位置,并将安全导丝及钬激光光纤利用低压灌注送至闭锁段后,采用钬激光切开闭锁隔膜,其后对输尿管进行扩张治疗,治疗方法同上。扩张结束后,将安全导丝及钬激光光纤继续退回至闭锁切开治疗段,对输尿管内皮进行修整、止血。输尿管闭锁、狭窄治疗结束后,在输尿管镜辅助下沿安全导丝于患者输尿管内置入导尿管及双J管,术毕。实际治疗中,对于术中发现输尿管闭锁较严重者,需在采用钬激光切开闭锁部分后,可先内置两根双J管,治疗半年后更换为1根进行二次置管[3]。
研究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疗法,患者接受硬膜麻醉,取截石位接受治疗。首先使用液压泵扩张患者病灶尿道开口,其后经尿道口置输尿管镜,并在输尿管镜辅助下将斑导丝穿刺至输尿管狭窄处,其后撤下输尿管镜,并测量输尿管口至狭窄段近端距离,之后沿导丝将球囊导管穿刺至输尿管狭窄处后,灌注生理盐水并加压实施扩张治疗,治疗时间为5~6 min,压力值为0.95~3.0 kPa。扩张结束后,撤下球囊导管,在此将输尿管镜置于输尿管内,用钬激光(激光能量30 W,激光频率10 Hz),对患者输尿管狭窄段周边组织进行切开,切开范围需大于狭窄段上下段1厘范围,其后置导尿管及两根F4.8规格双J管于输尿管后,术毕[4]。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术后抗感染治疗及临床护理,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撤下导尿管。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临床治疗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预后恢复临床指标(导尿管留置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术后拔出双J管3个月后,患者经输尿管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查后,输尿管狭窄或闭锁段消失,且无复发;有效:患者输尿管狭窄或闭锁段基本消失,但存在一定肾积现象,无复发;无效:患者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症状复发。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其中临床治疗指标及预后恢复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相较对照组均有不同幅度的缩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157.58±25.59 120.35±20.62 6.204 9 0.000 0 115.64±20.29 84.37±15.47 6.712 7 0.000 0 2.03±0.58 1.42±0.35 4.932 1 0.000 0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恢复指标对比[(±s),d]
表 2 两组恢复指标对比[(±s),d]
组别 导尿管留置时间 双J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14.65±2.42 7.41±3.25 9.786 5 0.000 0 73.48±5.82 45.62±5.08 19.752 9 0.000 0 7.74±1.58 5.23±0.56 8.201 3 0.000 0
经对两组患者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5/30);研究组 30例患者中,显效 13例,有效 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27/30)。表明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输尿管狭窄闭锁症状均获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9,P=0.447 5,P>0.05)。
经该次研究发现: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输尿管狭窄闭锁症状均获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相较对照组均有不同幅度的缩减(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该次研究中所涉及的两类治疗方法均为在输尿管镜下对输尿管狭窄闭锁进行治疗的微创手术类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通过对狭窄闭锁输尿管的切开实施治疗,而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疗法在而通过对狭窄段的物理扩张实现治疗,两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较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疗法在治疗中对患者输尿管及周边组织造成的损害较小,且可将输尿管狭窄扩张与闭锁切开治疗在同期内完成,患者在术后可直接采用2根双J管置管办法进行恢复预后,而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的患者,若存在严重输尿管闭锁情况,则需在完成狭窄段切除后,接受切开治疗,并需在接受单根双J管恢复预后半年后,接受2根双J管置管预后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治疗周期,患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影响其生活及治疗预后效果[5-7]。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导尿管留置时间(7.41±3.25)d,双J管留置时间(45.62±5.08)d 及住院时间(5.23±0.56)d 与刘洪凯等[5]在《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相关研究中的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6.42±3.17)d,双 J管留置时间(46.84±5.37)d 及住院时间(6.18±0.44)d 数据具有一致性[8]。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治疗,及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疗法在临床中对于输尿管狭窄闭锁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疗法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对于发现输尿管闭锁的患者可在有效物理扩张患者输尿管后,利用钬激光进行切开治疗,可在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各项治疗指标情况的同时,缩短患者双J管置管时间,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