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2019-05-29 02:40古丽米热艾山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征象溶栓脑梗死

古丽米热·艾山

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人民医院内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些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中阿替普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是该药物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2]。有学者认为梗死面积较大的患者不适用于溶栓治疗,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3]。但也有学者认为梗死面积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4]。因此,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及其应用指征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62例医院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在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针对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医院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在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有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为(62.5±10.6)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其中溶栓组36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24 h后复查CT发现脑梗死面积超过1/3中动脉供血区。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65357)。溶栓组则给予静脉注射阿替普酶 (进口药品 德国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英文名称:Alteplase for Injection (Actilyse); 注册证号:S20110051,2011-06-20)治疗,用药剂量为0.9mg/kg,最大用药剂量不能超过90 mg,将总剂量的10%加入生理盐水1min内静脉推注,之后的药物按照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持续时间为1h。溶栓24h后经头颅CT或MRI确定无颅内出血即可给予阿司匹林口服用药。

溶栓组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治疗前头颅CT检查显示脑梗死面积超过1/3中动脉供血区征象的患者,共计12例;B组则为治疗前未出现脑梗死面积超过1/3中动脉供血区征象的患者,共计24例。对照组26例患者在治疗前头颅CT检查均显示脑梗死面积超过1/3中动脉供血区征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的发生率。该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5]制定:显效: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90%~10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BI指数的最大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比较采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的临床疗效

A、B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3组的临床疗效

2.2 不同组别的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

3组在颅内出血、死亡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不同组别的颅内出血率和死亡率[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些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6]。急性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供血异常,导致部分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从而引发神经功能异常[7]。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常与血液动力学以及脑血管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血液黏度升高引起脑血栓的重要原因[8]。近些年来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异常增厚、动脉斑块形成以及破裂、血管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9]。因此目前主要采取早起溶栓治疗的原则。

阿替普酶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可以通过与赖氨酸残基和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激活纤维蛋白,并且由于能够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因此不会产生出血的并发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溶栓效果[10]。该药物在达到一定的需要浓度之后,能够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其清除脑组织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氧自由基,同时能够刺激前列环素的形成,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从而降低脑组织中的氧自由基浓度。但是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指征存在一定的争议。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处于血管水肿的阶段,组织含水量增加,水分子扩散也明显增加,因此平均扩散系数也会逐渐恢复正常,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与预后,因此能够为早期治疗提供相应的观察指标[11]。

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标准多来源于专家理论,缺乏实际医学证明,且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已经发生了改变,欧洲脑血管医学委员会不建议梗死面积>1/3脑中动脉供血区患者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需要对这一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常规药物治疗还能够促进侧支循环,恢复部分神经细胞功能,有效溶解血栓。有研究[12]通过观察发现,行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组在于常规溶栓治疗的对照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为85.3%和73.6%,NIHSS评分为(32.6±5.6)分和(28.4±4.3)分,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这也提示了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还有学者指出,缺血半暗区是指坏死区域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形成的区域,该部位的组织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若尽早恢复正常的血液灌注,能够保护该区域脑组织的功能,若缺血仍未改善,那么该区域的脑组织将进一步坏死,并导致梗死区域进一步扩大[13]。脑梗死发生后的超急性期与急性期,由于脑组织水肿发生时间短,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缩小程度都相对不明显,水分子扩散存在较大的阻力,因此反应水分子扩散的指标会呈现相应的变化,尽早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脑功能[14-15]。该研究观察中,A、B、C 3组的临床疗效为 66.7%、58.3%和 30.8%,A、B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这说明了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早期阶段中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自由基生成,防止组织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动脉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3组在颅内出血、死亡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于治疗前头颅CT检查均显示脑梗死面积超过1/3中动脉供血区征象的患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脑出血、死亡的风险,同时对于中动脉缺血征象的患者若无法确定梗死面积是否超过1/3面积时,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很可能降低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征象溶栓脑梗死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