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强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腾冲 679100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症,导致这种病症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过敏因素刺激为主,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腺体分泌量增加,患者的毛细血管出现扩张[1]。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以鼻痒、一色以及流鼻涕为主,这种病症在治疗时病程较长,容易对患者的身体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2]。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这种病症的发病率较高,在国内的发病率大约为20%至25%左右。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不断增强,目前临床上这种病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选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但这种药物长期应用容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4]。依巴斯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第二代非镇静类组胺Hl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常年性以及季节性的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5]。而在该次研究中,在该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6年4月—2018年9月中收入的所有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一般资料选出,其中符合该次实验标准患者92例,探究将意守式针灸疗法联合依巴斯汀应用于治疗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数据库中选择收入的所有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一般资料选出,其中符合本次实验标准患者92例,开展研究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24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32~75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51.6±5.4)岁;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21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34~72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52.9±6.1)岁;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入院时经临床体检,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身体状况良好;患者未见其他药物过敏史以及感染史;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以及无法对随访进行配合患者;排除存在用药禁忌患者;排除精神和认知存在障碍患者;排除在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
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不对该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1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对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其症状表现为咳嗽、流涕和喘息为主,经过检验并未出现脓血,并未合并其他全身器质疾病或相关治疗禁忌症。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依巴斯汀 (国药准字H20040503)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10 mg,用药 1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连续治疗一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意守式针灸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选患者足三里、肾俞、肺俞、风池、鼻通、迎香、合谷穴进行针刺。对患者上述穴位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应用左手将穴位进行轻轻按压,右手持针指导患者排除杂念,聚精会神后放松全身,感觉穴位部位的经络传导状况,在此状况下对患者进行快速针刺,缓慢催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但不留针肾俞以及肺俞两个穴位,每天针刺一次,连续治疗四周。
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鼻塞、鼻痒以及打喷嚏症状完全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的组织恢复正常状况。有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比赛以及鼻痒症状有明显好转,同时患者的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组织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鼻塞以及鼻痒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经临床检查,患者的鼻内镜依旧处于异常状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主要记录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并评价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主要包括:便秘、口干、咽喉不适状况。
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中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数据应用百分比(%)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记录,实验数据应用χ2检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病症恢复时间数据应用(±s)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73.91%(34/46),数据对比分析,统计学意义(χ2=10.523 0,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6 0,P<0.05)。见表 2、表 3。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病症消失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病症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 喷嚏 鼻塞改善 下鼻甲水肿 鼻痒消失实验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4.12±0.12 6.51±0.21 67.019 1 0.000 0 4.06±0.19 6.62±0.18 66.339 7 0.000 0 3.94±0.18 7.14±0.22 76.352 4 0.000 0 4.21±0.27 6.58±0.31 39.100 6 0.000 0
过敏性鼻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是由于在特异性过敏原的刺激下,引起患者鼻腔粘膜发生免疫系统异常,进而产生大量的IgE,促进效应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以及组胺等,进一步使患者鼻粘膜内的血管发生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后,刺激鼻粘膜细胞,最终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形成[6]。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7],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机体内的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因素失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自我稳定和自我调节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医学上的相关西医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变态反应发作,但也不能对患者的各种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整,这可能是导致现代西医在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时难以取得巩固疗效的主要原因[8]。
依巴斯汀属于一种氯哌啶类药物,这种药物是第II代长效非镇静类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这种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同时这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组胺能力。多数患者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即使长期用药也能保持良好的用药效果。临床研究显示[9],在患者发生肝肾功能损伤时,依巴斯汀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高度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患者的肾功能排泄不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依巴斯汀还具有良好的抑制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功能,同时也能抑制白三烯对支气管收缩造成的影响,能够持久的作用于患者体内的炎性介质,不会产生镇静类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高度的应用效果[10]。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这是由于这种药物的药效较为温和,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如果长期用药,也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用药反应,即使药效轻微,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生活不适感,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肺、脾以及肾的阳气亏损和体质状况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患者难以承受风寒义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机体阵发性鼻痒和流鼻涕的情况,也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反复发作状况。患者受外界不洁之气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郁热内蕴和阴阳失调的情况,同时患者在此种状况下体虚失衡,容易受外邪侵袭而出现肺窍机能损伤,同时患者在此种状况下体虚失衡,容易受外邪侵袭而出现肺窍机能损伤。意守式针灸疗法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方案,是指在医师对患者进行针刺或i90,要求患者的情志与医师相互配合,聚精会神并放松身心,通过静心意守的方式感觉在针灸影响下机体内部出现的一种经气传导现象。而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情志越集中,这种经脉传导现象也会更加明显,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改善。
该次研究中选用患者风池穴、合谷穴以及足三里等穴位,通过这种方案能够意守于患者鼻部,起到清理头脑和醒脑开窍的效果。运用意守式针灸疗法能够使针灸所刺激患者穴位出现的经气沿经脉传递至患者胸腹部,进一步起到扶正益气之功效,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人体病症抵抗力。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73.91%(34/46。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而在张治成,杨晓等人[10]的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枸地氯雷他定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意守式针灸疗法,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高达9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分别为(4.12±0.66)分、(4.26±0.32)分、(3.99±1.26)分、(4.03±1.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研究结果与该次实验结果基本相同,侧面证明该次研究具有可信度和科学性,值得临床后续应用以及推广。
综上所述,在对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意守式针灸疗法联合依巴斯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同时这种治疗方案还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率,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